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古典诗词
| 律·纸鸢
楼主:
需键
|
查看: 3061
|
回复: 19
清风文学
›
原创区
›
古典诗词
›
律·纸鸢
[律诗]
律·纸鸢
[复制链接]
需键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需键
古体免审(初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需键
发表于 2025-4-10 11:51:54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3061
|
回复:1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七律·咏风筝
曾随椽笔谒李邕,骨透青云第几重?
解缚须逢宋玉刃,垂丝偶借墨翟工。
扶摇妄续鲲鹏志,俯仰空摹燕雀踪。
忽坠寒塘惊鹤影,残躯犹系大观松。
注:以李邕书法骨力(椽笔)暗喻风筝竹架,宋玉《风赋》之雄风为解缚契机,墨子木鸢技艺作风筝工艺溯源。尾联化用曹雪芹《南鹞北鸢考工志》及红楼断线风筝意象,坠入寒塘而魂系松枝,喻文人漂泊命运。
五律·纸鸢
竹骨纤云裁,扶摇动九垓。
帛书梁帝信,木羽鲁班材。
线引星河仄,魂牵蜃市开。
蓬山终隔雾,莫妒纸船来。
注:首联拟风筝为“云裁”,颔联用梁武帝风筝传信、鲁班制木鸢典故,颈联以线连星河喻志向,蜃市喻虚幻理想。尾联反用李商隐“蓬山”诗意,言风筝虽难抵仙境,却胜于纸船随波,暗讽空想不如力行。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上一篇:
千秋岁·孙剑英同学周年祭(词林正韵)
下一篇:
满江红·疏雨狂风(柳永体)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吕仁龚
2025-4-13 20:39
+1
学伟
2025-4-12 18:30
+1
東香
2025-4-12 18:17
+1
王多仁
2025-4-12 15:17
+1
张罗
2025-4-12 03:26
+1
银山夕钓
2025-4-11 19:47
+1
李继锟f6u
2025-4-11 17:03
+1
乐翻天
2025-4-11 03:42
+1
木鱼非鱼
2025-4-10 22:36
+1
海水深,海水咸
2025-4-10 22:12
+1
舟行天下
2025-4-10 20:55
+1
刘祥成
2025-4-10 20:39
+1
临江西听
2025-4-10 20:25
+1
太湖石
2025-4-10 19:00
+1
言西早
2025-4-10 17:41
+1
清静太平人
2025-4-10 13:32
+1
大笨猫
2025-4-10 12:43
+1
一曲新词
2025-4-10 12:00
+1
+1
3080°C
19
人
等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追梦成功感吟
[
古典诗词
]
最美四月天·律吟
[
古典诗词
]
蔡锷赋
[
古典诗词
]
五一·律吟
[
古典诗词
]
丘田·律吟
[
古典诗词
]
野鸡坪赋
[
古典诗词
]
秋夜 送友·五绝
[
古典诗词
]
唱和·五绝
[
古典诗词
]
诗组·五绝
[
古典诗词
]
四月漫谈·律吟
[
古典诗词
]
乡愁 春韵
[
古典诗词
]
宝庆韵·律吟
[
古典诗词
]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1
2
/ 2 页
下一页
一曲新词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一曲新词
古/现免审(初阶)
主题
好友
3785
积分
发消息
发表于 2025-4-10 12:02: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才,学习了
,知识真广博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需键
+1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添天爷爷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添天爷爷
高级会员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消息
高级会员, 积分 157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50 积分
发表于 2025-4-10 14:04: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欣赏点赞!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需键
+1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需键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需键
古体免审(初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消息
发表于 2025-4-10 18:4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邕(678—747),字泰和,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因曾任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他出身显赫(父李善为文选学士),官至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等职,兼具政治才干与艺术造诣,是盛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书法以行书碑文著称,融合创新,被誉为“书中仙手”,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成就与贡献:
---
### 一、书法风格与创新
1. **突破传统,开创行楷一体**
李邕打破魏晋以来碑刻以楷书为主的传统,首创以行书书写碑文,融合楷书的规整与行书的流畅,形成“行楷”风格。其作品既保留北碑的雄浑厚重,又吸收王羲之的灵动气韵,笔法刚健飞动,结体茂密,线条峭拔奇崛,展现出“奇伟倜傥”的独特风貌。
- **技法特点**:以篆籀笔意入行书,强调自然洒脱的书写方式,字间“笔断意连”,墨色层次丰富,兼具金石趣味与玄学精髓。
2. **融合南北,影响深远**
李邕的书法兼容并蓄,既继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技法,又汲取北碑的刚劲,形成“豪挺雄劲”的盛唐气象。其创新直接影响了北宋苏轼、米芾、赵孟頫等大家,被誉为“书中仙手”。
---
### 二、代表作品与艺术成就
1. **碑刻经典**
- **《叶有道碑》**:开元五年(717)撰书,行书碑文代表作,现存拓本藏于丽水市博物馆。该碑以行书入碑,笔势流畅,内容记述道士叶国重生平,因“追魂碑”传说而闻名。
- **《龙宫寺碑》**:现藏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书道研究所,体现其“楷行”风格,字字似楷似行,突破字体界限。
- **《婆罗树碑记》**:原碑已佚,现存摹本展现其行书气韵,内容融合自然赞美与历史叙事。
2. **摩崖与题刻**
- **《雨崖》题刻**:位于浙江丽水三岩,楷书大字“雨崖”二字,字径达四至六尺,气势恢宏,被列入《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 **《缙云三帖》**:栝州任职期间所作,体现其政治与艺术的结合,现存相关记载多见于地方志。
---
### 三、历史地位与文化影响
1. **盛唐文化的象征**
李邕的书法与张旭的草书并称“盛唐双璧”,其作品承载了盛唐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被誉为“青春与自信的象征”。他主张“学我者死,似我者俗”,强调个性表达,推动书法从技艺升华为艺术创作。
2. **后世评价与传承**
- **宋代**:欧阳修、赵孟頫等推崇其书法,赵孟頫称其“书中仙手”,苏轼临习其作并赞其“气韵生动”。
- **现代**:2008年浙江省教育厅将其书法纳入学校课程,促进传统艺术的普及。
---
### 四、政治生涯与地方政绩
李邕在栝州(今浙江丽水)任职期间,兴利除害、抑强扶弱,深得民心。《处州府志》载其“以文章书翰超于时,又号翰林六绝”。任内留下《叶有道碑》《雨崖》题刻等文化遗产,并推动地方文教发展,政绩与艺术成就并重。
---
### 五、争议与学术讨论
1. **作品归属争议**
部分作品如《出师表》虽风格近似李邕,但因无款识,学界对其真伪存疑。不过其笔法特征与历史记载高度吻合,仍被广泛归为其代表作。
2. **正统史观下的忽视**
李邕因反对一味模仿的书法理念,一度被正统史家低估。直至宋以后,其革新精神与艺术价值才获重新评价。
---
### 总结
李邕是唐代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其行书碑文开创了书法艺术的新境界,兼具技法突破与文化深度。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盛唐气象的缩影。如今,其书法通过数字化平台与教育体系焕发新生,持续影响着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需键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需键
古体免审(初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消息
发表于 2025-4-10 19:05: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宋玉的《风赋》是战国时期楚辞名篇之一,以“风”为喻,借物言志,通过楚襄王与宋玉的对话,探讨自然现象与人间治乱的关系,展现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文学想象力。以下从背景、内容、艺术特色及影响三个方面简要解析:
---
### **一、背景与主旨**
1. **创作背景**
宋玉为屈原之后楚国重要辞赋家,身处楚国由盛转衰之际。《风赋》或作于楚襄王时期,借“风”的雄雌之辩,暗讽君王与百姓生活的悬殊,隐晦表达对时政的批评,同时彰显文人的讽谏智慧。
2. **核心主旨**
- **自然与社会的双重隐喻**:将自然之风分为“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揭示社会阶层的差异。
- **讽谏之意**:以风的不同形态映射统治者与百姓的生存状态,劝诫君王体察民情、施行仁政。
- **天人感应观**:通过风“起于青蘋之末”至“盛怒于土囊之口”的演变,暗含事物由微至著、治乱兴衰的规律。
---
### **二、内容结构**
1. **对话开篇**
楚襄王游兰台,感清风而问:“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否定,提出“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之别。
2. **雄风与雌风之辩**
- **雄风**:生于深宫苑囿,拂华庭、入罗帷,清凉醒神,象征君王的高贵与逸乐。
- **雌风**:起于穷巷陋室,挟尘垢、扬腐臭,摧心致病,隐喻百姓的苦难与压抑。
二者同源而异质,凸显社会不公。
3. **哲理升华**
结尾以“风之所托,其势异也”点题,强调环境对事物本质的塑造,暗含对统治者的警示:治国当以民为本,否则“风”的善恶实由人为。
---
### **三、艺术特色**
1. **寓理于物,以小见大**
以寻常之风切入,展开宏阔的社会批判,化抽象哲理为具象描写,开创“咏物赋”先河。
2. **铺陈对比,辞采瑰丽**
对风的动态刻画极尽铺排(如“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雄雌二风的对比鲜明,语言华美而富有节奏。
3. **讽喻婉曲,意在言外**
借问答体避直言进谏之险,以“主文谲谏”方式达到劝诫目的,体现战国士人的语言策略。
---
### **四、文学影响**
1. **赋体典范**
《风赋》被视为汉大赋的雏形,其铺陈手法、主客问答结构为后世赋家所承袭(如司马相如《子虚赋》)。
2. **文化意象的传承**
“雄风”“雌风”成为经典文化符号,后世诗文常以“大王风”喻帝王威仪,以“庶民风”指代民间疾苦。
3. **哲学思辨的启发**
文中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辩证思考,影响了中国文学中“托物言志”传统的深化。
---
### **名句选摘**
-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风从地面产生,最初在青萍的叶尖上形成。)
- **“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
(吹入绫罗帷帐,穿过幽深内室,这才成为大王的雄风。)
- **“驱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
(带来湿热之气,使人心中凄惨忧苦,染病发烧。)
---
### **结语**
《风赋》以风喻世,将自然现象与社会伦理熔于一炉,既是辞赋艺术的瑰宝,亦为讽喻文学的典范。其“雄雌风”之辩,至今仍可引发对公平与治理的思考,彰显古典文学跨越时空的深刻性。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临江西听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临江西听
VIP-未免
主题
好友
2500
积分
发消息
发表于 2025-4-10 20:25: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世人多如筝,风是上天养。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需键
+1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宏运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宏运
古体免审(初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消息
发表于 2025-4-10 21:13: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学习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需键
+1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海水深,海水咸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海水深,海水咸
古体免审(初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消息
发表于 2025-4-10 22:1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佳作。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需键
+1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乐翻天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乐翻天
初级会员
主题
好友
2737
积分
发消息
初级会员, 积分 27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3 积分
发表于 2025-4-11 03:43: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需键
+1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石里予林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石里予林
古体免审(初阶)
主题
好友
7470
积分
发消息
发表于 2025-4-11 05:43: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了。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需键
+1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新诗/现代诗
1
2
/ 2 页
下一页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