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1-22 09:58:08 |显示全部楼层
双鱼的此作写的很是好,立意佳,感情沛,显风骨,尽苍凉,欣赏,点赞!
发表于 2017-1-22 10:02:11 |显示全部楼层
另提醒:双鱼作品多产,但仍需遵循论坛管理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新作品需投稿经审核后才可前台发布,不支持新作跟帖发布(当然,留言唱和作品可随意)。
发表于 2017-1-22 10:05:03 |显示全部楼层
折花阁主 发表于 2017-1-22 09:58
双鱼的此作写的很是好,立意佳,感情沛,显风骨,尽苍凉,欣赏,点赞!

谢阁主大驾,有不足处,多指教。

主题

好友

2913

积分
发表于 2017-1-22 11:17:06 |显示全部楼层
双鱼佳作欣赏了赞。与阁主同感。
发表于 2017-1-22 11:19:06 |显示全部楼层
风儿 发表于 2017-1-22 11:17
双鱼佳作欣赏了赞。与阁主同感。

谢永远十八的诗妹。
发表于 2017-1-22 18:24:42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欣赏双鱼的文采和学识,写出了很多优秀作品。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用典过度,容易陷入艰涩,反而缺少了自己的思想。诗歌如果只是给作者自己欣赏和抒怀,不能被更多人理解和认可,就失去了大众欣赏和艺术价值。1、一首诗我一般先看思想内涵。这首诗是想说多年阅历和磨练会变为笔下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不刻苦勤奋而“消得人憔悴”,怎能写出世上惊人的诗歌。不知可否正确?思想上的新意并不是很突出,但读出这个意思,确实需要运气和想象力,艰涩是第一感觉。2、“一干”修饰“阅历”感觉欠妥,“阅历”又如何“鲸吞”,即使用夸张的手法,也不是合适,因为阅历是个细嚼慢咽的过程而非鲸吞。3、“教”在这里为平音,意思为:(1)jiāo,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如"教书""教小孩识字"。要教别人吗?最后一句极为费解,我认为是用字错误,表意不清。4、”时“和”诗“是连韵,属于绝句的忌讳。”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这对诗韵的本身的确是有伤害的。这一点尤其在七绝中表现的尤其突出。”当然,认识总有偏差,不到之处请各位诗友指正。也请双鱼批评指教!
发表于 2017-1-22 19:11:03 |显示全部楼层
古渡驿 发表于 2017-1-22 18:24
首先欣赏双鱼的文采和学识,写出了很多优秀作品。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用典过度,容易陷入艰涩,反而缺少了自 ...

回答。一,一干阅历是一些阅历,如“一干人等”,干,助词。鲸吞,是如鲸般吞食,这句写把阅历广泛搜求,来者不拒的吞食。二句写把
这些阅历消化后如蚕吐丝般诉于纸上。
二,教,意为使,令。非为教学。
三,时,诗为连韵的话,置白居易“见君新赠吕君诗,忆得同年行乐时”“长于春梦几多时,`xIX
xx,满面红尘问远师”于何地?
发表于 2017-1-22 19:13:34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字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难道教授胡马知识吗?
发表于 2017-1-22 20:48:29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双鱼 发表于 2017-1-22 19:11
回答。一,一干阅历是一些阅历,如“一干人等”,干,助词。鲸吞,是如鲸般吞食,这句写把阅历广泛搜求, ...


1、“一干”是一伙的意思,修饰人可以,但阅历不妥。一干阅历显然不合适2、“鲸吞”,像鲸鱼一样地吞食,多用来比喻侵吞土地,也表示食量异常的大,见百度汉语。我也只读出了“一口吞下”,口大,速度快,哪来的“广泛搜索”之意,即使有也是太遥远了,一个词要看他具体语境主要含义。3、“茧变”,我读出的是破茧而出,化茧成蝶,哪来的吐丝?核心的意思是模糊的,所以造成很多人不明你意思!4、“哪教”值得商榷,是你自行组合的吧,极为生涩,而且引起歧义,“哪”后常跟动词,如哪打了,哪碰了,哪教授你了。这句因为这种非常规组合让人费解。5、连韵是无疑的,只是因为你的重音在“变”和“名”上,变成了活韵。“见君新赠吕君诗,忆得同年行乐时”也是如此。这点我只是提出连韵的存在,对于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来说,还是要考虑的。综上,这首诗歌主要问题还在于用词的非常规化,也就是常说的“涩”,让人难以把握你的思想脉络,在严格说是用词不准确、词不达意造成的问题。希望双鱼三思。另外“名诗”也不妥,作诗的境界岂能用一个“名”,落俗本无错,但对追求完美的诗者还是极大的问题。
发表于 2017-1-23 01:04:42 |显示全部楼层
古渡驿 发表于 2017-1-22 20:48
1、“一干”是一伙的意思,修饰人可以,但阅历不妥。一干阅历显然不合适2、“鲸吞”,像鲸鱼一样地吞食, ...

一,对于“干”可否修饰除人以外的东西,我认为可,君认为否,这是见仁见智的,既使不可,愿从我始。并非我强词夺理,只因为读之有顿了一下的语感,用“些”则无(不知古音,以今音读)。二,以一个人的胃口而行鲸吞之事,必主动搜求,主动寻找各种生活体验,你得行动起来,当宅男宅女不行,所谓"经多识广”是要有主观能动性的。三,在诗中有隐语一说,如“莲”为“怜",“丝"为“思”,我反“思”为“丝”,吐丝者,非蚕莫属吧,至少它名气大。四,关于各种韵病,它是为吟唱而服务的。不犯韵病,有利唱诵罢了,那是其根。我个人读本作觉压“时”“诗”不涩。五,我支瘦骨,就是为了写名诗,也是为了出名,这有错么?古人晦钱,称之“阿堵”,以示高洁。今人则说只要钱来的光明正大,是合法收入就好。为“名”亦然,不为名,我支瘦骨干吗?吃饱了撑的?至于“哪教"窃以为通,无歧义。刚才睡了,午夜醒来见贵帖,迟复为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