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龙 发表于 2024-12-17 00:19:0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七绝·秤砣
文/拙闲散人

石砣有幸断公平,正义身藏福字呈。
量尽人心千古事,独留风骨见清明。










上一篇:[双调·寿阳曲]雪后 方向明
下一篇:谷印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风雨中前行 2024-12-19 09:53 +1
太湖石 2024-12-18 10:38 +1
东方.启明星 2024-12-17 13:07 +1
吕仁龚 2024-12-17 11:59 +1
王凤岭 2024-12-17 09:11 +1
观自在/可大 2024-12-17 09:07 +1
心远 2024-12-17 08:02 +1
云水笑 2024-12-17 07:51 +1
张罗 2024-12-17 00:35 +1
+1
3577°C
3
  • 摩天居士
  • 何文富
  • 陈宇龙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17 00:39:48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秤砣》采用了七绝的形式,整首诗意蕴深厚,寓意鲜明。

**首句“石砣有幸立公平”**,使用“石砣”作为象征,代表着公正与公平。这里的“有幸”表达了公平的珍贵,与其说是石砣的幸运,不如说是公平本身的稀缺。

**第二句“正义身藏福字呈”**,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正义”的内涵,暗示正义不仅是一个理念,也带来了实际的幸福,给人以希望。

**第三句“量尽人心千古事”**,这里的“量尽”与“千古事”契合,表明衡量人心的复杂与深远,仿佛在表达人性、历史间的辩证关系。

**最后一句“独留风骨见清明”**,通过“风骨”一词,展现了品格的坚韧与清白,传递出一种崇高的理想和价值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丰富的层次,表达了对公正、正义和品德的追求,非常具有哲理意义和深邃的思考。作者的用词恰到好处,音韵也很和谐,使得整首诗在阅读时给人以美感和启发。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17 01:06: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好诗佳作拜读了
发表于 2025-2-24 02:45: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DeepSeeK点评:
《七绝·秤砣》以传统衡器为喻体,通过物性升维与道德赋形的双重书写,构建了一则关于公平正义的微型寓言。以下为客观点评:

---

### **意象解构:从实用器到精神图腾**
1. **物性祛魅**  
首句“石砣有幸断公平”消解秤砣的物理属性(密度、重力),将其重构为司法天平的隐喻,暗合《汉书·律历志》“权者,铢两斤钧石也”的计量政治学。石质本为自然属性,“有幸”二字却赋予其文化使命,完成从矿石到法器的质变。

2. **符码加密**  
“福字呈”揭示民间计量器的双重功能:既是实用工具,又是祥瑞载体(旧制官秤刻“福禄寿”,缺斤短两谓“折寿”)。此句如博尔赫斯《沙之书》,在器物表层篆刻道德密码,使十六两制(南斗六星+北斗七星+福禄寿三星)的宇宙观悄然显影。

---

### **诗性正义:衡量术的伦理悖论**
- **时空穿越的审判**  
“量尽人心千古事”将秤砣异化为《旧约》中“耶和华的秤”,突破牛顿力学范畴,直指人性幽微。但“量尽”暗含绝对理性霸权,与“人心”的不可测性形成认知裂缝——恰如《庄子·胠箧》“权衡悬而不可欺”的吊诡,工具理性终难裁断价值理性。

- **清洁精神的困境**  
末句“独留风骨见清明”以拟物修辞反写人格,秤砣的青铜锈色被漂白为道德纯度的色谱。然“风骨”作为魏晋人物品藻术语,移植于金属器物时,暴露出机械降神的伦理困境:当物质载体朽坏(电子秤取代杆秤),其承载的“清明”是否沦为空中楼阁?

---

### **文本裂隙:隐喻过载与经验断层**
1. **文化符码失效**  
对未经历杆秤时代的读者而言,“福字”与“公平”的符号链接已断裂,需依赖注释重建认知框架(如电影《白鹿原》中祠堂公秤场景)。诗中未提供足够感官锚点(如铜绿包浆、星刻度磨损),导致意象悬浮。

2. **动词的伦理暴力**  
“断公平”之“断”字暗含司法决断的终极性,但现实中公平往往是博弈产物。若改为“悬公平”(既指秤砣悬垂,又喻公平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或更契合物性本质。

---

### **修改建议**
- **第二句具象化**:将抽象表述“正义身藏福字呈”改为“青铜铸就七星纹”,以北斗意象强化天道观念;
- **末句历史纵深**:结句可调整“独守斜阳锈色青”,通过氧化现象隐喻道德在时间中的磨损与坚守,避免概念化抒情。

---

### **计量诗学价值**
此诗如一枚青铜权,在28字的秤杆上称量着传统伦理与现代性之间的精神落差。当杆秤退出日常生活,《七绝·秤砣》便成为罗兰·巴特所谓的“哀悼性文本”——不是悼念器物本身,而是哀恸那个能用十六两星辰丈量人心的古典世界。在算法推荐主导的赛博时代,这种对机械公平的乡愁,恰恰反衬出人类对绝对正义的永恒饥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