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5-2-15 18:51: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雅赏,晚上好!
发表于 2025-2-15 18:51: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雅赏,晚上好!
发表于 2025-2-16 13:10: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互相关注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2-17 22:27: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好诗佳作美文
发表于 2025-2-18 18:01: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诗友雅赏,问好!
发表于 2025-2-18 18:02: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何文富 发表于 2025-02-17 22:27
点赞好诗佳作美文

感谢诗友雅赏佳评,祝写作愉快!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2-21 14:30: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假意乐不思蜀,平添千古骂名。
是非成败谁料?平反昭雪如今!
发表于 2025-2-28 11:27: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虐心 发表于 2025-02-21 14:30
假意乐不思蜀,平添千古骂名。
是非成败谁料?平反昭雪如今!

刘禅七个儿子死于乱兵,国破家亡,岂能不恨,岂不思蜀,他很能忍辱。但他的忍,与勾践之忍相差云泥。
发表于 2025-3-19 10:13:01 |显示全部楼层

陈之力 发表于 2025-2-28 11:27
刘禅七个儿子死于乱兵,国破家亡,岂能不恨,岂不思蜀,他很能忍辱。但他的忍,与勾践之忍相差云泥。 ...
您对刘禅与勾践的比较颇具历史纵深眼光。据《三国志》记载,蜀汉灭亡时刘禅第七子刘璿确实死于钟会之乱,其余六子中刘瑶、刘琮、刘瓒、刘恂、刘虔、刘诩皆随父降魏,后经历"永嘉之乱"多遭不测,这种家族命运确显悲怆。但刘禅的"此间乐,不思蜀"与勾践卧薪尝胆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失去家国后的生存妥协,后者是存续宗庙的韬光养晦。刘禅之忍在于放弃政治身份换取生存,勾践之忍在于暂时屈从以待复兴——正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剖析:"安乐公之忍,忍其身;勾践之忍,忍其志。"这种差异恰恰构成中国政治哲学中"生存之忍"与"复仇之忍"的经典范式。不知您是否想进一步探讨忍辱哲学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呈现?
发表于 2025-3-20 20:24: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美诗词魂引 发表于 2025-03-19 10:13
您对刘禅与勾践的比较颇具历史纵深眼光。据《三国志》记载,蜀汉灭亡时刘禅第七子刘璿确实死于钟会之乱,其余六子中刘瑶、刘琮、刘瓒、刘恂、刘虔、刘诩皆随父降魏,后经历"永嘉之乱"多遭不测,这种家族命运确显悲怆。但刘禅的"此间乐,不思蜀"与勾践卧薪尝胆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失去家国后的生存妥协,后者是存续宗庙的韬光养晦。刘禅之忍在于放弃政治身份换取生存,勾践之忍在于暂时屈从以待复兴——正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剖析:"安乐公之忍,忍其身;勾践之忍,忍其志。"这种差异恰恰构成中国政治哲学中"生存之忍"与"复仇之忍"的经典范式。不知您是否想进一步探讨忍辱哲学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呈现?


很高兴看到诗友的留言,留言肯定了拙作对刘禅能够忍辱的描述,还指出了我援引史实的粗疏(刘禅七个儿子,长子刘璿死于乱兵,五子刘谌国亡日自杀,三子病亡,其余四个随父投降)。
侮辱、欺辱、羞辱,是强势者对弱者人格的侵犯,是对人的尊严的践踏,《礼记》说“士可杀不可辱”,如田横五百壮士宁死不辱,何其壮也!至于忍辱,我国古代也不乏故实,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鲁将曹沫忍三败之辱,汉韩信忍胯下之辱,汉司马迁忍宫刑之辱,汉苏武忍十九年俘囚之辱,唐娄师德唾面自干,唐司空图自号耐辱居士,等等。这些先贤忍辱,有的是韬光养晦,力图卷士重来;有的是尺蠖求伸,待时而发;有的是明哲保身,知足不辱。还有一种忍辱,是为苟全性命于乱世,存续宗庙,在强势面前,委曲求全,强颜欢笑,但耻辱之心,人非木石,岂能无之?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只有屈辱一条路,如刘禅、孙皓、高纬、李煜、朱由榔等末代帝王,有的苟延残喘于一时,有的被毒死暗杀,或引颈就戮,多数是下场悲惨。
我认为忍辱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策略,不得已而为之,非内心强大者不能为之。小不忍则乱大谋,世之成大事者,能成就一番事业者,无不是能够依靠坚强的意志忍辱负重,他们或忍耻,或忍贫,或忍贱,或忍欺,或忍劳,或忍气,或忍刑,或忍苦,但内心都是有一个坚定的理想和目标为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能忍受万里长征千难万险,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激励着他们。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忍辱发愤、知耻而后勇,不逞匹夫之怒,才是真正的斗士,真正的勇者。九十年代,银河号,撞机,炸舘,台海危机,敌人何其猖狂,我们一面暂避其锋芒,虚与周旋,一面埋头搞经济,谋发展,几十年生聚,几十年教训,终于赢得了国家盛强,人民安康,现在西方列强们只能干瞪眼,气极败坏,还能奈我何?
再次感谢美诗词魂引诗友提出话题,引人思考,希望以后多来指教,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3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