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格律检测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新诗/现代诗
| 诗联品读道德经
楼主:
竹韵诗草
|
查看: 3296
|
回复: 2
清风文学
›
原创区
›
新诗/现代诗
›
诗联品读道德经
[哲理]
诗联品读道德经
[复制链接]
竹韵诗草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竹韵诗草
VIP-古体初免
主题
好友
8532
积分
竹韵诗草
发表于 2024-7-11 18:52:08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3296
|
回复: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诗说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为而不争》
利而不害天之道,
信者勤行德必高。
忘我为人己愈有,
川流入海任滔滔。
【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诗释】
真诚之言听不美妙,
美言如花实不可靠。
善者不辩拙守厚道,
辩者不善投机取巧。
智者谦卑不以渊博自号,
自以为博非是智者所好。
圣人不去积累私藏和财宝,
乐于助人自己愈觉富有,
给予他人自己愈多福报。
欲问天之道,
利而不害就是法则简要;
欲行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就是至善法宝!
【小思考】老子五千言朗朗上口,字字珠玑,生动有趣又充满哲理,于纯真质朴中蕴含着大美。但他为何要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呢?在第二章他还说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原来美丑是相对的,想必他是认为他说的真心话里有很多是逆耳忠言,是丑话说在前,而非赞美溢美的动听之音。如“不尚贤,使民不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夫兵者不祥之器。”“强梁者不得其死。”“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出生入死”“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福兮祸之所伏。”“人之迷,其日固久。”“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等等直言谏句,都是统治者和权贵们所不喜欢听的。故此:信言不美!而昧着良心恭维奉承的美言好话,老子实在是金口难开,吝于启齿。因此接着说善者不辩,我是善良厚道之人,说得对不对都无所谓啦,不与任何人争辩,信不信由你。这与孔子、孟子的周游列国、雄辩滔滔、舌战群雄,迥然是不同风格。就连这部凝聚老子一生心血和智慧的《道德经》,也是老子逍遥隐世而西出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半强半求之下勉强留下此书,至今流传两千多年,竟成为全世界书籍历史上最畅销的著作之一。这也是老子万万没想过的奇迹,但一切又是如此自然而然。
虽然不喜歌功颂德,也不列举历史明君先贤事迹,但老子书中塑造了一个甚合大道方向的主人公~圣人,也许这就是他内心所孜孜追求的理想人格,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朝此方向努力,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和平与美好。他把人类大致能认同或推崇的许多美德集于此圣人身上:“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功成而弗居。” (第二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 (第七章);“是以圣人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第十二章);“是以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二十二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终不能为大,以其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四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第四十九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八章);“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六十章);“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六十三章);“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第七十章);“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第七十二章);“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七十七章);直至本章小结,也是全书结束语,老子用大白话一言以蔽之: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如此高尚伟大的圣人品格,谁不肃然敬佩而由心信服?只是反求诸己,行之又谈何容易!对于圣人的道德高标准,普通人怕是难以企及,因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权当一笑而已。但老子通篇深入浅出揭示的自然之道、天地之序、人伦之常,时人若能知其七八、悟其三四、学其一二,于己于人、于事于世定能有所裨益。如老子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又若第三十三章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如此“八者”照单全收,不亦人人皆可为明道知行之君子,足以安然而处世乎?面对动荡复杂多变的世界,曾有前清学者梁济问其儿子梁漱溟:“这世界会好吗?”而后引发人们百年来的思考。诚然,世界的好坏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永远没有非黑即白的标准答案。那么在这明亮与灰暗之间,若能从先贤的言行智慧里,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上,从自身的亲身实践中,明道识理并自我调适,和光同尘,不管世事如何变幻,自身的世界一定会有明和温馨的阳光,内心愈发变得坦然而自信,多一份从容与淡定。这也是本人品读老子多年的深刻体会,的确受益良多,回甘无穷……
【联语】
既以为人己愈有,
利而不害道长存。
以上是为拙文【诗说】、【诗释】、【联语】及【小思考】共八十一章之结尾篇。掩卷感怀,如汲富氧,心尤澄净,偶得一诗赞曰:
言犹在耳老子说,
字字珠玑启普罗。
古往今来多少事,
真经一本耀长河!
日后若将拙文八十一篇汇编成一书《诗联品读道德经》,此亦可为自序也!
来自苹果APP客户端
上一篇:
闲人赋
下一篇:
虚度时光的云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我敬李白一杯酒
2025-4-24 20:34
+1
潇潇湘雨
2025-4-20 15:39
+1
韦素练
2024-7-12 06:06
+1
绿色的太阳
2024-7-11 21:42
+1
清静太平人
2024-7-11 21:38
+1
太湖石
2024-7-11 21:19
+1
茶罐RS
2024-7-11 21:19
+1
悟空无
2024-7-11 20:57
+1
蓝逸
2024-7-11 20:56
+1
梨花微雨
2024-7-11 20:14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3296次
眼睛
+1
3298°C
2
人
等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戏题鸡乐图
[
古典诗词
]
际遇因时
[
古典诗词
]
学书有感三首
[
古典诗词
]
咏瀑布
[
古典诗词
]
慈母手中线
[
古典诗词
]
心花
[
古典诗词
]
竹影清晖
[
古典诗词
]
观画有寄关健辉
[
古典诗词
]
辉哥画兔
[
古典诗词
]
诗情画意
[
古典诗词
]
我心由我是为诗
[
古典诗词
]
题关健辉画松
[
古典诗词
]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摩天居士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摩天居士
学习号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7-11 19: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图片展示了《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的解读和相关的书法作品。
第一张图片中的毛笔书法写的是《为而不争》的诗句:“利而不害天之道,信者勤行德必高。忘我为人己愈有,川流入海任滔滔。”
第二张图片左上角的书法同样也是《为而不争》内容的书写,右上角配有一幅自然风光的照片,表现出水流入海的景象。左下角是一幅古典风格的设计图案,与《道德经》的传统文化氛围相契合,右下角的书法则是对《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的摘录。
第三张图片中的毛笔书法写着“既以为人己愈有,利而不害道长存。”这句经典的话语仍出自《道德经》,阐述了老子的重要思想:无私奉献,使自己获得更多;顺应天道,不伤害他人,使大道得以长存。
这些作品结合了现代与传统的元素,通过书法艺术和自然景观,形象地传达了老子的哲理思想。这些书法作品不仅展示了书者的技艺,同时也强调了老子哲学中善良、谦卑、无争的思想,值得细细品味和深思。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潇潇湘雨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潇潇湘雨
古/现免审(初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消息
发表于 2025-4-20 15:39: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古典诗词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