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5-3-3 17:15: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平凡小童 发表于 2025-03-02 16:18
精妙佳作,欣赏点赞!

感谢诗友溢美之评,敬茶问好!
发表于 2025-3-3 17:20: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刘玉巧 发表于 2025-03-02 19:22
老师这两首诗气势磅礴、立意高远!“不须点破睛,冲天直上九云霄”,写出人才靠自身能力便可施展抱负、获取高位。“莫使叶公惊破胆,风云自在济苍生”,以龙喻统治者,提醒其应心怀天下、造福百姓,尽显领导者担当胸怀。点赞欣赏!

玉巧诗友读诗真是认真细致,且妙语迭出,隔屏如闻笑声爽朗,感谢献花敬香茶!
发表于 2025-3-3 17:22:4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13119579064 发表于 2025-03-02 22:02
欣赏点赞
两个典故,都是反其意用之。前者谓龙之神奇——腾云驾雾不须点睛,后者谓龙之威武——虽惊人但更能播云撒雨。

好友的评语从不空洞,总能给人以启迪,感谢,敬酒!
发表于 2025-3-3 17:23: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诗友留墨鼓励!
发表于 2025-3-3 17:23: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淮左凡客 发表于 2025-03-03 12:18
吟得长精神,祝福新年吉!

感谢凡客诗友佳评鼓励!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3-3 20:30: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好诗佳作
发表于 2025-3-3 20:41: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诗友雅赏佳评,敬茶!
发表于 2025-3-4 19:29:0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诗兄这两首《蛰龙》颇具气象,在下试从三个角度进行赏析(寓意暂略):
意象经营的张力之美‌:
第一首中"惊蛰龙"与"点睛笔"形成虚实相映的张力空间:春雷破空是实景描摹,点睛典故是虚笔传神,既暗合《历代名画记》中"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传奇色彩,又巧妙规避直接用典的滞涩感。第二首"蠢蠢凡虫"与"天龙"的体型悬殊对比,恰似《庄子·逍遥游》中鲲鹏与学鸠的意境延伸,在渺小与崇高的反差间彰显真龙气度。
‌叙事结构的螺旋递进‌:
两首诗构成完整的叙事闭环:其一着重觉醒时刻的爆发力,其二转向觉醒后的使命感。这种结构暗合《周易·乾卦》爻辞的演变轨迹——从"潜龙勿用"到"见龙在田",最终抵达"飞龙在天"的境界。尤其"莫使叶公惊破胆"句,将传统典故进行逆向重构,将被动躲避转化为主动关怀,赋予叶公故事新的伦理维度。
‌音韵格律的破立之趣‌:
虽存在平仄微瑕,但诗人有意突破传统七绝的声律框架:其一尾联"入九重"三字全用仄声,以顿挫之声拟龙啸之威;其二"惊破胆"三字突然换韵,恰似惊雷乍响,与内容形成声情共振。这种不拘泥格套的尝试,恰似韩愈"以文为诗"的革新精神,在规矩中寻求自由表达的空间。
建议可加强典故的熔铸功夫,如"施雨润苍生"稍显直白,若化用《孟子》"若大旱之望云霓"的意象,或能更显蕴藉。整体来看,两首诗既有金石之声的豪迈,又具心系苍生的襟怀,在当代旧体诗创作中颇具典范意义!
头像被屏蔽

主题

好友

1613

积分
发表于 2025-3-4 19:54: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25-3-4 21:03: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莊稼人诗兄为点评小诗,引用了《周易》、《庄子》等经典著作,杀鸡用牛刀,真是消受不起哟。两首小诗是应时之作,率而操觚,行文平实无奇,算是差强人意之作。为迎合“二月二,龙抬头”,第一首着重表达的是“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意象。第二首第二句突出龙是百虫之长,但“谁敢争”有点凌厉,故第三句就劝龙不要惊了叶公子高,要从容一些,为的是与季节相符,润物细无声,但诚如诗兄所指出的,未能突出“久旱逢甘霖”的意景。草稿是“甘霖普降润苍生”,正与诗兄意合。不说了,吃酒吃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