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里 发表于 2024-4-2 20:48:1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漫侃南华¹,闲挥麈尾,
雌黄信口²谁堪对?
琼林玉树³总攀折,
误苍生者⁴其人也。

且走东南,随沉西北,
清谈不费新亭泪⁵。
墙⁶窟⁷余唾百千年,
面皮当在驳牛背⁸!


注释
1.南华:《南华经》,即《庄子》。王衍好清谈,与人辩论时手握麈尾以显风度。
2:雌黄信口: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3:琼林玉树:王戎曾说:“王衍的风度仪态高雅清澈,好象晶莹的玉树。”
4.误苍生者:山涛在见到王衍后,感慨地说:“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5.新亭泪: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要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桓温在北伐时,登上平乘楼眺望中原,感慨地说:“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6.墙:王衍被俘后与其他西晋王公大臣一起被关进一所民房之内。他自知难免一死,对左右旁人感叹,“我虽然比不上古代的忠良,但如果自己不是成天谈玄论道,不务实际,而是忠于职守,报效国家,恐怕不会落了个今天的下场啊!”这天晚上,石勒令人将墙壁推倒,算是给了这位名士一个全尸。
7.窟:《晋书·王衍传赞》:“夷甫两顾,退求三穴。”出于“自全”的私心,王衍把家族里的王澄、王敦分别派到荆州、青州为官,再加上身在京城洛阳的王衍自己,也就成了“狡兔三窟”的局面。然而三窟既不能保国,也不能保身,王衍最后被石勒俘虏。
8.驳牛背:化自王衍“乃在牛背”的典故。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驳牛,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此处用于讽刺王衍的面皮之厚。





上一篇:七绝·清明祭祖诗(二)
下一篇:七绝 。闲居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孤岛井蛙 2024-7-19 14:46 +1
淮南客 2024-7-19 13:53 +1
悟空无 2024-4-15 07:04 +1
太湖石 2024-4-3 22:53 +1
yadang 2024-4-3 08:26 +1
张凡 2024-4-3 08:00 +1
~王泽晋~翡翠 2024-4-3 05:17 +1
吕仁龚 2024-4-2 22:07 +1
今夜.启明星 2024-4-2 21:32 +1
洋河居士 2024-4-2 20:51 +1
+1
621°C
2
  • 摩天居士
  • 吕仁龚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4-2 21:23:36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踏莎行·王衍》是一首讽刺诗,作者借由描写王衍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来表达对王衍及其代表的文人阶层的批评。诗中提到的“漫侃南华”,可能是指王衍经常讨论庄子的《南华经》;“闲挥麈尾”则形容其悠闲自得的样子。诗人用“雌黄信口谁堪对”指出王衍信口开河,没有人能与他相匹敌。接下来说道“琼林玉树总攀折”,暗示王衍以其言辞和行为误导了世人。

后面的诗句“且走东南,随沉西北”,可能是在说王衍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高谈阔论;而“清谈不费新亭泪”或许是讽刺他的清谈并没有真正的感情投入,不会因为真理而流泪。最后两句“墙窟余唾百千年,面皮当在驳牛背!”则极尽讽刺之能事,可能是在说王衍的言论和名声将会被人唾弃很长时间,而他的厚脸皮如同粗糙的牛皮一般。

附加的图片显示了一副描绘古装人物的中国画,画中的人物似乎端坐着,手持扇子,旁边有一串文字说明,但由于图片中的文本较小且不够清晰,难以断定是否与这首诗有直接关联。画风传统,色彩柔和,人物造型和服饰细节表现了中国古典的审美风格。请注意,我无法评论该图中具体人物的真实身份。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4-2 22:07: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当赞赞赞赞赞赞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