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石漱流 发表于 2024-7-1 23:33:5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七绝《月夜》(新韵)
                     二木为林(九江)
       桓郎笛子凤鸣箫,阿炳二胡拉断腰。
       湓口琵琶河洛鼓,喇叭一响静悄悄。

二木为林老师的这首绝句可谓别出机杼。从章法上看,不用最常见的“起承转合”谋篇布局,显得有些“另类”;从字面上看,一句一景,各句相互独立,并列铺排,似乎有点“跑题”。但细细品味下来,却是字字如珠玑,句句与主题“同框”,感觉回味无穷。另外,此诗还有一个共点:每句都与声音有关。
在这首诗里,作者调用了笛子、凤箫、二胡、琵琶、大鼓、喇叭等多种乐器,编织了一台《月夜》交响乐,将城市夜晚的繁华和喧嚣表现得淋漓尽致,颇为传神。我们仿佛漫步在黄昏下的公园、小区、广场,欣赏着人们的吹拉弹唱,享受多姿多彩的生活。欢乐祥和的场面热闹非凡。突然,“喇叭一响静悄悄”,一切声响戛然而止,气氛从高潮瞬间跌落低谷,让人感到错愕。什么原因?为什么?作者没给出答案!给人留下了诸多的疑问,也留下了无尽的想象,感觉意犹未尽。
这首诗在修辞上也很有特点。为了增强感染力,作者在诗中着意采用典故来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让我们可以由桓郞笛子想到笛圣桓伊和《梅花三弄》;由凤箫想到秦女和萧史;由阿炳二胡想到《二泉映月》;由湓口琵琶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甚至还可能想到苏辙的“坐客要闻新乐府,应须湓口琵琶声。”显示了中国诗词典故修辞的艺术魅力。也证明了作者扎实的修辞能力以及厚实的文学基础。
在诗的架构上,作者采用“联承法”。此法也被称为“三一格法”,前三句连写一事或写一景,末句兼转兼结。这首诗的前三句,作者接连给出三个街头小景,末句连转带结,乐器“转”喇叭,吹拉弹唱“转”声响,喧腾的场面归“结”于“静悄悄”。由此可见,绝句章法无优劣,孰好孰坏?关键还在自己下了多少功夫。

枕石漱流




上一篇:七绝 。烧纸钱(中华新韵)
下一篇:乡间吟 秋光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韦素练 2024-7-3 05:56 +1
太湖石 2024-7-2 22:46 +1
孤岛井蛙 2024-7-2 14:06 +1
百无一用 2024-7-2 11:52 +1
潇潇湘雨 2024-7-2 09:18 +1
泉溪 2024-7-2 09:17 +1
吕仁龚 2024-7-2 08:47 +1
清静太平人 2024-7-2 07:44 +1
东城居士 2024-7-2 06:58 +1
梨花微雨 2024-7-2 06:22 +1
+1
209°C
2
  • 潇潇湘雨
  • 枕石漱流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7-2 09:18: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赏学点赞!
发表于 2024-7-4 16:13: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