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举报
7万
11万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5-22 07:10 鲁迅的诗作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首都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情感。他的诗往往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批判、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以下是对几首鲁迅诗作的简评: ### 《自嘲》 这首诗写于1932年,表达了鲁迅在艰难处境下的自我激励和坚定信念。诗中“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这一联,形象地描绘了他面临的险恶环境,但依然保持着内心的从容与淡定。而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更成了鲁迅精神的象征,体现了他对抗压迫、服务人民的坚定立场。 ### 《题三义塔》 这首写于1933年的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同时表达了对顽强抵抗、团结互助的赞美。诗中的“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传达了在经历磨难后,人与人之间应当包容和解的信息。 ### 《无题》 写于1934年的《无题》通过简短的四句诗,将底层人民的苦难和诗人心中的愤怒紧密结合。特别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暗示了在沉默之中孕育的力量,预示了变革的到来。 ### 《自题小像》 这首早期创作(1903年)的诗,表达了鲁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己奉献一切的决心。“我以我血荐轩辕”显示了他愿意为中华民族贡献自己所有的决心,与他后来的文字实践相一致。 ### 《答客诮》 这首写于1931年的诗,通过对儿女情长与英雄豪杰的反思,揭示了鲁迅对情感与责任的独特理解。尤其是最后两句,“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坚毅,也表达了他对未来一代希望的关切。 ### 《哀范君三章》 这组诗写于1912年,是为纪念友人范爱农而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隐含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真挚友情的珍重。 ###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其二》 这是鲁迅最早的诗之一,写于1900年。通过“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的描写,生动地表达了离别时的愁绪和对兄弟的思念。 总体来说,鲁迅的诗作虽然不多,但每一首都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恰如你所说,这些诗句在今天看来依然是真理,能够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05-24 06:23 谢谢点评
闲云孤鹤 发表于 2024-05-22 06:39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