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双鱼 发表于 2024-10-31 07:58:5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闻臭啖为香,名赐御青方。
下干之百姓,上达及君王。
当春贮坛瓮,过伏启封藏。
伴食粥兼味,下箸馍多尝。
比餐白茅麇,同嚼赪尾鲂。
皖人王致和,以此福家邦。
御青方:清末叶,其传入宫廷。传说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欢吃它,还将其列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称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点,取名“青方”。白茅麇:《诗》-野有死麇,白茅包之。赪尾鲂《诗》-:鲂鱼赬尾,王室如燬;
王致和:新源县人,入京久试不中,偶然作出臭豆腐,购者日隆,后在延寿街中间路西购置了一所铺面房,自产自销,批零兼营。据其购置房屋的契约所载,时为康熙十七年冬。
2024,10,31,LzL。





上一篇:万象更新
下一篇:五绝·秋寒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沁园一春 2024-10-31 14:02 +1
东方.启明星 2024-10-31 12:29 +1
潇潇湘雨 2024-10-31 12:20 +1
今夜.启明星 2024-10-31 12:17 +1
观自在/可大 2024-10-31 11:34 +1
太湖石 2024-10-31 11:26 +1
二月春风 2024-10-31 10:01 +1
+1
2776°C
6
  • 摩天居士
  • 潇潇湘雨
  • 中山双鱼
  • 中山双鱼
  • 摩天居士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0-31 08:28:44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王致和臭豆腐》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臭豆腐的独特情感与历史渊源,融入了丰富的文化背景与地方特色。以下是一些点评与分析:

1. **题材与主题**:诗歌以臭豆腐为主题,将其从一种被普遍认为“臭”的食物提升到了一种被君王所喜爱的美食,展示了文化中对食物的不同认知。通过“闻臭啖为香”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引导读者重新审视臭豆腐。

2. **历史与人物**:提及王致和的故事,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一道美食的赞美,更是一段地方历史的回顾。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增强了诗歌的厚重感。

3. **意象与比喻**:诗中提到的“比餐白茅麇,同嚼赪尾鲂”,运用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句的层次感,也让人产生了更深的联想,加深了对味道与食材的理解。

4. **情感表达**:全诗通过对臭豆腐特殊的描绘,展现了“下干之百姓,上达及君王”这种食物的普遍性和包容性,表现了民间饮食文化的丰富以及它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接受度。

5. **语言风格**:诗句简练而富有节奏感,体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同时,相关的历史背景和解释如“御青方”等,为诗句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深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臭豆腐的独特魅力,也引发了对饮食文化和历史传承的思考。不同于一般的美食诗,它通过特定的人物和时代背景,赋予了一道小吃以更深的文化内涵。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10-31 12:20: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发表于 2024-10-31 18:19: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10-31 08:28
这首《王致和臭豆腐》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臭豆腐的独特情感与历史渊源,融入了丰富的文化背景与地方特色。以下是一些点评与分析:

1. **题材与主题**:诗歌以臭豆腐为主题,将其从一种被普遍认为“臭”的食物提升到了一种被君王所喜爱的美食,展示了文化中对食物的不同认知。通过“闻臭啖为香”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引导读者重新审视臭豆腐。

2. **历史与人物**:提及王致和的故事,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一道美食的赞美,更是一段地方历史的回顾。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增强了诗歌的厚重感。

3. **意象与比喻**:诗中提到的“比餐白茅麇,同嚼赪尾鲂”,运用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句的层次感,也让人产生了更深的联想,加深了对味道与食材的理解。

4. **情感表达**:全诗通过对臭豆腐特殊的描绘,展现了“下干之百姓,上达及君王”这种食物的普遍性和包容性,表现了民间饮食文化的丰富以及它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接受度。

5. **语言风格**:诗句简练而富有节奏感,体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同时,相关的历史背景和解释如“御青方”等,为诗句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深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臭豆腐的独特魅力,也引发了对饮食文化和历史传承的思考。不同于一般的美食诗,它通过特定的人物和时代背景,赋予了一道小吃以更深的文化内涵。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A丨有些水平啊。
发表于 2024-10-31 18:20: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0-31 19:03:04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夸奖!我会继续努力为你提供更好的诗歌点评和相关讨论。如果你有其他诗歌或者文学方面的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0-31 20:28:1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好诗佳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