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书鉴赏 | 苏轼写给弟弟的这首诗,只用一个比喻,就道出人生本质...
  • 楼主: 周曼君 |查看: 59764|回复: 5
周曼君 高级会员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周曼君 发表于 2024-2-4 06:08:0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学好宋词  

宋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宋朝诗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有各个方面的知识财富。但这个宝库,我们认知开发的极少。宋朝的诗歌是唐朝诗歌的延续、再发展与突破。宋朝的诗人更广泛、诗篇更丰富。

宋代多高产诗人,陆游自谓“六十年间万首诗”。陆游现留存诗篇九千三百多首。杨万里写过两万多首。但只留存的一小部分。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尤袤留下的诗篇就更少了。那么多伟大的诗人写了那么多首诗歌,我们更多的人只能有机会读到他们几首诗,可以说连皮毛都没接触,别说体会他们的精骨了。

宋诗反映社会视野较前有所拓展,切入生活力度有所深化。宋与唐的时代气象与氛围不同,诗家又勇于创新,因而形成与“唐音”殊异的“宋调”。宋词作为新兴的合乐诗体,既可传诵于文士案头,又能流播于乐人歌喉,强化了它的娱乐性和传播力,拥有众多接受群体。

作为宋朝最伟大的一代文豪,苏轼是宋朝文人的代表,苏轼的作品则是宋朝文化的缩影。苏轼的诗,在量上自然不能与唐朝的李白杜甫相提并论,却在哲理性和深刻性上却具有其独特魅力,比李白杜甫更胜一筹。

除了我们熟知的那首《题西林壁》,苏轼还有一首更为深刻通透的诗作,那就是同样著名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从这个标题上不难猜出,这是一首写给弟弟苏辙(苏辙,字子由)的回诗。

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与苏辙兄弟赴京赶考,途径渑池,住在县中僧舍,与老和尚奉闲相谈甚欢,还曾在壁上题诗抒怀。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冬天,苏轼被任命为陕西凤翔签判,苏辙送兄长至郑州,分手回京再过渑池时写了一首《怀渑池寄子瞻兄》送给哥哥,诗云:

怀渑池寄子瞻兄
作者: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苏辙在该诗自注中写道“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

所以,苏辙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这些经历是偶然还是必然?他充满了疑惑,也是表达心中的感慨。同时在首联中抒发了他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 。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这个“怕”字含有双关涵义,一是人生道路艰难,二是一种无可奈何。苏辙的这首诗的主题是怀旧,又是回忆,又是惜别。回忆当年“曾为县吏”,回忆“共题僧房”,数年光景晃如昨日,不免令人感叹,又惜别哥哥“独游”,想必这趟旅程是“佳味少”了,不过有什么办法呢?

一踏入仕途,就像棋盘上的棋子,只能任人摆往各个位置,实在身不由己,骓马走累了可以“鸣嘶”,但人因属人管,不能摆脱命运的安排。所以这首诗真正的体现还是人生感叹!

苏辙的这首《怀渑池寄子瞻兄》,每字每句都是对苏轼的不舍和担忧,情真意切,动情感人,但也仅此而已,而苏轼的回诗《和子由渑池怀旧》则完全上了一个层次、一个境界,诗云:

和子由渑池怀旧
作者: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诗的前四句对于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说:人生所经历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象什么样子呢?该是象天上飞翔的鸿雁踩在积雪的地上;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机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可是鸿还得继续飞行,飞向何方,哪里还去考虑南北东西!因为这个比喻非常生动而且深刻,所以后来便成为“雪泥鸿爪”这个成语,用以比喻往事遗留下来的痕迹。

第三联写渑池当年寄宿过的那座佛寺的情况:当时接待咱们的那个老和尚已经死了,按传统习惯,他的尸体经过火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也就是说,多少年过去了,人变了,和尚死了,物变了,寺壁坏了,世间已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当年在雪泥上留下的鸿爪,象是雪化了,这些爪印也不见了。言外颇有为人生的短促叹息和对自己漂泊不定的感伤。

最后两句,作者自己加了个注脚:“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是说:当年要去赴考时,我骑的马在渑池西边的二陵(今河南崤山)就死了,没法子,只好骑着小毛驴到渑池。所以诗中说:你还记得吗?当时我骑着小毛驴在那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走,路是那么遥远,人是那么疲乏,那瘦弱的小毛驴也累得叫个不停。诗人抚今追昔,抒发了对人生的深深感叹。

苏轼的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讲出了最深刻通透的人生哲理——人生在世啊,就像雪泥鸿爪,偶然留下痕迹,过不多久,就会被命运的大雪覆盖,再也无从寻见,再也无人记起。大雁来过吗?或许吧!人活过吗?或许吧!

对于浩瀚宇宙和时间长河来说,我们的人生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终将被埋入命运的大雪并销声匿迹于历史的洪流,就像老和尚奉闲一样,生前万般禅修,死后也只留一座新塔。

“雪泥鸿爪”——苏轼用四个字道出人生本质,钱钟书在《宋诗选注》将其提炼成词,后来变为成语,意思是: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现在用来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苏轼创作此诗时,年仅25虚岁。一个刚刚二十几岁的青年,竟会有如此深刻的人生感悟,实在令人佩服,真不愧为史上活得最通透的人。或许正是因为苏轼早早就看透了人生本质,所以才看淡一切,只为快乐过一生,也算不负苍天,不枉人世走一遭。





上一篇:诗词丨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下一篇:他陷害苏轼,制造“乌台诗案”,写下一首宋词,中间12字...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东方.启明星 2024-2-4 14:04 +1
今夜.启明星 2024-2-4 13:45 +1
悟空无 2024-2-4 07:15 +1
洋河居士 2024-2-4 06:11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59764次
+1
59769°C
5
  • 洋河居士
  • 闲云孤鹤
  • 周曼君
  • 周曼君
  • 周曼君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2-4 06:11: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诗友分享,拜读了!
发表于 2024-2-4 07:04:1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2-7 06:10: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2-8 06:19: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2-12 06:14:4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