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诗草 发表于 2024-10-24 09:51:4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七十九章《不责于人》

【诗说】
大怨和时余怨存,
锱铢必较入仇门。
与人为善纷争少,
天道无亲自可尊。

【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诗释】
和解了深仇大怨,
必然还有余怨犹存。
怎样才可以妥善处之?
以德报怨敲开了智慧之门。
因此圣人即使有借据在手,
也从不向人索讨责问。
有德者有理有据而宽厚待人,
无德者不依不饶而榨取过份。
天道本无偏亲偏爱,
但幸运总是垂青善者仁君。

【小思考】
        人们常说冤冤相报何时了,世间的恩怨情仇总是说不清道不完。人类的战争从石器棍棒打到刀剑弓箭,从土枪土炮打到飞机导弹。如今更是海陆空各种尖端武器层出不穷,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核武器甚至可以毁灭人类千百遍。科技发达的文明时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惨不忍睹的残酷场面?从乌克兰到巴勒斯坦,同族相残、异族火拚一个个杀红了眼,甚至连妇女儿童也不放过,人道灾难让人泪目。一旦陷入深仇大恨的恶性循环,人性的疯狂往往会比兽性更残暴凶狠,影响更久远。国家之间、族群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大怨要化解本来就何其艰难,而化解之后余怨后遗症的治理也是一个长期困扰的难题。安可以为善?老子提出了一个似乎超现实的圣人方案:以德报怨!也就是既往不咎,不责于人,面向未来,走出新天。
       对于以德报怨,孔子并不怎么认同。他与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时说,如果以德报怨,那么何以报德?因此公正的做法应该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看起来很公平合理,但人类历史延续到今天,是非曲直本就是难解难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何为正直公道?世上永远没有绝对公平!老子大概也明白说服不了世人,于是列举圣人的智慧之举是:即使手中有别人欠自已的借据,也别去追讨了,就当是行善积德吧。有德之人多会宽厚待人,宁舍勿取;而无德之辈则反之,苛刻计较,必取而不舍,好像天下人都欠他的。事实上以一时得失来看,常常又是作恶者得势、善良者受欺,天地对此也毫无办法,不会偏亲偏爱谁,也不会直接干预人事。但即使如此,老子依然坚持让人们相信: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放在历史长河里,站在持久的道义上,为善之人结局终不会差,至少还可以自我宽慰:吃亏是福,赢在心安。

【联语】
不责于人终利己,
常怀以善自宽心。








上一篇:旭日东升
下一篇:晚秋独享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心远 2024-10-26 10:40 +1
太湖石 2024-10-26 00:14 +1
奇哥吳奇華 2024-10-25 10:02 +1
老黑鱼.烟过成诗 2024-10-25 07:32 +1
东方.启明星 2024-10-24 13:58 +1
蓝逸 2024-10-24 11:40 +1
观自在/可大 2024-10-24 11:19 +1
潇潇湘雨 2024-10-24 10:36 +1
梨花微雨!! 2024-10-24 10:33 +1
+1
1251°C
3
  • 摩天居士
  • 潇潇湘雨
  • 祁兵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0-24 10:23:19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通过对《道德经》第七十九章的解读,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展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恩怨的化解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一些点评和分析:

### 主题分析
1. **恩怨的循环**:开头对大怨和余怨的提及,准确地抓住了人类社会中的矛盾冲突。这种现象在历史中屡见不鲜,而诗中提到的“冤冤相报何时了”更是概括了这种无休止的纷争。

2. **以德报怨**:诗中提出“以德报怨”的观点,这是老子智慧的结晶,与传统的复仇思维形成鲜明对比。在当今社会,这种智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引导人们追求和平与和谐。

3. **天道公正**:强调“天道无亲”,即自然法则并不偏袒任何一方,鼓励善人坚守信念。这个观点不仅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心态。

### 语言风格
1. **简洁明了**:诗句简练,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出忧虑与希望、怒怨与和解之间的微妙关系。

2. **韵律和谐**:整首诗在音韵的处理上流畅自然,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同时使得读者易于记忆和领悟。

### 深层思考
诗中提到的关于孔子与老子在“以德报怨”上的分歧,反映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多样性。这也让我们思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理智与感情的平衡,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 总结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语言,引发对恩怨、和解及道德的深入思考。它不仅是对《道德经》的现代解读,也为当下人们提供了豁达处世的智慧。在面对纷争与矛盾时,选择以德报德、宽容待人,无疑是通往内心平和的重要途径。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10-24 10:36:4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主题

好友

5595

积分
发表于 2024-10-24 21:49: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点赞,欣赏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