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书鉴赏 | 杜甫仅一首诗,写尽了唐朝的兴衰!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142|回复: 5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7-2 06:14:5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余烟之南 杜甫大全

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每个大悲剧下面,都涵盖着无数个小悲剧,还说安史之乱吧。

这样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悲剧不仅仅废了李隆基,死了杨玉环,更捉弄了千千万万个小人物。

这些小人物被时代洪流裹挟,在生活的大江大海中起伏颠簸,他们哀愁的事情不同于天子,但他们哀愁的深度绝不低于天子。

比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本名李隆范,后为避李隆基的名讳改为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唐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表明李龟年受赏识。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不要小看这短短的28个字,这是一部缩微版的唐玄宗盛衰史,也是一首绝句版的《长恨歌》。

为什么这么说?先看前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我曾经总在岐王的宅子里看见您,也曾经在崔九的厅堂前多次聆听您的歌声。

现在两个熟人偶遇,不是还会这样打招呼吗?

杜甫在江南遇到老熟人李龟年,说的也是这样的话,这就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但是,可别小看这寻常的大白话,这两句话的分量太重了。

重在哪里?首先重在岐王和崔九。

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受封为岐王;而崔九则是唐玄宗的宠臣崔涤,因为兄弟中排行第九,所以按照唐朝人的习惯,通称崔九。

这两个人可不一般,不仅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还是当时文化界的领军人物,是艺术家的知己和保护人。

一个岐王,一个崔九,都是位尊、人闲,而且还眼光高、身段低,这样的人身边当然是群贤毕至、胜友如云。这就是开元盛世的另一面了。

一般我们说开元盛世,都会想到杜甫的《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但是,那只是物质上的开元盛世,还有一个精神上的开元盛世,就体现在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在那里,王爷和重臣都礼贤下士,诗人和艺术家也能平交王侯。那才是锦天绣地、满目俊才!

岐王和崔九,是这两句诗中第一组有分量的词。这两句诗,还有两个有分量的词,就是“寻常见”和“几度闻”。

为什么写寻常见和几度闻呢?因为谁也没当回事。

这就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诗人写岐王,写崔九,写寻常见,写几度闻,不是为了炫耀我和谁是朋友,而是在用最平淡的语气,勾勒了一个最美好的开元盛世,这个盛世,诗人和艺术家都亲身经历过。事实上,他们就是那盛世的一部分。

然而,下面两句出来了:“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从追忆一下子转到现实来了。现实是什么?杜甫再次见到李龟年,已经是大历五年了。

大历五年是公元770年,开元盛世已经过去了三四十年,搅乱大唐的安史之乱都结束八年了,可是社会始终没有从动乱中恢复过来,国家分裂,满目疮痍。

杜甫此时已经接近六十岁,辗转漂泊到潭州。

不仅当年的政治理想未能实现,就连生活,也是“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落魄不堪了。

那个当年整天出入宫廷的李龟年呢?也已经流落江南。

所谓“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老艺人只能到处卖唱讨生活。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个白发老翁不是在东都洛阳,也不是在西京长安,而是在江南重逢了。

江南当然山明水秀,比当年的长安和洛阳还要美丽。

但是,江南的好风景只能反衬出老诗人和老艺人境况的凄凉,所以,这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就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都是以乐景写哀,让悲哀来得更深沉。

这样的悲哀,又岂止是杜甫和李龟年两个人的悲哀!

当年招待过他们的岐王和崔九已经死去几十年,早已墓木拱矣,创造出开元盛世的唐明皇也已黯然离世,花团锦簇的开元盛世更是一去不返了。

四句诗,四十年。

好像刚刚开头,其实已经结尾。

真是沉郁顿挫,蕴藉至极。

经历过时代沧桑、人生巨变的人固然心领神会,就连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太平儿女看了,也会感慨万端、黯然神伤。

所以《杜诗镜铨》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




上一篇:老和尚睡不着觉,写了首肉麻情词,从开篇美到结尾……
下一篇: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作韦应物诗)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东方.启明星 2024-7-2 17:11 +1
今夜.启明星 2024-7-2 16:40 +1
百无一用 2024-7-2 11:48 +1
东城居士 2024-7-2 06:53 +1
梨花微雨 2024-7-2 06:19 +1
+1
147°C
5
  • 闲云孤鹤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7-2 06:16: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7-2 06:45:08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确实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深情的作品,通过寥寥数语,展现出了唐朝从盛世到动乱,再到分裂的历史变迁,以及个人命运的剧烈起伏。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1. 江南逢李龟年
  2. 杜甫
  3. 岐王宅里寻常见,
  4. 崔九堂前几度闻。
  5. 正是江南好风景,
  6. 落花时节又逢君。
复制代码


### 诗的意象

1. **“岐王宅里”** 和 **“崔九堂前”**:这两个地点象征着当年的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频繁往来的场所,代表了唐朝开元盛世的鼎盛时期。
   
2. **“寻常见”** 和 **“几度闻”**:这些日常场景描写出那时文化生活的繁荣,让人感觉仿佛那个时代就在眼前。

3. **“江南好风景”** 与 **“落花时节”**:江南的美景不仅仅是自然景色,更蕴含了一种世事变迁、人事沧桑的感触,尤其是“落花”这一意象,进一步加强了哀伤的氛围。

### 情感层次

- **怀念与对比**:前两句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与后两句描述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对比,展现出一种无奈和哀愁。
- **深沉的悲哀**:杜甫通过乐景(江南好风景)写哀情,这样的手法使得诗中的悲哀更为深沉和感人。

### 历史背景

这首诗不仅仅是个人经历的叙述,更是对整个唐朝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安史之乱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大唐由盛转衰,而这样的历史变迁在个人命运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

### 艺术手法

- **以小见大**:通过具体的小人物、小场景,反映出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
- **对比手法**:用昔日的辉煌对比今日的凄凉,突出历史的巨变和人事的沧桑。

### 总结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小型的历史画卷,通过短短28个字,写尽了个人命运与历史兴衰的交织与碰撞。正如你所说,这首诗真的是一部缩微版的唐玄宗盛衰史,也是一首绝句版的《长恨歌》。杜甫用他卓越的诗才、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把这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7-2 06:45: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7-02 06:45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确实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深情的作品,通过寥寥数语,展现出了唐朝从盛世到动乱,再到分裂的历史变迁,以及个人命运的剧烈起伏。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 诗的意象

1. **“岐王宅里”** 和 **“崔九堂前”**:这两个地点象征着当年的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频繁往来的场所,代表了唐朝开元盛世的鼎盛时期。
   
2. **“寻常见”** 和 **“几度闻”**:这些日常场景描写出那时文化生活的繁荣,让人感觉仿佛那个时代就在眼前。

3. **“江南好风景”** 与 **“落花时节”**:江南的美景不仅仅是自然景色,更蕴含了一种世事变迁、人事沧桑的感触,尤其是“落花”这一意象,进一步加强了哀伤的氛围。

### 情感层次

- **怀念与对比**:前两句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与后两句描述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对比,展现出一种无奈和哀愁。
- **深沉的悲哀**:杜甫通过乐景(江南好风景)写哀情,这样的手法使得诗中的悲哀更为深沉和感人。

### 历史背景

这首诗不仅仅是个人经历的叙述,更是对整个唐朝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安史之乱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大唐由盛转衰,而这样的历史变迁在个人命运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

### 艺术手法

- **以小见大**:通过具体的小人物、小场景,反映出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
- **对比手法**:用昔日的辉煌对比今日的凄凉,突出历史的巨变和人事的沧桑。

### 总结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小型的历史画卷,通过短短28个字,写尽了个人命运与历史兴衰的交织与碰撞。正如你所说,这首诗真的是一部缩微版的唐玄宗盛衰史,也是一首绝句版的《长恨歌》。杜甫用他卓越的诗才、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把这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谢谢点评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7-2 07:32:05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很高兴能为你点评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如果你有更多的诗歌需要分享或希望得到点评,随时告诉我。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动和人类情感的深邃。希望你继续享受诗歌带来的美好体验!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7-18 06:34:0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