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6-22 19:25: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解释一下,之前写的是五更,虽然押韵,但读起来总感觉不够顺,我记得小时候成语词典里查三更半夜的时候,最后写的是:又作三惊半夜,所以我的理解就是用在表达时辰上,这两个字是通的,如果现在的成语已经不允许这样表达,那我用在这里确实是错的

虽然用新韵,但我对写诗词的态度还是比较严谨的,谢谢大家指出问题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折花阁主 +1
发表于 2020-6-22 19:25: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季末De風 发表于 2020-06-22 19:20
什么时候学会趋炎附势了是错永不对,你忘了真永是真

不想跟你讲话
发表于 2020-6-22 19:35: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琴瑟在御 发表于 2020-06-22 19:25
我这里解释一下,之前写的是五更,虽然押韵,但读起来总感觉不够顺,我记得小时候成语词典里查三更半夜的时候,最后写的是:又作三惊半夜,所以我的理解就是用在表达时辰上,这两个字是通的,如果现在的成语已经不允许这样表达,那我用在这里确实是错的

虽然用新韵,但我对写诗词的态度还是比较严谨的,谢谢大家指出问题

我认为这“惊”有必要改,不然加精很难服人。
发表于 2020-6-22 19:37:3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端木清平 发表于 2020-06-22 18:20
有些诗理不通的就在强行解释,我也是佛了。应该不是“五惊”,是“更”字才妥帖。


清平乐你是处女座嘛,我以为的五惊没想到是几点出生,就是一个修辞手法,可以理解惊动五方(强调性的震惊四座),可能只是我的理解。不要这么苛责嘛,偶尔也要创新下嘛,翻翻花样嘛(顶锅盖,毕竟我不是古派党),一枝独秀虽好可是百花盛开才春嘛,佛系点嘛,不要太执着,要不然老的快长痘痘,堂堂一介玉面书生就变成了老夫子了(顶锅盖,我没别的意思)
发表于 2020-6-22 19:40: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覆水难收 发表于 2020-06-22 17:41
感觉不是五更之笔误,我理解的大意是,新生儿一声啼哭,众人悬着的心就都放下了。第一句已经点明了新生儿出生的时间,天色微明,对句再说明五更就多余了,应该是叙述亲人的惊悬之心吧。

明显是指的时间,错别字啊!五惊要如何理解?我知道五行五脏五味五音,却不知道五惊要做何解?我还是支持笋兄的说法。
发表于 2020-6-22 19:44: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覆水难收 发表于 2020-06-22 18:56
这个倒也不见得,五、九这些数字在古文中好多都是虚指,也有一众之意,生孩子的时候,产房外的亲人的心确是惊悬的。

这解释还真是牵强啊,覆水老师
发表于 2020-6-22 19:46: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琴瑟在御 发表于 2020-06-22 19:25
我这里解释一下,之前写的是五更,虽然押韵,但读起来总感觉不够顺,我记得小时候成语词典里查三更半夜的时候,最后写的是:又作三惊半夜,所以我的理解就是用在表达时辰上,这两个字是通的,如果现在的成语已经不允许这样表达,那我用在这里确实是错的

虽然用新韵,但我对写诗词的态度还是比较严谨的,谢谢大家指出问题

我读者三jing半夜就是感觉亲切
发表于 2020-6-22 19:51: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端木清平 发表于 2020-06-22 19:34
加精怎么了?!有错误,还不能指出来了么?!诗协的臭癖习,难道也流落到这个平台里了?!谁都有眼拙的时候,改了就是好同志。

这个话倒是理,平台里所有加精作品大约都是有瑕疵的,有的需要改,比如笔误错字之类,有的不需要改,比如一些生造词,生造词用的人多了就不是生造词了。现在作者一锤定音,这个惊字是更字的方言入诗,这就是错字了,因为即使是方言五jing天,形诸文字也是五更天,所以作者可予以更改即可,我之解释是基于不是错字的基础上的,有所牵强。只有作者的解释才是正确的。一篇文章发出来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是可以的。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摩天居士 +1
酱油夫人 +1
发表于 2020-6-22 19:54: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端木清平 发表于 2020-06-22 19:46
你不用强行理解了。楼主都出来说明了,是他从小就把“五更”错当成了“五惊”来理解。这就明显的“文字常识类”错误。如果,小学生考到这个词语,你写成“五惊”,老师可会给你画个“大叉叉”哦。

男孩子不要这么讲究嘛,太严格不好找女朋友的,你不要固执了,投降吧,不要死盯着五惊了,总不能加拼音吧,要看全文嘛,写的还是很好的,就像我当初因为魂咬一个飞鼻涕否定他质疑他,后来发现,做人不能太死板,抛开别的不说,魂咬的文不看最后一句还是很好的。要用全镜头去看世界,这样才看的清,分镜头可能更精致,他只是一部分啊,来,摸头
发表于 2020-6-22 20:07: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端木清平 发表于 2020-06-22 20:00
这么说,诗友是说“生造词”的作诗法也对了?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至于这首诗,我的建议是,原诗“五惊”不做更动,在诗下面,标注,更正。否则,后来看到这个诗帖的诗友,会搞不懂,我们在争辩什么。可以做成一个教材例子嘛。让一些作诗的小白们清楚,瞎用词,是错误的,是作诗的歧途,不可取的。

我们现在用的所有词汇也不是历代前贤造出来的嘛?不要过度引申,别人有错误或不足指出来就可以了。对于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则要好好学习。此首律诗就本平台而言尚属佳作,稍有微瑕,亦无妨其璞玉之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