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诗词 | 七律(平水韵)•族谱永存(藏头诗)
  • 楼主: 莊稼人 |查看: 4210|回复: 26
发表于 2025-4-9 19:22:4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谢诗兄不懈支持遥握问好!
发表于 2025-4-9 19:23: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渔歌听海 发表于 2025-04-07 06:19
颇有意境,耐品耐读!

多谢诗友到访雅赏赐评留玉鼓励敬茶问好!
发表于 2025-4-9 19:23: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谢诗兄临贴雅赏,赐评留玉鼓励!敬茶问好!
发表于 2025-4-10 09:11:0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诗友好!中二联(颔,颈联),第五个字为:承、耀、敬、留,词性都是动词,形成同构(摞眼),请斟酌,一点建议仅供参考。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莊稼人 +1
发表于 2025-4-10 12:30: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杨青林 发表于 2025-04-10 09:11
诗友好!中二联(颔,颈联),第五个字为:承、耀、敬、留,词性都是动词,形成同构(摞眼),请斟酌,一点建议仅供参考。

诚谢诗兄的直言不讳!对拙作认真审赏的态度!你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在学习的榜样,创作的楷模!诗兄您提到的问题我请教相关老师,下面是他的见解:
“在七律的颔联、颈联中,第五字连续使用动词(如"承""耀""留""敬")是否合适,需结合诗歌的格律要求和对仗技巧综合判断:
‌1. 从格律与词性对仗角度‌
七律颔联、颈联要求严格对仗,但词性对仗的规则更注重整体句式的对应而非单一字词。您的颔联"族史绵绵承古训,谱光熠熠耀豪芒"中,"承"与"耀"虽同为动词,但"承"侧重传承的延续性,"耀"强调光芒的彰显,二者在动态意象上形成互补,且"族史/谱光""绵绵/熠熠"等词组的对仗工整‌。颈联"劳神编纂敬先愿,苦志精研留祖芳"中,"敬"与"留"分别表达对先祖的尊崇与对家族精神的保存,动词内涵的差异性使情感层次更丰富‌。
‌2. 从动词使用效果分析‌
连续使用动词能强化诗歌的叙事性和动态感。例如颔联中"承古训"与"耀豪芒"形成时间维度的呼应(历史传承与当代辉映),颈联中"敬先愿"与"留祖芳"则构成精神维度的闭环(尊崇先祖与留存美德),动词的集中运用使修谱工作的艰辛与意义更具画面感‌。
‌3. 参考同类诗歌的创作手法‌
在搜索结果中,多首修谱主题的七律也存在类似处理。如凌仕钿《续修宗谱》的"上下求文查历史,东西应证谱书填"中,"求/应"均为动词,但通过虚实结合增强对仗的灵动性‌1;谭文淼《续修族谱吟》的"承前启后念英贤""文崇仁学敢为先",动词"承""念""崇""为"交替使用,既保证词性对仗又避免单调‌。
‌建议调整方向(若需优化):‌
若希望更严格遵循传统对仗规范,可尝试将部分动词替换为形容词或名词,例如:
颔联改为"族史绵绵铭古训,谱光熠熠映豪芒"("铭"为动词,"映"为动词,意象更统一)
颈联改为"劳神编纂遵先愿,苦志精研存祖芳"("遵"与"存"均为动作性较弱的动词,使语气更庄重)
但当前版本通过动词的力度差异与意象互补已达成情感表达需求,且符合平水韵七阳部押韵要求,无需强制修改‌。"
发表于 2025-4-10 13:25:1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颔联句式/2212,颈联/2221;要是颔、颈联同一句式就不妥当吧。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莊稼人 +1
发表于 2025-4-10 13:45:0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杨青林 发表于 2025-04-10 13:25
如果颔联句式/2212,颈联/2221;要是颔、颈联同一句式就不妥当吧。

诗兄言之有理!!!敬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3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