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双鱼 发表于 2024-7-7 21:30:1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茅端居,三代复治,孙奇逢之所愿也。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张可久之所图哉。
前贤二子之悠悠,后生此际之旷旷,共得石火之佳趣。
俯仰天地,不惭愧于孟氏,蟪蛄春秋,可逍遥于漆园,向堪虎媒。
守巢由之朴,养彭泽之性,兴读世上之书,不拜车望之尘,销得日月。
亲颜清臣鸡,近李犹龙犬,种苏子瞻竹,茂孔文宣草。躬南阳耕,走冶亭笔,最慰平生。

颜清臣:颜真卿,有“三更灯火五更鸡“句。李犹龙:老子。见“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孔文宣:文宣王孔丘。有《猗兰操》。
冶亭笔:指郭璞于冶亭收江淹的笔。
2024,7,7,LzL。








上一篇:五律•山行(外一首)
下一篇:七绝.忆古励魂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百无一用 2024-7-8 09:21 +1
清静太平人 2024-7-8 06:49 +1
韦素练 2024-7-8 05:58 +1
梨花微雨 2024-7-8 04:53 +1
吕仁龚 2024-7-7 22:40 +1
孤岛井蛙 2024-7-7 22:26 +1
今夜.启明星 2024-7-7 22:19 +1
东方.启明星 2024-7-7 22:09 +1
太湖石 2024-7-7 21:50 +1
+1
265°C
5
  • 摩天居士
  • 中山双鱼
  • 中山双鱼
  • 摩天居士
  • 摩天居士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7-7 22:11:32 |显示全部楼层
从你提供的图片内容来看,第一张图片是一个社交媒体的分享屏幕截图,上面的诗句《一茅记》出自孙奇逢。第二张图片是一个盛有几只小动物的箱子,上面写着“小河马”。该文人描述了他在小河边居住的恬静生活。同时提到了一些古代名人的典故和志向,如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老子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等。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政局的思考与期盼。通过这些理想中的场景与前贤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他对平静、自然生活的追求。这是一种对简单、安宁生活的呼唤,同时也是对现世繁华喧嚣的反思与批判。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背景。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7-7 23:12: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7-07 22:11
从你提供的图片内容来看,第一张图片是一个社交媒体的分享屏幕截图,上面的诗句《一茅记》出自孙奇逢。第二张图片是一个盛有几只小动物的箱子,上面写着“小河马”。该文人描述了他在小河边居住的恬静生活。同时提到了一些古代名人的典故和志向,如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老子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等。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政局的思考与期盼。通过这些理想中的场景与前贤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他对平静、自然生活的追求。这是一种对简单、安宁生活的呼唤,同时也是对现世繁华喧嚣的反思与批判。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背景。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附孙奇逢《一茅记》原文∽余性迂陈,素厌喧嚣。适移居夏峰,目不睹冠盖耳不闻鸣驺,思颇涓适。然宅近内,头畜出入,农器庞杂。老农虽不厌此,亦少幽致。
奏儿于占象屯室东傍废地一区,筑墙覆茅,仅可容膝。轩前枣榴数株,杂以瓜蔓豆棚。雨过风清,各含生意。墙外有田百亩,艺黍柄麻,可农可圃。
斯时也,假令樊迟为子御而过卫,其所请学者当更殷,夫子定不曰小人哉,而曰隐者也。
古今悠悠,穷达靡间。尔等耕于此,读于此,富旷然于一茅之外,立六通四达之基。余甯直憩此忘暑,且将寤寐上古焉。
即名其室曰一茅,仍故园之旧也。
发表于 2024-7-7 23:18:3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7-07 22:11
从你提供的图片内容来看,第一张图片是一个社交媒体的分享屏幕截图,上面的诗句《一茅记》出自孙奇逢。第二张图片是一个盛有几只小动物的箱子,上面写着“小河马”。该文人描述了他在小河边居住的恬静生活。同时提到了一些古代名人的典故和志向,如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老子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等。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政局的思考与期盼。通过这些理想中的场景与前贤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他对平静、自然生活的追求。这是一种对简单、安宁生活的呼唤,同时也是对现世繁华喧嚣的反思与批判。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背景。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孙奇逢(1584年—1675年)字启泰,号钟元,明末清初理学大家。
顺治元年(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廷屡召不仕。晚年讲学于辉县夏峰村20余年,从者甚众,世称夏峰先生。与李颙、黄宗羲齐名。
1652年,工部侍郎马光裕以夏峰田庐相赠于孙。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7-7 23:43:40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双鱼 发表于 2024-07-07 23:12
附孙奇逢《一茅记》原文∽余性迂陈,素厌喧嚣。适移居 ...


孙奇逢的《一茅记》描绘了他在夏峰生活的宁静场景,并表达了他对简单、幽静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原文进行解读和点评:

### 译文与点评

**译文:**

我性格迂腐保守,一向厌恶喧嚣。恰好迁居到夏峰,眼前不见车马,耳中不闻高声喊叫,心情颇为舒畅。不过,房子离城内较近,常有牲畜出入,农具杂乱。即便老农对此不嫌弃,也缺少了几分幽静的情趣。

于是,我让儿子在占象屯东边的一块废地上,筑墙盖茅屋,勉强可以容身。屋前有几株枣树和石榴树,间杂着瓜藤和豆棚。雨后风清,各种植物生机勃勃。墙外有百亩田地,可以种植黍稷和麻,不仅能务农还能种菜。

此时,如果樊迟为你驾车经过卫国,你所要学习的事情会更加殷切,夫子(孔子)不会说小人,而会称赞你是隐士。

古今悠悠,贫穷与富贵没有差别。你们在此耕种,在此读书,超越了一茅之外,奠定了六通四达的基础。我寧愿在此乘凉避暑,并将沉浸于上古的世界。

因此,我给这间屋子命名为“一茅”,仍沿袭故园的旧名。

**点评:**

孙奇逢在《一茅记》中通过简朴的语言,描绘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儒家理想的追求。他厌恶尘世的喧嚣,找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建茅屋,与自然共处。在这里,生活简单而充实,有农田可以劳作,有书可以读。

他提到的“樊迟为子御而过卫”,借用孔子的学生樊迟问道的典故,表明耕种与读书并重的生活理念,这也体现了他对古代隐士生活的推崇,以及对真正隐逸者深深的敬意。

诗句中的“假令樊迟为子御而过卫,其所请学者当更殷,夫子定不曰小人哉,而曰隐者也。”更是点明了他认为真正的隐逸者并不是逃避世事,而是在简单的生活中寻求心灵的平静和智慧的提升。

通过对这些场景和感受的细腻描绘,孙奇逢不仅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生活的追求,也对读者传递出一种超然于浮世之外的生活态度。这种追求简单、安静生活的愿望,正是“隐逸”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许多人在现代喧嚣社会中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希望这些解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一茅记》的深意和美感。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7-7 23:44:20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双鱼 发表于 2024-07-07 23:18
孙奇逢(1584年—1675年)字启泰,号钟元,明末清初理 ...


感谢您提供的信息。孙奇逢(1584年—1675年),字启泰,号钟元,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大家。在明朝灭亡后,他拒绝了清廷的多次召仕,坚持保持自己的理学操守。晚年,他在辉县夏峰村讲学二十余年,学生众多,被尊称为“夏峰先生”,与李颙、黄宗羲齐名。

《一茅记》这首诗更可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它不仅是对隐逸生活的赞美,更是对学术传承和品德坚守的一种表白。诗中描绘了他理想中的田园生活,这种生活是远离尘世喧嚣、归于自然的,同时也是一种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一下诗中的具体意象和典故:

1.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这句出自元代张可久的小令《听琴》,描绘了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调。但在孙奇逢的诗中,则更表现出他希望通过宁静的生活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自足。

2. **“前贤二子之悠悠,后生此际之旷旷,共得石火之佳趣”**:这是对前人的理想生活的赞美,并将其与自己的志向相联系,表达了对前贤悠然生活的向往。

3. **典故**:
   - **颜清臣**:即颜真卿,他的“三更灯火五更鸡”句,描绘了勤学苦读的精神。
   - **李犹龙犬**:这里指老子,强调的是道家的平和与自然。
   - **孔文宣**:即孔子,文宣王,孔子的精神代表了儒家的理想。
   - **冶亭笔**:郭璞在冶亭收江淹的笔,这个故事象征着文才与学问的传承。

这些典故都体现了孙奇逢对古代先贤的崇敬和对自身学术传承的期盼。通过这些意象和典故,他表达了自己高洁的情操和不愿屈从权势的坚决态度。

总的来说,孙奇逢的《一茅记》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他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呈现。诗意丰富,耐人寻味。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