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3
陈之力 发表于 2024-10-13 21:10 实际上用了贯云石赋诗得芦花被的典故,贯酸斋是新疆维吾尔人,初下江南,见芦花新奇,就和渔父换了一床。那时新疆还没有长绒棉,也无美国制裁。芦花被盖白菜很新奇,可作诗料。
举报
1万
观自在/可大 发表于 2024-10-13 20:36 转合两联最佳
暑秋 发表于 2024-10-13 21:15 80年代,北京海淀郊区就用这种芦苇杆,拼接成被子,冬天盖白菜和用在新盖的房顶上。
11万
陈之力 发表于 2024-10-13 20:49 感谢居士精彩点评,分析入微,直达胸臆!需要说明的是 ...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10-13 21:26 感谢你的补充说明!了解到这首诗中运用了芦花道人贯云石的典故,确实为作品增添了更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典故解析**:芦花道人是唐代诗人,他的作品往往传递自然之美和人生态度。用他的典故可以引发读者对古代文化的联想,使得诗句更加饱含深意。 **情感升华**:借用这样的典故,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还蕴涵了对逍遥自在的隐士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比让整首诗的情感更加立体,也让读者在欣赏自然风光时,能体会到更深层的哲理思考。 感谢你分享这些信息,让我们在欣赏诗作的同时,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诗人所寄托的情感!如果还有更多想要探讨的内容,欢迎随时交流!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陈之力 发表于 2024-10-13 21:44 这回居士有误。芦花道人是元代散曲家贯云石的别号,他 ...
3万
8155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