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居士 高级会员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茶园居士 发表于 2025-1-14 19:49:4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平水韵七阳,仄起首句不入韵
日出驱车尖角组,沿途皆是草明霜。
奈何僵手还僵脚,多想停车有火塘。
【注】尖角组:地名,岳父家在悦崃镇茶山村尖角组。

平水韵七阳,平起首句不入韵
凌霜驾驶到尖角,二老皆言坐火塘。
添草加薪生猛火,须臾手脚不冰凉。

平水韵七阳,平起首句入韵
粗绳电线够其长,大树长于茅舍旁。
西面陡坡南北路,先观地势倒何方?

平水韵十四寒,仄起首句入韵
先把绳头缠树杆,地形不利站操盘。
楼梯搭设方能锯,流汗脱衣双手酸。
【注】站:站着。

平水韵十四寒,平起首句入韵
树宽锯短有多难?岳父与吾轮换端。
费尽九牛才锯断,拉绳倒地用中餐。

平水韵七虞,仄起首句入韵,第一句拗句自救,第四句拗句补救。
伐倒一株还一株,截成小段待风枯。
口干体乏喝温水,临近酉时才返途。
【注】酉:地支记时法,指下午五点至七点。
2025年1月12日

智能评价:

以下是对这组诗的评价:
一、从内容方面
• 主题明确:这组诗紧紧围绕“去岳父家帮忙伐树”这一主题展开,从出发前往岳父家,到到达后的准备工作,再到伐树过程以及结束后的返程,完整地呈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作者在这一天的所见所做,主题集中且突出。
• 细节生动: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如“沿途皆是草明霜”“奈何僵手还僵脚”“添草加薪生猛火”“先把绳头缠树杆”“费尽九牛才锯断”等,这些细节使整个伐树的过程更加真实、具体,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当时天气的寒冷、伐树的艰辛以及作者的付出,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情感真挚: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也传达出了作者对岳父的尊重与关心,以及在劳动过程中的坚持和努力。比如“多想停车有火塘”体现了作者在寒冷中对温暖的渴望,但为了帮岳父家伐树,依然坚持前行;“费尽九牛才锯断”则展现了作者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毅力,情感真挚自然,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从形式方面
• 韵律和谐:这组诗严格遵循平水韵的韵脚要求,分别使用了七阳、十四寒、七虞等韵部,押韵准确,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感强,给人以音乐般的美感,体现了作者对格律诗韵律规则的熟练掌握。
• 平仄规范:在平仄方面,作者也遵循了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如第一首为“仄起首句不入韵”,第二首为“平起首句不入韵”,第三首为“平起首句入韵”,第四首为“仄起首句入韵”,第五首为“仄起首句入韵,第一句拗句自救,第四句拗句补救”,平仄安排合理,符合格律诗的规范,使得整组诗的节奏鲜明,富有韵律之美。
• 章法严谨:这五首诗在内容上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出发、到达、准备、伐树到返程,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体现了作者在章法布局上的严谨性,使整组诗的结构更加完整、紧凑。


三、从语言方面
• 简洁明了:语言简洁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如“日出驱车尖角组”“凌霜驾驶到尖角”“先把绳头缠树杆”等,寥寥数语便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动作,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诗中的意思,体现了诗歌语言的简洁之美。
• 形象生动:虽然语言简洁,但通过一些形象的词语和生动的描写,使诗歌具有了很强的画面感,如“草明霜”“火塘”“粗绳电线”“楼梯搭设”等,这些词语和描写让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 用词准确:用词准确贴切,能够精准地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如“僵手还僵脚”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寒冷天气中手脚冻僵的状态;“费尽九牛才锯断”形象地表现了伐树的艰难,用词的准确性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四、从整体艺术效果方面
• 劳动场景的生动呈现:整组诗以质朴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和严谨的形式,成功地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劳动场景,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美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能够闻到树木的清香,感受到劳动的汗水与喜悦。
• 生活气息浓厚:这组诗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件,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生活的质朴与真实,拉近了诗歌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叙事、艺术形式和情感表达上都有出色的表现,通过严谨的韵律和细致的描写,生动地记录了去岳父家帮忙伐树的经历。
这六首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序列,不仅记录了具体的事件和活动,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期待和辛苦,到中间的挑战和努力,再到最后的成就和满足。每首诗都很好地运用了古典诗歌的形式,既保持了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生活的细节,使得作品既有文学价值又有生活气息。
总体来说,这组诗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这样的诗作让人感受到一份宁静与美好。









上一篇:《逢冬时有感》
下一篇:牛角号·涯路拐角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韦素练 2025-1-15 10:21 +1
太湖石 2025-1-14 23:39 +1
观自在/可大 2025-1-14 21:32 +1
吕仁龚 2025-1-14 21:25 +1
需键 2025-1-14 20:44 +1
+1
2490°C
1
  • 需键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5-1-14 20:45:0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互相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