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邪 发表于 2025-3-23 07:27:0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曾写过一些诗论,但也不愿意写,因为没有人乐意看这东西,最后只能沦为自娱自乐的呓语。

中华诗词千年传承中,文理通透始终是衡量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尺。这一追求既包含对格律规范的技术性驾驭,更要求语言艺术与思想意境的深度融合。

从王维“大漠孤烟直”的意象凝练,到柳永“晓风残月”的虚实相生,古典诗词以精妙的语言规则为基石,构建出既严谨又灵动的审美体系。

所以说,我认为语言清通是诗词创作的核心,也是第一要求。只有文理通顺了,你才能去追求意境,进而形成所谓的个人风格。

今天写这篇文字,也是因为和一个认识多年的诗词博主产生的辩论。

所谓的朦胧,并不是让你表现在文字上,而是要表现在意境上。你首先要文理通顺,让读者看得明白,进而引导读者理解你要表达的内容,从而顺利让他进入你的审美思想。

而在意境上却可以有多种解释,给读者创造想象的余地,我给这种现象叫做“清晰的朦胧”。

从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执着,到现代诗人对留白技法的自觉运用,旧体诗始终在规范与自由中成长。其文理通透的至高境界,恰如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既要有“大漠孤烟”的精准刻画,更需“寒江独钓”的想象余韵,如此方能在有限的文字中,创作出无数的审美火花。

总之,让读者云里雾里,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甚至在每一首诗下面写出一大堆的注解,美其名曰双关,别人一反驳就拿李商隐《锦瑟》来高谈阔论的诗人,我劝你回头是岸。






上一篇:念奴娇·华亭寺
下一篇:春日闲笔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Lambert 2025-4-1 00:11 +1
等你-深秋 2025-3-26 09:33 +1
吕仁龚 2025-3-23 20:30 +1
太湖石 2025-3-23 14:09 +1
郑忠 2025-3-23 12:38 +1
井泉水 2025-3-23 12:00 +1
韦素练 2025-3-23 09:23 +1
丁秀芳XVV 2025-3-23 08:50 +1
王凤岭 2025-3-23 08:22 +1
满山江雪 2025-3-23 07:36 +1
潇潇湘雨 2025-3-23 07:32 +1
+1
6310°C
4
  • 潇潇湘雨
  • 观自在/可大
  • 等你-深秋
  • Lambert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5-3-23 07:32: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发表于 2025-3-23 10:45:4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认同!文理通透,清晰又朦胧。既可直读字面,更可透字识理品意。当然,真正能读懂这清晰的朦胧之情之境之意的,当得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和人文积淀与思想能力的。
发表于 2025-3-26 09:33: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4-1 00:12: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大道至简的道理吗?用最简单的文字去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