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被屏蔽
莲叶风 禁止发言

主题

好友

3411

积分
莲叶风 发表于 2021-7-10 11:27: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上一篇:20 首热血诗词,忆百年峥嵘岁月
下一篇:西江月·井冈山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东海湾. 2021-12-18 17:48 +1
黄叶飞飞 2021-11-5 07:23 +1
极品酝酿 2021-11-5 01:11 +1
灵曦山人 2021-11-5 00:10 +1
詹义清 2021-9-17 15:18 +1
不憨 2021-8-26 19:32 +1
田心木目心 2021-8-24 16:24 +1
陈国栋 2021-8-24 16:01 +1
淮左凡客 2021-7-18 06:39 +1
平安是福2100 2021-7-15 05:01 +1
海韵 2021-7-14 19:55 +1
美妙人生 2021-7-14 19:39 +1
都山 2021-7-12 18:14 +1
叶子@ 2021-7-11 22:18 +1
徐和平 2021-7-11 21:10 +1
洋河居士 2021-7-11 18:20 +1
人参娃 2021-7-11 18:20 +1
诗草 2021-7-11 18:18 +1
酹江月 2021-7-11 18:16 +1
金祥文 2021-7-11 17:45 +1
+1
6129°C
19
  • maqi
  • 莲叶风
  • maqi
  • maqi
  • maqi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12下一页

主题

好友

29

积分
发表于 2021-7-11 17:11: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生产力底 ,当然只有丰年留客足鸡豚,还什么误,谁说你亲爱的封建社会不好你就骂谁啊!陆游还不懂你懂?
头像被屏蔽

主题

好友

3411

积分
发表于 2021-7-11 17:14: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主题

好友

29

积分
发表于 2021-7-11 17:18: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朝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国家不再执行强化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措施,不再运用政权力量进行土地再分配,不再调整土地占有关系;国家不再干预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对土地自由买卖和兼并持自由放任的态度。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土地买卖盛行。例如宋高宗时,四川立限令典卖田宅者纳税印契,一次就征收到契税四百万贯,而此时四川地价每亩仅为四贯,官府卖田定价为八贯到十贯。如果税率按10%计算,土地价格取较高者每亩十贯,那么四川此次纳税印契的田地则有四百万亩,可见土地买卖的盛行。二是土地兼并大发展。北宋前期,地主侵占土地的现象已经相当严重,到北宋中期,更是达到了“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伪冒,习已成俗”的地步。三是私田数量大大超过官田。如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全国垦田四百四十五万余顷,而当时共有各种官田四十四万七千余顷,仅占十分之一,到王安石变法,因推行出卖官田政策,官田所占比例降到七十五分之一。
二、官田的私田化
由于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控形式变为以经济手段为主,由于国家利益即税收的实现以财产为基本依据,宋代的官田也逐渐向私田方向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将官田转变为私田,或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售田变为私田,或是通过赏赐官僚地产而变为私田。一是国家采用与地主相同的地租剥削方式来经营官田,如宋高宗曾说:“朝廷拓地,譬如私家买田,倘无所获,徒费钱本,得之何益?”又如太宗年间大臣陈鼎上言曰:“田之未垦者,募民垦之,岁登所取,其数如民间主客之例。”这里无论观念还是剥削方式与数额,都与民间地主无异。
三、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
由于土地买卖盛行,“人户交易田土,投买契书,及争讼界至,无日无之”,从而带来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使地主阶级具体成员经济地位经常变动,这成为宋代社会的突出现象。“千年田换八百主”,“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人家田产,只五六年间,便自不同,富者贫,贫者富”等等这些言论,突出表现了宋代土地关系的这一特点。
鉴于土地所有权转移的频繁,宋代对土地买卖实行了规范化管理手续,即买卖土地的双方要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这种土地买卖的规范化管理,就是国家对土地买卖合法性的承认和保护。
四、土地所有权的日益集中与土地经营的日趋分散
土地自由买卖下的土地兼并,使土地所有权呈现强烈集中趋势,但由于土地所有权的频繁转移,就使兼并所得土地越来越细小和分散,如宋理宗时,吏人张洪在平江府有田一百五十六亩,分散为三十八段,佃户共二十五家;淳祐三年,常州无锡县学添置“养士田”近一百段,客户五十余家,但每段土地多者七八亩,少者仅一角、二角几十步。
宋朝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宋朝经济的繁荣。据资料显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而1870年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GDP为3191美元。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主题

好友

29

积分
发表于 2021-7-11 17:19:4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莲叶风 发表于 2021-07-11 17:14
谢诗友临帖指迷。您在我的《谈诗的逻辑美》里留言,我也看到了。您好像与儒有什么深仇大恨。希望您留言不要吐脏字,好好辩论。谢谢。

主要就是我祖宗让儒家破坏过,你又不是儒家自然不恨你

主题

好友

29

积分
发表于 2021-7-11 17:20:0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迫害(写错)

主题

好友

29

积分
发表于 2021-7-11 17:22:3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莲叶风 发表于 2021-07-11 17:18
《汉语词典》:“土酒,本地酿造的酒。”土酒之义,是那种腊酒为地方风味,土特产。米酒能成为土酒(土特产),腊酒也能成为土酒(土特产)。

当时喝酒基本都是米酒,米酒≠土酒
头像被屏蔽

主题

好友

3411

积分
发表于 2021-7-11 17:30: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主题

好友

29

积分
发表于 2021-7-11 17:30: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莲叶风 发表于 2021-07-11 17:18
瞎扯淡,当时主要就是米酒。是莫笑农家的腊酒。不是什么所谓莫笑土酒__【驳】《汉语词典》:“土酒,本地酿造的酒。”土酒之义,是陆游所见的腊酒为地方风味,即土特产。米酒能成为土酒(土特产),腊酒也能成为土酒(土特产)。还有土人、土话、土货、土马等古语呢。

你怎么确定腊酒一定是土酒呢?
头像被屏蔽

主题

好友

3411

积分
发表于 2021-7-11 17:34:4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下一页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