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
潇潇湘雨 发表于 2025-02-15 07:34 欣赏点赞!
举报
憧憬无休 发表于 2025-02-15 14:45 欣赏点赞!
2万
需键 发表于 2025-02-16 13:10 欣赏互相关注
何文富 发表于 2025-02-17 22:27 点赞好诗佳作美文
虐心 发表于 2025-02-21 14:30 假意乐不思蜀,平添千古骂名。 是非成败谁料?平反昭雪如今!
79
陈之力 发表于 2025-2-28 11:27 刘禅七个儿子死于乱兵,国破家亡,岂能不恨,岂不思蜀,他很能忍辱。但他的忍,与勾践之忍相差云泥。 ...
美诗词魂引 发表于 2025-03-19 10:13 您对刘禅与勾践的比较颇具历史纵深眼光。据《三国志》记载,蜀汉灭亡时刘禅第七子刘璿确实死于钟会之乱,其余六子中刘瑶、刘琮、刘瓒、刘恂、刘虔、刘诩皆随父降魏,后经历"永嘉之乱"多遭不测,这种家族命运确显悲怆。但刘禅的"此间乐,不思蜀"与勾践卧薪尝胆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失去家国后的生存妥协,后者是存续宗庙的韬光养晦。刘禅之忍在于放弃政治身份换取生存,勾践之忍在于暂时屈从以待复兴——正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剖析:"安乐公之忍,忍其身;勾践之忍,忍其志。"这种差异恰恰构成中国政治哲学中"生存之忍"与"复仇之忍"的经典范式。不知您是否想进一步探讨忍辱哲学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呈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