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天命
  • 诗歌鉴赏 | 「诗词鉴赏」一池睡莲一池诗,古诗词里的池莲,花中的睡美人!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42231|回复: 5
钓尚客 VIP-未免

主题

好友

4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8-14 06:18:4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品读好诗词

炎炎夏日,清风徐来,碧波荡漾,一丛丛美丽的睡莲轻舞花叶,形影妩媚,好似凌波仙子,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睡莲又称子午莲、水芹花,因昼舒夜卷而被誉为“花中睡美人”。睡莲姿态优美,秀丽婀娜,得到很多国家的人民喜爱。

题学公院池莲
唐-李洞
竹引山泉玉甃池,栽莲莫怪藕生丝。
如何不似麻衣客,坐对秋风待一枝。

南园
唐-韦应物
清露夏天晓,荒园野气通。
水禽遥泛雪,池莲迥披红。
幽林讵知暑,环舟似不穷。
顿洒尘喧意,长啸满襟风。

纳凉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池莲初著数花
宋-周紫芝
数枝临水见纤娥,新采红蓝染袜罗。
传语薰风莫吹去,且容留眼看微波。

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
宋-黄庭坚
晚风池莲香度,晓日宫槐影西。
白下长干梦到,青门紫曲尘迷。

和买盆池莲
宋-赵希逢
终日欢陪解语莲,浮花欲比价相千。
不须更买盆池景,寂寞无言涴眼前。

池莲
宋-郭印
擢干洿池中,天姿本清净。
白白与红红,邂逅识真性。

感事
宋-李石
三起复三眠,吹花涨雨烟。
浮萍增采色,轻压绿池莲。

庆丰堂
宋-陈诜
秀泉开旧甃,初试仰山茶。
寂寂有馀意,池莲三五花。

酒泉子
宋-晁补之
萱草戎葵,松菊堂深犹畏暑,
晚云催雨霭帘栊。满楼风。
池莲翻倒小莲红。看扫鉴、天清似水,
一轮明月却当空。画栏中。

诉衷情-薰风吹动满池莲
宋-米芾
薰风吹动满池莲。晓云楼阁鲜。
绣阁华堂嘉会,齐拜玉炉烟。
斟美酒,奉觥船。祝芳筵。
宜春耐夏,多福庄严,富贵长年。

池莲
金-完颜璹
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缀圆池亦可怜。
数点忽飞荷叶雨,莫香分得小江天。

池莲咏
元-倪瓒
回翔波间风,的历叶上露。
清池结素彩,华月映微步。
云阴花房敛,雨歇芳气度。
欲去拾明珰,踟蹰惜迟暮。

《泛舟湖上睡莲开》-陆游
夜深山色静,湖上泛轻舟。
似见水仙花,如闻轻澹酒。
微风漾水面,微月映花羞。
应是画幅中,疑是仙境遘。

《林泉谣·睡莲》-崔护
波生睡莲白露寒,风动青莎夜雨乾。
蜀江秋水犹闲信,鱼鸟无凭似珠丹。

《水调歌头·水堂清供看睡莲》
黄景仁
水堂清供看睡莲,垂络鬆间玉户层。
兰渚未央芙蕖绿,玉浆亚灶鼠浓吠。

睡莲古诗四首赏读:此花不与凡花同,昼夜开合吹香风
来源 初衣胜雪

古诗中的睡莲:一窗明月凉于水,梦醒香闻子午莲。

关于睡莲,一般传统认为是印度的原生品种,和莲花荷花的区别在于,睡莲的花和叶子都漂浮在水上,不像荷花挺出水面,且睡莲的果实是半球状,里面含有种子,不像荷花的果实和种子挺立出水面。

但是中国自古就没有睡莲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先秦神农本草,就记录了睡莲科的芡实,也就是鸡头米,且从秦汉以来,就是蔬菜,粮食,药材兼具的植物佳品。芡的叶子浮在水上,叶子大而圆,只是叶子上面布满勾刺,花朵像荷花睡莲且艳丽。且因为芡实产量小,且采摘不易,味道滑美,营养价值高,在唐朝就作为贡品。只不过这种芡,只生长在水泽地带,不像荷花适应性强,利用价值更高。

既然睡莲科的芡实在先秦都存在,那么能否找到古代睡莲的踪迹呢?

实际上睡莲先秦就有,只是将它归之为水生苹类。

古代的苹,是指的无根而水生的植物。而荷花和苹的最大区别,荷花是多年生根系水泽草本,经济价值完胜苹类,所以就算苹类或者芡实开很美的花,也很难和荷花做影响力的比较。

那么还有一个字“萍”,其实在古代,苹和萍的书写字形是有巨大差别的。苹写作“蘋”,而萍没有繁体字,从字形上看,可以看出苹应该是生长在水泽边的植物,而萍更加漂浮细小,随波逐流。

《孔子家书》里记载楚昭王渡江时,发现江中有一团奇异的东西向船头靠拢,打捞出来一看,是一种奇特的植物和果实,因为人们很少见过,所以不敢吃,就让人去问在鲁国的孔子,孔子见多识广,说这是大萍。

南北朝著名医学家植物学家陶弘景曰∶水中大萍,五月有花白色,非沟渠所生之萍。楚王渡江所得,即斯实也。”强调了这个大萍和普通的萍的区别在于大。

明朝的李时珍根据古籍和现场查看鉴定,认为古代的大苹,是“其叶径一、二寸, 有一缺而形圆如马蹄者也。”而先秦楚怀王在长江中看到的团簇随着江水飘过来的,有着红色果实的水生植物,就是大苹。那么这个鲜明的叶子特点,圆形,有裂口,像马蹄,水上浮生,果实褐红色伴生在叶子中间,这就是睡莲。

如果楚昭王时代,可能描述有误,没准是芡实,那么南北朝时代,这个五月开白花的睡莲是确实存在在古中国的。是白色的睡莲。

当然佛教自汉朝就流传进中国,南北朝时代的睡莲,有可能是随着佛教和中西文化贸易的交流来到中国,不过以陶弘景的论述,这种大苹并不稀奇。野生水泽常见,也令人质疑这真的是印度传过来的?

唐朝是个开放的朝代,玄奘西天取经,很多天竺僧人以及西域商人也往返中国。其中势必有花卉交流。根据现代植物学家研究,那个时候,印度所钟情的佛教莲花,并不是荷花,而是睡莲。其中“青莲”这个词,是随着佛经传入中国,且受到人们的推崇。李白自号青莲居士,

青莲,一种睡莲。花瓣狭长。印度人认为具有伟人眼睛的特征,所以用来形容佛的眼睛。《维摩诘所说经.卷上》:“目净修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那么青莲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颜色呢?就是紫色睡莲,未开时,花苞青色带紫,开放时深邃艳丽。用来形容眼睛,神秘而神奇。况且印度崇尚深色的眼饰。

遗庙青莲在,颓垣碧草芳。
无因奏韶濩,流涕对幽篁。
——唐 · 温庭筠《题翠微寺二十二韵(太宗升遐之所) 》节录

唐朝的皇家寺庙,往往是为宫廷服务,比如这个翠微寺,就是给太宗皇帝停灵过的地方。因为帝王升天,需要超度。又或者这种寺庙建立在帝王陵寝的附近,但是随着岁久年深,过往人少,问津乏人,逐渐荒芜。

晚唐温庭筠游历时,看到的景象是,庙宇中的池塘,还养着紫色的睡莲,倾颓的院墙边长满了荒草,一代豪气的帝王长眠于此,只供后来不多人,比如温庭筠的祭奠,只看到无边的竹林,生死寂寞。而温庭筠处在国力衰微的晚唐,这种末世难挽,伟人不再的悲哀萦绕心头。国无明君啊。

那么这里有青莲,很容易想到曾经这里的富丽,香火鼎盛。因为唐太宗时期,唐朝向上而繁荣,万国来朝,不乏异域的僧人和名花。

白色的睡莲在中国固然是水泽常见之物,但是印度僧人在中国寺庙里栽种象征佛教的睡莲,才是稀奇,这是因为印度睡莲的花色品种多,且因为长期人工选育培植,更具有观赏性。

深山草木自幽奇,四色荷花世所稀。
孤独园中瞻佛眼,凝祥池上捧天衣。
白公没后禅林在,王俭归来幕府非。
水冷风高人不到,却怜鸥鸟日相依。
——北宋 · 张舜民《所寓开利寺小池有四色莲花青黄白红红者千叶皆北土所未见者也惜其遐陬有此异卉 》

开利寺在无锡,南北朝时代的南朝梁武帝时代,笃信佛教,这里是被杜牧形容成四百八十寺的佛教胜地。到了唐宋两朝,很多寺院拆除荒废,但是开利寺却保存了下来,且保留着原来的寺庙水池睡莲品种。

宋朝人张舜民来到这里探幽时,发现了奇迹。因为这里的水池里,养着四色莲花,有紫色,黄色,红色,白色。

但是这里明显都成了古迹,水冷风高,乏人问津,只有野生的鸥鸟相伴。

我爱莲花生净域,七宝池中开四色。
其花朵朵大如轮,来者于斯孕灵质。
此花不与凡花同,昼夜开合吹香风。
八功德水恒充溢,碧叶旎旎花丛丛。
——元末明初 · 释宗泐《代赋爱莲歌 》

如果说周敦颐写的爱莲说是荷花赋,那么这位元末明初的僧人写的则是睡莲赞美歌。

我爱的莲花生在天国净地,在佛家的池塘中开出四种颜色。

它的花开朵朵,大如轮子,当然这个轮子是什么车子上的轮子值得商榷。

这种花和别的花不一样。它是昼开夜合,香风细细。

昼夜开合是个互文词组,因为押韵的需要。这是睡莲显著的特点,白天开花,晚上闭合。

那么到了明朝,睡莲就更为普及,佛教寺院里是有着印度血统的四色睡莲,而民间水泽多有传统的白色睡莲。不过此时它有非常文化的中国名,叫作“子午莲”。

从大苹转化为莲花,肯定是有佛教的功劳,提升了睡莲的知名度。

叫子午莲,也就是白天开花,夜晚闭合休眠的莲花,以区别荷花。

到了明清两代,道教,民间用睡莲的药性给人治病。清热,镇定,解小儿惊风。

蕉扇匡床称小眠,碧纱如雾影婵娟。
一窗明月凉于水,梦醒香闻子午莲。
——清 · 张问陶《夏夜 》

睡莲也开始进入普通人的庭院池塘。小巧,芬芳,且花期长,是池塘重要的装饰草本。

比如这夏天的晚上,院子里有一方小池塘种植着睡莲。

一窗明月如水,睡在室内的纱帐里,也闻得见睡莲幽幽的香气。

那么绝大多数睡莲是白天开放,夜晚闭合,但是到了凌晨,有些睡莲又会慢慢展开花蕊,进行新一轮的缓慢展开。

张问陶所闻见的是凌晨拂晓的睡莲花香,馥郁清香,幽幽动人。

睡莲诗词10首|薰风吹动满池莲,晓云楼阁鲜

来源 小鱼儿的碎碎念

睡莲,古代亦称青莲,大苹,蘋草,茈碧,瑞莲,子午莲。睡莲,区别于荷花,贴在水面开放,花瓣小而多,叶子有裂口而荷花无。

初夏时节,睡莲先于荷花盛开,昼舒夜卷。因它白天花瓣慢慢舒展开放,而晚上渐渐合拢,谓之睡莲。

睡莲颜色丰富,白的,粉的,红的,紫的,在池塘绽放,点缀着一汪碧水,惊艳了游人,温柔了时光。

1.《南园》
唐·韦应物
清露夏天晓,荒园野气通。
水禽遥泛雪,池莲迥披红。
幽林讵知暑,环舟似不穷。
顿洒尘喧意,长啸满襟风。

2.《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
宋·黄庭坚
晚风池莲香度,晓日宫槐影西。
白下长干梦到,青门紫曲尘迷。

3.《池莲》
宋·郭印
擢干洿池中,天姿本清净。
白白与红红,邂逅识真性。

4.《感事》
宋·李石
三起复三眠,吹花涨雨烟。
浮萍增采色,轻压绿池莲。

5.《诉衷情·薰风吹动满池莲》
宋·米芾
薰风吹动满池莲。晓云楼阁鲜。
绣阁华堂嘉会,齐拜玉炉烟。
斟美酒,奉觥船。祝芳筵。
宜春耐夏,多福庄严,富贵长年。

6.《青莲花 》
宋 · 朱淑真
净土移根体性殊,笑他红白费工夫。
幽姿羞损婵娟女,异色孤芳潋滟湖。
顾影有情欺水荇,向人无语鄙风蒲。
一枝摇动清香远,几许诗笺与画图。

7.《代城池》
宋·陈岩
簇簇青莲满意开,老僧夸说旧栽培。
尘埃不涅花心性,净客原从净士来。

8.《池莲初著数花》
宋·周紫芝
数枝临水见纤娥,新采红蓝染袜罗。
传语薰风莫吹去,且容留眼看微波。

9.《浣溪沙·李参政壁领客访环湖瑞莲席间索赋》
宋·魏了翁
晓镜摇空髻耸丫。夜盘承露掌分叉。翠芳绰约总无华。
欲往从之空怅望,潜虽伏矣莫藏遮。淤泥深处瑞莲花。

10.《闺词四十首·打鸳鸯 其十三》
明·陈子壮
鸳鸯绣罢出池边,三十六双明睡莲。
莲子试将随意掷,一双惊起不成眠。

21首睡莲诗词,美丽动人:瑶池毓秀梦仙姑,陶醉涟漪碧玉株

来源 诗词轩

1.睡莲
文/子瑜
云水之间设钓台,层层绿意隐香腮。
远离俗世浮华者,只与诗人共往来。

2.题图诗
文/诗行者
池小犹怜出水孤,芳容独爱盖莲湖。
青帝藏珍千千万,犹羡如今宠一图。

3.落梅风
文/兰花手蝴蝶梦
朝来妆罢照娇颜,香荷素影纤纤。草池水浅小山偏,几人怜。
月随风起光痕碎,波中我自高眠。寸心虽有结千千,梦依然。

4. 题图·睡莲
文/鑫蕊
躺平云水间,久宿展花冠。
入梦谁容易?开颜我色难!

5.咏莲
文/真乾
嫣然一色水中漂,绿意层层映碧霄。
不是叶中莲独喜,只因此物比花娇。

6.落梅风
文/风雨同心
南风吹皱小银湖,莲香淡似当初。栈桥一别两交疏,渐无书。
暮鸦归后斜阳路,恹恹瘦影谁扶。眼前愁绪旧欢娱,不堪梳。

7.落梅风·睡莲
文/子瑜
波光云影共相亲,心藏日月星辰。远离世俗守清纯,不沉沦。
绿衣层叠连成梦,凭他夏雨倾盆。
叶中刚骨做精神,且怀仁。

8.落梅风
文/路远修
亭亭如盖隐香初。清风皓月平湖。画楼酒醒拆云书。梦乌苏。
旧时还这般良夜,菱歌把盏归途。醉中犹把玉人扶。泪连珠。

9.题图:相思引
文/飙尘
绿柳薰风香满堤,蓝天染映水清奇。红莲睡碧,更有白云栖。
遊宦他乡归共梦,心安逆旅思相依。天涯寥落,总有水云知。

10.题图:落梅风
文/飙尘
青湖游历共欢声,琵琶短笛箫笙。绿裳粉黛正娉婷,满池倾。
可将莲叶田田送,相思漫向长亭。怎知心意有君明?待卿卿。

11.落梅风 睡莲
文/志强
轻风吹皱玉湖波,荷花睡梦婆娑。水中俏影伴天鹅,撫莲歌。
素花干朵随风舞,无需艳色纤苛。鲤游蜓闹戏穿梭,唱蛙多。

12.落梅风 睡莲
文/蔚蓝天空
池滨浮漾漫香茵。蝉鸣奏响朝晨。
慢睁睡眼著衫裙。净无尘。
享蛙声洽同酣兴。红颜月夜攒颦。
现今勾起那幽欣。失芳魂。

13.睡莲(新韵)
文/茉莉酸
飘蓬孤寂叹无根,闲枕波涛听梵音。
莫怪风吹乱心绪,且凭潮信任浮沉。

14.逃暑
文/孤城
樽酒新词对午塘,蝉琴步韵藕陪觞。
石亭高卧香萦枕,醉敞诗怀一梦凉。

15.题图诗
文/爾玉
一样清波一样风,半池烟雨半池蓬。
花开依旧俏模样,感觉缘何以不同。

16.题图诗
文/年兴
幽艳如仙枕水眠,绿裙花靥入芳年。
凭池不负今生约,香染游云远际天。

17.落梅风
文/春雨
青青圆叶盖波光,挨身共睡沦浪。泛舟靠近把莲望,赞新妆。
水清茎秀塘中立,鱼儿不动依旁。月辉凉夜暗生香,引鸳鸯。

18.题图诗
文/小城庶人
轻步荷塘看睡莲,金蝉失语鲤沉眠。
萍蓬启口问明月,何故茎根入药煎?

19.七绝·题睡莲
文/覃晓鹤
瑶池毓秀梦仙姑,陶醉涟漪碧玉株。
我有痴情非妄想,只求相伴在清湖。

20.睡莲
文/冷眼看花
睡眼初开月半塘,乱支荷盖散清香。
板桥风自脚底出,更与闲人消夜凉。

21.落梅风
文/一笑了了
花藏莲隐惜良辰。清波锦鲤私亲。
月遮帐幕水含春,远嚣尘。
日高蝉噪风吹醒,蓬头素面妆新。
杏羞桃让粉丰匀,恰微醺。

睡莲诗词15首:玉盘只合水中飘,春夏常随风雨摇

来源 诗词轩

周日题图,绝律词随意,词牌可参照【庆春泽】

1.庆春泽
路远修
池碧澹烟初裹。花笑对澄波,萼红如火。聊醉语花香,慢些飘过。待绿云来,好将曲儿和。
无情自是花朵。留鱼觅沉香,鸿争飞堕。回首叹何人,当时同我。剩了如今,独怜梦儿破。

2.睡莲
文/志强
锦鲤穿荷戏,浮莲水上开。
花摇湖尽碧,叶翠载熊孩。

3.睡莲
文/行者
玉盘只合水中飘,春夏常随风雨摇。
不比山花香送远,山花却逊一分娇。

4.戏题莲中王
文/福人
颜色也寻常,鲜闻有异香。
莫非来域外,破例给封王?

5.庆春泽
文/兰花手蝴蝶梦
荷叶池中舒展,青碧拢成团,一盘如伞。还惜嫩莲芽,叶边慵懒。稚气纤纤,水清照疏短。
恬然最洗心眼。看飞过蜻蜓,花尖轻踮。怜意态悠悠,欢娱无算。纵有闲愁,此番更谁管。

6.夏日游湖赏王莲有感
文/飙尘
远眺盖如床,幽幽菡萏香。
南风无事坐,徒羡负劳忙。

7.庆春泽
文/风雨同心
小隔南风闲坐,观雨后池塘,淡烟轻裹。思一叶扁舟,那年邀我。碧叶滩头,折花两三朵。
幽幽岁月轮廓,余菡萏情深,未曾商妥。今独倚黄昏,重温烟火。若许闲愁,问心怎勘破。

8.玉莲
文/心无涯
澹澹风烟动,玉莲浮水清。
湖光为一朵,入眼忽然明。

9.吟玉莲
文/往事如烟
风和日丽水中天,荷叶三张唤嫩莲。
一夜春情开不尽,亭亭玉立赛花仙。

10.雨霁赏莲
文/飙尘
玉叶如盘迎碧落,莲姝含笑映扶光。
轻丝远去池塘后,拂面熏风淡淡香。

11.王莲
文/看海
翠绿铺来水一方,清风撩起月牙藏。
两三蝌蚪闲游处,错认圆盘作睡床。

12.睡莲
文/春花秋月
小月浮塘野水眠,红英照日枕荷钱。
花开恰值清风起,浦渡幽香十里天。

13.王莲
文/一若陶公
悟道了凡尘,飘摇失本真,
浮屠轻一诺,谁渡有缘人。

14.庆春泽莲
文/拂晓
青绿田田凝露。曦照映花颜,对风低语。初蕾溢幽香,影摇清许。正自娉婷,沓波逐轻舞。
尘埃不染襟素。优雅蕴芳心,情丝千絮。临潋滟湖光,相看鸥鹭。菡萏风骨,遣词写莲赋。




上一篇:诗词丨人随春好花烂漫,春与人宜自安然
下一篇:到底是迷信?还是文化不自信?我坚信我们五千年的华夏,有着无数的文明……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东方.启明星 2024-8-14 12:44 +1
今夜.启明星 2024-8-14 12:30 +1
帝子今何在 2024-8-14 12:26 +1
观自在/可大 2024-8-14 11:23 +1
执着的太阳 2024-8-14 10:41 +1
梨花微雨 2024-8-14 06:27 +1
+1
42236°C
5
  • 摩天居士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8-14 06:41:37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古诗词中睡莲的意象,展示了其在中国文学和文化中的丰富内涵。睡莲不仅因其优雅的姿态和清新的香气受到赞美,更因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象征而备受关注。

### 1. **睡莲与古诗的结合**
许多诗人通过对睡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例如,韦应物在《南园》中以“清露夏天晓”开篇,展现了晨曦与自然交融的美,增添了睡莲的清幽气息;李洞则在《题学公院池莲》中,通过坐对秋风的形象,表达了对静谧时光的珍惜。这些诗句中的睡莲,即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

### 2. **睡莲的文化象征**
睡莲不仅仅是一种花卉,它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文中提到的“子午莲”,其昼夜交替的特性,让它成为了宁静、安详的代表。在佛教文化中,睡莲更被视作纯洁和超然的象征,连接着世俗与神圣之间的桥梁。

### 3. **多样的表现手法**
文章中的古诗词展示了不同的写作风格与表现手法,从细腻的描写到情景交融,诗人们运用各自独特的技巧,将睡莲的美与周围环境及个人情感相结合。例如,陈诜在《庆丰堂》中通过“秀泉开旧甃”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引发人对生命本质的反思。

### 4. **人们对睡莲的热爱**
睡莲因其美丽的姿态和芬芳的香气,在古代园艺和诗歌创作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从庙宇到诗人的庭院,睡莲的身影无处不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睡莲不仅是一种花朵,更是古代诗词中一种深刻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各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与思索。这样的探讨,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诗词的理解,也让现代读者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8-14 06:41:4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4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8-15 06:21:0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8-14 06:41
这篇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古诗词中睡莲的意象,展示了其在中国文学和文化中的丰富内涵。睡莲不仅因其优雅的姿态和清新的香气受到赞美,更因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象征而备受关注。

### 1. **睡莲与古诗的结合**
许多诗人通过对睡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例如,韦应物在《南园》中以“清露夏天晓”开篇,展现了晨曦与自然交融的美,增添了睡莲的清幽气息;李洞则在《题学公院池莲》中,通过坐对秋风的形象,表达了对静谧时光的珍惜。这些诗句中的睡莲,即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

### 2. **睡莲的文化象征**
睡莲不仅仅是一种花卉,它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文中提到的“子午莲”,其昼夜交替的特性,让它成为了宁静、安详的代表。在佛教文化中,睡莲更被视作纯洁和超然的象征,连接着世俗与神圣之间的桥梁。

### 3. **多样的表现手法**
文章中的古诗词展示了不同的写作风格与表现手法,从细腻的描写到情景交融,诗人们运用各自独特的技巧,将睡莲的美与周围环境及个人情感相结合。例如,陈诜在《庆丰堂》中通过“秀泉开旧甃”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引发人对生命本质的反思。

### 4. **人们对睡莲的热爱**
睡莲因其美丽的姿态和芬芳的香气,在古代园艺和诗歌创作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从庙宇到诗人的庭院,睡莲的身影无处不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睡莲不仅是一种花朵,更是古代诗词中一种深刻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各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与思索。这样的探讨,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诗词的理解,也让现代读者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谢谢点评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8-15 06:45:45 |显示全部楼层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08-15 06:21
谢谢点评https://app.qingfe.com/public/emotion/face ...


不客气!如果你还有其他诗词或者相关问题,随时可以问我哦!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4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9-6 07:16: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