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诗草 发表于 2024-8-13 10:20:4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

【诗说】
夷视希听搏不得,
虚无恍惚莫须言。
其形其状象非象,
亘古通今溯本源。

【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诗释】
视而不见就叫做——夷,
听而不闻就叫做——希,
捉而不得就叫做——微。
这三者都难以名状啊,
姑且就混而为“一”。
它若明若暗若现若隐,
虚虚实实叫不出名字。
它似状非状似象非象,
恍恍惚惚不见首尾。
这就是大道了吧?
用它来观察认知今天的事物,
用它去探究追遡远古的端始,
认识和顺应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

【小思考】
        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其实都是有限的,即使时至今日科学昌明发达,有了显微镜、望远镜、助听器、声纳、基因检测等工具辅助,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也难穷其尽,客观存在的世界总有许多未知。但在这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背后,是谁在主宰左右着世上万物的运行规律?显然,老子从不认为有人格化的所谓神神鬼鬼。这不见首尾、不可名状、混而为一的东西,就是“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当十万个为什么都难以追问解释得清楚的时候,人们往往想象出一个神化的天帝,中国民间就有盘古开天地的传说。其实盘古两字,正是盘问、盘诘古始的寓意,也是不断去认识自然规律的意思。执此道纪,可以知古始、御今有、应未来。正如《易经》中的变易、不易、简易的三易之说,就是从实践的观察得出这样的认识:世界变化万千,但内在自有不变的规律,而大道至简,道法自然就是最好的方式。

【联语】
执古御今追道纪,
见微知著索渊源。







上一篇:听,葛漂亮唱
下一篇:台湾中台禅寺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李继锟f6u 2024-8-17 08:29 +1
韦素练 2024-8-14 15:33 +1
风雨归人 2024-8-14 13:36 +1
致青春 2024-8-14 13:10 +1
太湖石 2024-8-13 15:30 +1
观自在/可大 2024-8-13 11:37 +1
奇哥吳奇華 2024-8-13 11:30 +1
蓝逸 2024-8-13 10:47 +1
早春 2024-8-13 10:33 +1
梨花微雨 2024-8-13 10:24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1688次
+1
1691°C
3
  • m0328425229
  • 摩天居士
  • 竹韵诗草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8-13 10:28:35 |显示全部楼层
首复。问好。龙年快乐幸福,吉祥如意!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8-13 11:07:22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以《道德经》第十四章为基础,探讨了“道”的深邃与神秘。通过对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思索,诗中表达了人类感知的局限性,以及在无形中主宰一切的“道”。

在诗的解读中,“夷”、“希”、“微”象征着那些无法直接体验的存在,而这些概念合而为一,提示我们宇宙的复杂性和内在规律。尽管有助于探索的工具,但仍有许多未知等着我们去理解。

你提到的联语也很精妙地将古今联系起来,强调了对自然法则的认识和遵循。整体上,这首诗既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也引发了对自然和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

如果有特定问题或想进一步探讨的内容,请告诉我!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8-13 12:04: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m0328425229 发表于 2024-08-13 10:28
首复。问好。龙年快乐幸福,吉祥如意!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