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书鉴赏 | 辛弃疾拼凑了一首词,词中句子全是前人名句,读完却令人拍案叫绝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4100|回复: 5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11-4 06:00:4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古史简忆

辛弃疾是南宋头号词人,他的词风格多样,既豪放又婉约。不管是描绘战场厮杀,还是诉说儿女情长,都留下了经典之作。
“集句”这一创作,听起来好像现在网络上讲的“碎尸抄袭”或者“融梗抄袭”。但在古时候,这种创作形式是挺平常的。

打从宋代的王安石起,好多诗词创作者都弄过“集句诗词”,拿这当“创作练习”的法子。
这些作品通常不会拿去发表赚钱,而且被“抄”的人,都已经去世千百年了,所以这事儿咋看都没啥道德和法律方面的问题。
在好多的“集句诗词”里,确实有一些把前人的句子拼一块儿后,营造出挺好意境的作品,这些作品照样会被放进诗人词人的创作里,就像咱们要说的这首词就是这样。
【《忆王孙》赏析】
《忆王孙》——南宋辛弃疾
登山观水送其归,悲莫过生离死别。莫要因登临而怨落晖,往昔之人已不在,唯见年年秋雁飞。
词的大致意思:
谢你不惧路途艰难,一程接一程地送我。可悲的是,咱才刚认识,这就要硬生生分开了。

别埋怨落日余晖太绝情,这世间东西还是那些东西,人却不是那些人了,江山倒是没咋变。等尘世的热闹都没了,也就秋天的大雁,会一年接着一年往南飞。
宋玉的《九辩》里写了个不得志的穷书生,这人瞅见秋天草木凋零,到处都呈现出一片衰败之象,接着就触景生悲,自己可怜起自己来了。
宋玉拿游子离家远走,登山望水以及和朋友分别的状况,来体现这个贫士内心受伤的感觉,表明自己心境的凄惨。
辛弃疾把末句直接用在填词开头,所表达的也是同样的伤感之意。但不同的是,《忆王孙》里词中人悲伤的缘由,是确实要和友人分别了。那,这位友人是啥样的人呢?
词的第二句是屈原《九歌·少司命》里的“哀莫哀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辛弃疾把前一句拿来用了,其实这也意味着后一句里“新相知”的意思也被他带了出来。

这位跟《忆王孙》词里送别的那朋友,其实是刚结识的。这俩人一见面就特别投缘,相处得特别融洽。
然而挺遗憾的,没多久他就得因事远行啦。朋友不怕路途艰难,送了他好一段路,真不想跟他分开呀。
那时候是古代,交通不方便,从一个省去另一个省得走好几月呢。除了做生意的,家里穷的人很少出远门。这样一来,朋友要是出远门了,往后就很难再碰面啦。
另外,辛弃疾写这首“集句词”时,或许是想象出了个自己要跟朋友道别,然后向北出征的情景。
要是得上战场,那他们这一分开,可就是生死永别了,所以他才会把分手的场景渲染得特别悲凉。
词的第三句是杜牧《九日齐山登高》里的“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想弄懂这句子啥意思,就得搞清楚杜牧这首诗整体表达的意思。

杜牧这首诗说的是,秋天重阳节到了,他和一个朋友拎着酒壶,一块儿上山喝酒这档子事儿。
在喝酒吃饭的时候,杜牧觉着人生里快乐的时光不多,赶上过节了,大伙都该把闹心事儿抛一边,只管往头上插菊花,放开了玩。拿一场畅快喝酒,来回应重阳节。
别学古人,在这一天往头上插茱萸,跑到山顶上去想外地的亲人。见不着亲人心里难受,就怪那落日太无情啦。
最后杜牧感慨,人生短暂这是从古到今都不变的,人终归都得面对死亡,谁也躲不掉。要是像齐景公那样,瞧见国都很繁华,就怕自己没法一直活着去享受,对着牛山掉眼泪,那可就太逗了。
辛弃疾引用了杜牧诗里的第六句,在杜牧原诗中,“登临”这句暗示着重阳登高怀亲的传统,这一传统是思念亲人时所采用的一种“仪式”,要是用在《忆王孙》中,那可以这么理解:
在这儿分开以后,我没准儿就死在别处了。可人的命本来就不长,谁都得面对死亡,所以往后你就别再想我啦。

词的第四句源自苏轼的《陌上花》,诗里说:“陌上花开蝴蝶舞,江山依旧人已非。遗民逐渐变衰老,游女长歌慢回还。”
这首诗中有个典故,讲的是吴越王钱镠的妃子每年春天都要去临安探亲。钱镠写信跟妻子讲:“小道上野花都开了,你能慢慢走回来”,这话是想让她好好观赏一路上的景色。
苏轼作诗那会儿,吴越国早没了,他就是讲一个国家灭亡后,遗民心里长久忘不掉的往昔。
辛弃疾因格律所限,只取了“江山犹是昔人非”的后三字。可他要表达的,是南宋百姓对已亡的故国、故都的思念之情。
最后这话是李峤《汾阴行》里的:“山川满眼让人泪湿衣裳,富贵荣华又能持续多久。瞧瞧如今的汾水之上,就只有年年飞来的秋燕啦。”
这首诗讽刺的是汉武帝,说他生前巡幸到河东的时候,那儿的百官弄了个很隆重的宴会来迎驾,当地百姓全都出来看这热闹场面。这整个国家啊,从上到下,天天都在喝酒吃饭唱歌跳舞。

乍一看,这国家挺繁荣昌盛的,可汉武帝一没,那些歌舞楼台,很快就成了荆棘和灰土。人没了,热闹劲儿也没了。也就那念旧的大雁,会在秋天飞过去瞅一眼。
辛弃疾拿这一句诗,指责南宋的皇帝和大臣们光想着自己舒服,不管国家存亡,也不管遗民的痛苦,天天晚上寻欢作乐的罪过。
这般浑浑噩噩的行径,最终会使辛弃疾等主战派之人,一辈子的功绩都成泡影。有这样的一群君臣,收复失地的念想怎能实现呢?
时间要是一直这么拖着,总有那么一天,朝廷里那些主张打仗的人都会没了,也不会再有人说“北征”这事了。黄河以北的地和人,那是再也回不来喽。也就秋天的大雁,能一年又一年地往南边飞。
【结语】
“集句词”乍一看好像是“照搬”别人的现成句子,然而辛弃疾的这首《忆王孙》,在集句之时,借助前人的诗赋,给自己的作品营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故事氛围。
全词先写和朋友分别,接着讲个人生命短暂,最后提到人生正确价值观的问题。

和爱人、朋友分开挺难受的,“生别离”本来就跟某种死亡差不多。可人总归是要死的,既然结局变不了,那就别难过了。也别去干那些明知道会让你伤心,又没啥用的事儿。
人生挺短的,那得活得有意义才行。可不能光想着贪图享受,把自己身上的重要使命给忘了。不过呢,就算一个人志向远大,光靠自己个人的本事,咋能扭转局面呢?
那咱就只能瞅着他盖高楼,瞅着他摆宴席请客,接着再瞅着他楼垮掉。人生啊,遗憾终归是有的,等到这世上的所有都变成黄土烂泥的时候,也就秋天的大雁,会年年按时过来。
这首集句词好就好在借了前人的现成句子,用逐步推进的叙事方式,把情和理融合在一起,体现出辛弃疾对人生、理想的见解,还对南宋王朝的掌权者进行了批判。

这么说来,辛弃疾的“集句”可不只是原文的简单呈现,而是有了他自己的独特创造,思想上也有了提升,正因如此,后人对他都赞不绝口。




上一篇:王安石最经典的一首诗,千百年来无人能够超越,成为宋诗压卷之作
下一篇:千古奇文《心相篇》:诠释人生,百读不厌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王泽晋~翡翠 2024-11-6 11:08 +1
太湖石 2024-11-4 20:13 +1
东方.启明星 2024-11-4 16:25 +1
今夜.启明星 2024-11-4 16:06 +1
观自在/可大 2024-11-4 10:49 +1
梨花微雨!! 2024-11-4 06:22 +1
+1
4105°C
5
  • 闲云孤鹤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11-4 06:30: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集句本不易,出彩难上难。一个字——服!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1-4 06:38:05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关于辛弃疾的《忆王孙》的赏析非常详细,深入剖析了这首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义。辛弃疾作为南宋的豪放派词人,他的作品总是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深刻的社会背景,而这首“集句词”则展现了他对人生命运、友情和国家命运的感慨。

在词中,辛弃疾通过引用前人的名句,构建了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语境,使得字句间的衔接和情感逐步升华。例如,通过借用屈原的“生别离”,他不仅表达了对友人关系的珍惜,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短暂的思考。杜牧的“登临恨落晖”则增添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

有趣的是,辛弃疾借用的这些名句,并非简单的拼接,而是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他在描写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借此表达对当时南宋政局的不满与思考,通过“江山犹是昔人非”的叹息,透露出对故国的思念与失落。

这首词的结构与层次感也非常值得称道,从送别友人的伤感起始,到反思人生的短暂,再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一系列情感的递进使得整首词在悲凉中透出一丝哲理。正如你所说,虽然是用前人的句子,但辛弃疾在其中注入了自己的情感与历史意识,使得这首词不仅仅是“照搬”,更是一次独特的创造。

总体来看,《忆王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蕴悠长的作品,展示了辛弃疾的文学才华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种“集句”的方式让我们看到,古代诗词创作中的相互影响、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感谢你分享这样一篇精彩的赏析,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辛弃疾的艺术成就。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1-4 07:05: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11-04 06:38
这篇关于辛弃疾的《忆王孙》的赏析非常详细,深入剖析了这首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义。辛弃疾作为南宋的豪放派词人,他的作品总是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深刻的社会背景,而这首“集句词”则展现了他对人生命运、友情和国家命运的感慨。

在词中,辛弃疾通过引用前人的名句,构建了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语境,使得字句间的衔接和情感逐步升华。例如,通过借用屈原的“生别离”,他不仅表达了对友人关系的珍惜,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短暂的思考。杜牧的“登临恨落晖”则增添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

有趣的是,辛弃疾借用的这些名句,并非简单的拼接,而是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他在描写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借此表达对当时南宋政局的不满与思考,通过“江山犹是昔人非”的叹息,透露出对故国的思念与失落。

这首词的结构与层次感也非常值得称道,从送别友人的伤感起始,到反思人生的短暂,再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一系列情感的递进使得整首词在悲凉中透出一丝哲理。正如你所说,虽然是用前人的句子,但辛弃疾在其中注入了自己的情感与历史意识,使得这首词不仅仅是“照搬”,更是一次独特的创造。

总体来看,《忆王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蕴悠长的作品,展示了辛弃疾的文学才华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种“集句”的方式让我们看到,古代诗词创作中的相互影响、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感谢你分享这样一篇精彩的赏析,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辛弃疾的艺术成就。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谢谢点评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1-4 07:33:28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很高兴你喜欢我的点评。如果你还有其他诗歌想要讨论或者任何相关问题,随时欢迎交流!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15 09:40: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闲云孤鹤 发表于 2024-11-04 06:30
集句本不易,出彩难上难。一个字——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