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书鉴赏 | 比李白孟浩然更牛的诗人,最后却选择佛系躺平
  • 楼主: 周曼君 |查看: 40609|回复: 9
周曼君 高级会员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周曼君 发表于 2024-2-29 05:44:1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九歌&郭言 唐诗宋词天地

出门何所往,归来还独坐
                       
在王维复出任左补阙这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迎来了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可是,这两人同朝为官,又同是盛唐的诗坛大家,却始终没有见面相识的机会,彼此错过。他们的生命和诗歌终生没有交集。   
      
后世学者猜测,可能是因为王维太佛系了,太内敛平和了,个性张扬的李白不屑于认识王维,王维也不屑于主动结交终日豪饮的李白。   
      
李白欣赏的是孟浩然,王维欣赏的也是孟浩然,他们都是很好的朋友。两人身上都贴着“山水田园诗人”的标签,都爱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后人以“王孟”并称他俩。开元十七年(729),孟浩然进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为一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名动公卿,王维亦在此期间认识了孟浩然。
         
但是之后孟浩然不幸落第,求仕无望,只好返回湖北襄阳继续隐居。临走前,他给王维写了一首诗抱怨自己的遭遇: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很快,王维就回赠了他一首诗: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王维《送孟六归襄阳》
         
全诗王维都在安慰和鼓励孟浩然,劝他安心回乡隐居,实在没有必要在长安辛辛苦苦地献诗求官。在王维看来,能隐居田园是多好一件事啊,自由又自在,不像做官这么艰辛,满身不自由。

有时候,历史就是很好玩的。王维一生都在做官,却拼命想归隐田园;孟浩然一生都在归隐田园,却拼命想做官。两人都没有选择的自由。      
   
王维说做官艰辛绝不是违心之言。王维确实很厌烦做官,又不得不现实地选择做官。这种心理的割裂,导致他四十岁以后就开始过起了亦官亦隐、专心佛禅的生活,世称“吏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王维《秋夜独坐》
         
天宝三载(744),四十四岁的王维,用积攒多年的俸禄买下了陕西蓝田辋川的一处别墅。这处别墅在终南山脚下,曾是初唐诗人宋之问的居所。宋之问曾经因为文才出众和媚附权贵而显赫一时,后来两度贬谪,客死异乡。这所辋川别墅就随之荒芜了。  
        
王维买下这块地,是因为地理位置很好,离长安很近,每逢休沐便可以驱车前往,是一个进可出仕,退可隐居的妙处。而且,辋川傍山依水,山中又幽深宁静,是王维理想的避世所。兴致高昂的王维,在山中走了一遍又一遍,摸清了辋川的山势和景致后,亲自画下图纸,雇佣工匠重新打造这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王维花费重本,修葺了二十处可供观赏游玩的景致,分别是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这些景致都是随地取材,可看青柳、赏芙蓉、观园林,也可以赏湖、赏竹,听雨、听鸟鸣。

王维购置别业的初心,是为了孝敬母亲。王维的母亲姓崔,出身五大姓之一的博陵崔氏,一生都信奉佛教。王维信奉佛教,多多少少受到了母亲的影响。为了接母亲到别业来住,王维在自己的住处孟城坳南端,设置了一间“草堂精舍”,屋内设大佛堂,供崔氏平时诵经念佛。同时,到别业居住的,还有王维的弟弟王缙。彼时王缙任侍御史,是纠察早朝礼仪的官员,官位跟王维差不多。两人年岁相近,感情最深。
            
王维在辋川渡过了一生中最平静的时光,也写出了最闲适恬淡的诗。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在这个时期,王维还遇到了一生的知己裴迪。两人个性不大相同,王维比较像陶渊明,裴迪像沉醉狂歌的楚国狂人接舆,但是他们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且相亲的。他们一同住在终南山,在辋川山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悠闲自在。晚年,他们还以辋川的各处秀丽景点为题,同题吟咏唱和,各写了二十首五绝小诗。后来两人的诗被编成了一部诗集,即《辋川集》,其中不乏名篇。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辋川集·鹿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辋川集·竹里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辋川集·辛夷坞》
         
王维有一双发现自然美的眼睛,将空山深林,松风山月,山涧野花种种事物景物都表现得异常宁静幽美,宛如太古之境,又似一幅幅平淡悠远的水墨画,空灵洁净。   
      
每逢休沐,王维便回到辋川别业,过起半隐居的生活。虽说是隐居,但日子绝不是陶渊明式的。辋川洒扫的童仆有十余人之多,无论如何,王维的生活起码是优渥的,往来的也不是不识字的农夫,而是文人雅士居多。当然他最常往来的还是裴迪,尤其是当裴迪搬到辋川山庄来住之后,两人的交往更为密切。   
      
春天快到了,草木青葱可爱,王维会写信邀请裴迪一起出游赏景: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积雨时节,两人不能出门见面,也会彼此赋诗表达思念:
积雨晦空曲,平沙灭浮彩。
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
——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王维《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王维不像李白那样,喜欢夸张地表达,一开口便是“扶摇直上九万里”。他也不像杜甫,大悲大痛,情绪常常外露。王维不轻易写自己的情感,总是在压制自己的情绪,追求一种“无我”的平和宁静状态。   
      
王维不关心政治,他在意的是自己精神的安置,而辋川别业正是他的精神寄托处。他基本不做针砭时弊的诗,也很少像杜甫那样忧国忧民,对时局怀有深深的失望。将近十年的时间,闲暇之余,王维都会躲进这个避世的桃花源中。   
      
虽然半隐,但王维在官场上却颇为得意,接连被提拔,从八品官升到了五品的给事中。此时的他,早已对政治毫无进取心,却屡遭擢升。早些年意气风发,对政治怀着极大的向往时,又被贬出长安。命运的捉弄,就是如此叫人哭笑不得。   
      
在王维做着避世梦的十几年间,强盛的大唐帝国,正在迅速地走向衰落,安史之乱的爆发,直接将他带入现实。

张九龄被罢相是大唐盛衰的一条分水岭。张九龄被罢,不仅仅是朝廷失去一个人才,也是玄宗怠政,权力旁落的开始。在此之前,唐朝的宰相,任期大多只有三至五载,而且权力较为分散,朝廷之事,会联合几个宰相一起商议,再做出决策。然而,从李林甫开始,宰相开始集权。李林甫从开元二十四年(736)掌权到天宝十一载(752),专权长达十六年。  
        
李林甫的继任者杨国忠,则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催化剂。无论是集权,还是奸诈,杨国忠都比李林甫有过之而无不及。杨国忠除了担任宰相,还身兼文部尚书、集贤院大学士、监修国史、崇元馆大学士等四十余职,独揽大权,权势滔天。他搜刮民脂民膏,敛财无度,执政只有三年,却接连发动了两次征讨南诏的战争,因他而折损的兵力,高达二十余万,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杨国忠害怕安禄山权力日益扩大,对他造成威胁,一直告诉玄宗,安禄山必反,还暗中削弱安禄山的权力。从后来的事实结果看,这不仅没达到未雨绸缪的目的,反而给了安禄山打着清君侧,讨伐杨国忠的名头,提前造反。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在自己的藩地范阳(今北京河北一带)起兵,仅33天就攻陷了洛阳,在洛阳称帝。提前收到消息的玄宗,带着杨贵妃和杨国忠等亲信,在夜色的掩盖下,匆忙出奔成都。而王维等一干官员,则被遗弃了,被安禄山的军队俘获,押往洛阳。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

玄宗走了,太子李亨没走,不久他在灵武(今宁夏)即位,是为肃宗,改年号至德,遥尊在蜀川避祸的玄宗为太上皇。
         
玄宗听闻安禄山起兵造反时,怒杀了他的儿子安庆宗。当时,安禄山正带着军队,往长安的方向进攻,当他知道儿子被杀后,狂怒之下,斩杀了六七千俘获的官军。接着,从河北一路攻下了陈留、荥阳、东都洛阳,一路杀进长安。攻下长安后,安禄山做的第一件事是替安庆宗报仇,他残忍杀害了李唐皇室成员百余人,又族灭了跟随玄宗出逃蜀川的官员。   
      
报完仇后,安禄山才开始为他的新朝廷物色官员。他罗列了俘获的官员名单,威逼利诱他们出仕,王维也在邀请之列。安禄山很看重王维的才能,逼迫他到东都洛阳任职,仍官任五品给事中。王维面对安禄山的邀请,不敢直接拒绝,只好服药,假装不能说话,因此被安禄山囚禁在洛阳的菩提寺中。

安禄山发起进攻不到一年,就把唐朝官军打得节节败退,攻下了一半的国土,占领了长安。高兴之下,安禄山在洛阳凝碧池旁享宴群臣。他唤来梨园子弟奏乐助兴。梨园子弟大多经过玄宗的调教,跟玄宗感情极深,见此场景,想到外逃的玄宗,都哭了起来,迟迟不肯奏乐。其中,一位乐工雷海清更是悲愤,把手上的乐器狠狠丢掷在地上,朝蜀川的方向大声恸哭,众乐工齐齐哭了起来。这个举动惹怒了安禄山,直接把乐工绑在试马殿前,肢解了。  
           
这件事很快便传遍了长安城上下,尤其是受邀入仕的百官,人心惶惶,不敢再做出惹怒安禄山的举动。
         
听到消息的裴迪非常紧张,害怕王维做出过激行为,惹怒安禄山引来杀身之祸,于是设法潜进菩提寺中。当他进入寺中,见到王维时,便对他说了凝碧池乐工的事。王维听完,潸然泪下,想到国破家亡,人命如草芥,突然非常怀念从前可以上朝的日子。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王维《凝碧池诗》
         
王维心事重重,安禄山的残暴,令他十分震惊。这次装病,只是被囚禁在寺中,下次会怎么样呢?王维感到非常不安,嘱咐裴迪传达消息,让在太原出任太守的王缙设法营救。说完王维又长长叹息:“我实在不想当逆贼的官,该如何躲过这一劫呢?”     
     
两人相对无语,局势太混乱,他们都只是乱世中的浮萍,命运由不得自己做主。与裴迪告别前,王维又向裴迪诉说了自己想隐居的心声: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王维《口号又示裴迪》
            
没过多久,王维不得已还是被迫接受了伪职。  
      
至德二载(757),经过一年多的反攻,肃宗夺回了长安,也收复了东京洛阳。肃宗在长安稳定下来后,开始清算曾经折节担任伪官的臣子,这其中就包括了王维。
         
王维等犯官,被从洛阳押送回长安,囚禁在杨国忠的旧宅里,等待肃宗发落。在朝堂上,大家对如何发落犯官争执不下,肃宗也拿不定主意。崔器对肃宗说:“这些犯官,背弃国家,给逆贼当伪官,按照大唐律法,应该全部处死。”肃宗听后,认为他说得极对,想要照此去办。   
      
李岘不赞成此做法,赶紧劝阻:“逆贼占领两京,天子南巡,人都有求生的欲念。这些犯官中,有陛下的亲戚,也有很多勋旧子孙。如果全部都判处死刑,恐怕违背仁恕之道。况且,河北还没有平定,还有不少人为逆贼效力,如果宽恕待之,可以放开改过自新之路。如果全部诛杀,就是坚定了他们依附逆贼的决心,请陛下三思啊。”
         
就这样,对于是要全部处死,还是从轻发落,百官争执了数日。最后,肃宗还是选择了听从李岘道建议,定罪六等,重者斩于市井,次等自尽,其余或是重杖,或是流放、贬谪。
         
定罪一出,王缙立刻写奏章给肃宗:“缙愿以己官赎兄之罪,请求减轻定罪。”肃宗早在灵武时,就听过王维的《凝碧池诗》,知道王维心系朝廷。这首诗取得了肃宗的原谅。而且王缙在太原时,抵抗逆贼有功,肃宗不想寒了王缙的心,准了王缙的请求,将王缙贬为蜀州刺史。跟随王缙贬到蜀州的,还有裴迪。   
      
在这批犯官中,王维无疑是最幸运的。有弟弟王缙为他求情,肃宗也爱惜他的才华,不忍心加罪于他。第二年(758),肃宗授王维为太子中允,不久又追加为集贤学士,可以说荣宠无比。
         
太子中允是太子属官,负责掌管侍从礼仪、审核太子给皇帝的奏章、文书。而集贤院是玄宗设置的,是唐代最大的图书典藏机构,负责侍读和修撰史书。李林甫就曾担任太子中允,杨国忠在任宰相时,也身兼集贤院大学士。  
        
肃宗的用意很明显,他把王维当作未来的宰相在培养。明白了肃宗的用意后,王维深感惶恐,立刻上表《谢除太子中允表》,向肃宗诉说自己的愧疚。王维对于自己身陷贼窝时,没有自杀谢罪,深感愧疚。他自言愧对肃宗,也无颜面与群臣同朝为官,肃宗授太子中允,令他诚惶诚恐。王维还请求将辋川别业赠予僧侣为寺,准许自己出家修行。  
      
肃宗没有答应王维出家的请求,而是再次提拔王维,让他做尚书右丞,官从四品下。从玄宗开元年间开始,尚书省的政务工作主要由尚书左丞和尚书右丞把持,左右两丞负责复审诏令,也有权封驳诏令。如果尚书右丞再加同平章事的虚衔,那就相当于宰相了。   
         
然而,就在这一年,一直活在愧疚中的王维,终日抑郁寡欢,深感自己时日无多。每每想到远在蜀州的弟弟,他不禁泪流满面。王缙原本可以凭战功在长安谋一份好差事,却因为救他,在偏远的蜀州任职,导致兄弟分离。  
      
晚年骨肉分离,是王维最大的痛。丧钟已经敲响,他想在离世前,与弟弟再见上一面。倘若幸运,王缙或许还可以再陪伴他一段时日。
         
王维想向肃宗求情,让王缙回京。他俯首桌前,却久久无法下笔。他在思索,要怎么写,才能打动肃宗,准许弟弟回到长安任职,而且是要尽快。他的时日已不多了。最后,王维决定像弟弟为他做的那样,请辞尚书右丞,换回弟弟留在长安。王维含泪写下了《责躬荐弟表》,亲自向肃宗推荐王缙。   
      
臣之五短,弟之五长,加以有功,又能为政。顾臣谬官华省,而弟远守方州,外愧妨贤,内惭比义,痛心疾首,以日为年。臣又逼近悬车,朝暮入地,阒然孤独,迥无子孙。弟之与臣,更相为命,两人又俱白首,一别恐隔黄泉。傥得同居,相视而没,泯灭之际,魂魄有依。

——王维《责躬荐弟表》节选      
   
王维还是忘不了自己背弃国家,忍辱偷生的惭愧,认为自己不堪重用。他拿自己跟王缙对比,深感自己在忠诚、政才、义气、文才、德行等五个方面都不及王缙,希望肃宗可以考虑重用王缙。文末,王维诉说自己对弟弟的挂念,期望以亲情,动容肃宗。

肃宗读完王维的《责躬荐弟表》,顿时泪下,被王维和王缙的手足之情,深深打动。乾元二年(759),肃宗答复了王维的请求,授王缙官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属门下省,“常侍”是随侍天子左右。这个官是规谏皇帝过失的,虽没有实权,却是一个很尊贵的官衔,能够影响天子的决策,常作为将相大臣的加官。后来王缙果然两度拜相。
        
让王缙回京要师出有名,肃宗在努力找一个合适的官给王缙,以表示他的重视。从诏令正式下达的那一刻,王维就在焦虑地等待。然而,授官要走流程,诏令抵达需要时间,王缙启程回长安,也要经过漫长的路途。
   
王维度日如年,不时问起身边都童仆道:“夏卿(王缙的字)走到哪里了?”      
  
王维越来越焦虑,逢人便问:“夏卿几时能到?”大家总是安抚他一句,“夏卿就快到了。”   
      
王维一等再等,害怕等不来王缙,他就撑不下去了,便让家童拿来纸笔,写了一封告别信给王缙,又与平生亲故作告别书数幅,敦促朋友们奉佛修心。写完后,他轻声问随侍的童仆:“夏卿快到了吗?”童仆报说:“人已抵达凤翔,仅三百余里,不日就要进京了。”     
     
然而,王维终究没有等到王缙,就与世长辞了。这一年是上元二年(761)。   
      
王维死后,如他所愿葬在他的精神桃花源——辋川别业的清源寺里。这是王维把别业捐赠后修建的寺庙。

他挣开罗网,远离喧嚣,“归向桃花源”的梦想,实现了。

作者:九歌&郭言




上一篇:10首经典送别诗词,少了离别的伤感,尽显豪迈洒脱。
下一篇:郑谷诗一首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yadang 2024-3-4 20:07 +1
人参娃 2024-3-1 06:39 +1
悟空无 2024-3-1 06:37 +1
今夜.启明星 2024-2-29 16:04 +1
东方.启明星 2024-2-29 15:54 +1
银山夕钓 2024-2-29 13:57 +1
~王泽晋~翡翠 2024-2-29 13:21 +1
洋河居士 2024-2-29 08:04 +1
王纯丁 2024-2-29 07:26 +1
马宪伟 2024-2-29 06:11 +1
+1
40618°C
9
  • 闲云孤鹤
  • 周曼君
  • 洋河居士
  • 银山夕钓
  • 周曼君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2-29 06:51: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2-29 07:01: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2-29 08:05:1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诗友分享,拜读了!

主题

好友

7074

积分
发表于 2024-2-29 13:59: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诗友分享,学习了!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3-1 06:23: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3-2 06:05: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3-3 06:45: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5738

积分
发表于 2024-3-4 20:12: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3-5 04:32:5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