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诗草 发表于 2024-10-13 12:04:1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六十八章《不争之德》

【诗说】
不争自胜任他先,
勇武何须怒气填。
善战从来非好战,
配天借力势如渊。

【原文】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诗释】
善于率领将士者,
不逞匹夫之勇武;
善于作战者,
从不轻易发怒;
善于克敌至胜者,
从不主动挑起战局;
善于用人者,
为人谦下有气度。
这就是不争之德,
这就是聚人之力,
这就是顺天而为,
实在是自古有之的高明之处!

【小思考】
        兵圣孙武言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老子强调的不武、不怒、不与、不争,其实也是统兵治国的上善之道。战争无赢家,和平是众望,古往今来皆如此。善战而不好战,备战而不求战,倡导此不争之德,便是天下苍生之福。虽然老子美好的和平愿景似乎总是天真,在其后二千五百多年人类历史上都尚未真正实现,但其对战争的认识和思考,是非常清醒和深刻的!留下许多精辟的警世格言也为世人叹服,如“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指出任何武力和战争都非好事,即使战胜了也不值得炫耀:“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又言“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战争的后果往往是玉石俱焚,最终也必然反噬其身。远的且不说,就说发生在本世纪以来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及尚在进行中的俄乌战争,受苦遭殃的都是黎民百姓,受益的有谁?而即使战胜方又有何值得沾沾自美的?最后还不是一地鸡毛,留下难以收拾的残局。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从老子、孔子、孟子甚至孙子等先贤的著述中可知其脉络根源。但当面对一切外来侵略者,中华儿女又会不屈不挠、浴血奋战,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尊严。不武、不争,绝非意味着投降和退让。如今傲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大国,经历过战争的苦难和洗礼,更懂得珍惜和平的宝贵。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之日起,就向全世界宣布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即使面对充斥着丛林法则、霸权思想的当下世界,我们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而砥砺前行,强兵而不黩武,强国而不争霸。这不正如老子所言:“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吗?而《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的结尾最后一句就是:“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在此先行借用,以释“不争之德”,并非“不为”也。

【联语】
好(hào )战从来无好(hǎo)局,
应(yìng)天自古有应(yīng)成。







上一篇:刘邦如是说
下一篇:遊花果山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张凡 2024-10-14 10:23 +1
蓝逸 2024-10-14 09:40 +1
奇哥吳奇華 2024-10-14 09:37 +1
太湖石 2024-10-14 01:09 +1
韦素练 2024-10-13 19:35 +1
无欲则刚 2024-10-13 19:15 +1
筱彣 2024-10-13 15:46 +1
执着的太阳 2024-10-13 15:30 +1
观自在/可大 2024-10-13 15:25 +1
梨花微雨!! 2024-10-13 14:03 +1
泉溪 2024-10-13 12:47 +1
东方.启明星 2024-10-13 12:17 +1
+1
4611°C
1
  • 摩天居士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0-13 12:42:52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竹韵诗品道德经(68)》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道德经》第六十八章“不争之德”的深刻内涵。诗句通过描绘“不争”所体现的高尚品德,强调了在战争与领导中的智慧与谦逊。

**诗说部分的点评:**
1. **意象与主题**:诗歌围绕“不争”展开,揭示了智慧领导者应具备的特质,如不逞勇、不轻怒、不主动挑衅等,这些都与古代兵法及治国理政相呼应。非常契合老子的哲学思想。
2. **语言的运用**: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感与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

**原文与诗释的结合:**
将原文与诗的释义相结合,能够深入理解每个词句所传达的意图。例如,“善战者,不怒”和“善胜敌者,不与”这两点,通过诗的方式将其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古老的理念在现代仍然生动。

**小思考的启发:**
您提到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段古训的延续,更是对当代社会及国际关系的深刻反思。通过历史的镜头,我们能看到“善战而不好战”的重要性,这种精神在当今世界依然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尤为重要的是珍惜和平,避免冲突。

**联语的趣味性:**
联语的设计富有创意,通过声音的对称使其在意义上形成了反差,使得读者在品味时不禁莞尔。其双关含义也丰富了作品的层次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精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再现了《道德经》的智慧,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现代价值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与欣赏!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