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4万

积分
发表于 2016-9-5 20:30:38 |显示全部楼层
馮志兵 发表于 2016-9-5 19:22
調整和改革应该从現在開始实行,不应该把原有的积分扣除了、变来变去不是忽悠人吗?本來积分沒有什麼了不 ...

既然是改革和调整,必然是有增有减,随着论坛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发现或出现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就需要调整修正,但无论哪次调整,都必然是围绕诗歌中国的核心使命展开的。

国家改革会动到许多人的“既得利益”,大家都能理解和支持,因为没有动到自己的利益,论坛改革,小小的积分一旦落在个人身上,就有人难以接受了。你也是诗歌中国的老会员了,回看下论坛以往发的公告,有哪条是闹着玩的?有哪条不是为促进论坛产生更好作品保驾护航的?以上公告你尚未仔细研看内容,只看到自己积分减少了,就开始发难了,试问:加精多的会员,积分总是赶不上发帖多的会员,在一个推崇”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诗歌论坛,你觉得合理吗?同时,发作品多的会员,积分又总是赶不上留言多的会员,在一个鼓励会员创作方面“宁缺毋滥”“求质而不求量”的诗歌平台,你觉得合理吗?之前的积分算法就存在这样的不合理处,与论坛倡导和使命不匹配。

最后,积分不排除后续还有调整优化的可能,随着论坛发展,随着技术的更多可能,我们希望把“积分”打造成为为一个可以体现会员综合素质的评估体系,尝试把会员的作品点赞数、被收藏数、违规次数等,甚至将来可能会接入个人信用(芝麻信用)评估。
头像被屏蔽

主题

好友

4万

积分
发表于 2016-9-5 21:19:57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主题

好友

4万

积分
发表于 2016-9-5 21:56:40 |显示全部楼层
馮志兵 发表于 2016-9-5 21:19
謝謝站長回复、既然談到調整与改革是为了论坛的发展,这个观点和指导思想我同意也贊成,但是诗歌中国的改 ...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小处着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诗歌中国的“全面”是慢慢织就的一张大网,空口无“凭”的“全面”是虚无和脆弱的。
2、积分的调整不正是为了推荐好作品和人才吗?凭空一句“培养”和“推荐”,没有配套的措施和规则,如何培养和推荐?积分就是配套措施中的一小项。
3、免审会员并未提到终身制,是否终身制不重要,上次公告有明白提到会员和版主监督,外加复审机制制约,有了监督和复审机制,还有必要讨论终身制么?
4、公告一定要仔细看,越是字数少的公告,越要认真研读,避免囫囵吞枣,不解真意,就急着发表意见(公告文字都是再三推敲打磨后才公布的,都会力求高度概括,清晰简洁,准确到位)。
发表于 2016-9-5 22:22:05 |显示全部楼层
谁也不是先知,只有不断改革调整才能更科学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作者要凭作品说话,不靠名气,不靠头衔,不靠技巧,不靠资历,不靠关系,不靠会来事,打铁还须自身硬。从目前看还有优化调整的空间,实践出真知,改是必须的,而且要与时俱进,会员要进步,诗坛也要进步,没有固步自封,只有不断创新,不能成为阻力,只能成为动力。报告完毕。

主题

好友

4万

积分
发表于 2016-9-5 23:03:03 |显示全部楼层
祥云 发表于 2016-9-5 22:22
谁也不是先知,只有不断改革调整才能更科学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作者要凭作品说话,不靠名气,不靠头衔,不 ...

感谢理解和支持

主题

好友

4168

积分
发表于 2016-9-7 19:04:24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积分从6558调整到3558,下调不久,又从4102分又降到2261分。这是怎么算的,真不懂?请解释一下原因。

主题

好友

4万

积分
发表于 2016-9-7 19:31:38 |显示全部楼层
周南昌 发表于 2016-9-7 19:04
我的积分从6558调整到3558,下调不久,又从4102分又降到2261分。这是怎么算的,真不懂?请解释一下原因。 ...

主贴远少于回帖的原因,看调整后的公式
发表于 2016-12-17 11:07:55 |显示全部楼层
越来越完善合理,不断進步中。
发表于 2016-12-17 11:25:53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人们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
         一,自以为是,二,好为人师。君不见我们身边经常有人这样说“你怎么这样干(说)啊”,“你该那样干(说)啊”。而且说得情绪激动,好像他自己就是正义的化身,正确的代表。其实“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一件事我们立场不同,立足点不一样,看法就不一样,甚至南辕北辙,谁对谁错怎么分得清呢。曾经无比正确的伟人没好久都证明他不全对,何况我们凡人。并且就算对错也像黑白一样仅占两极,中间绝大部分是灰色,无对无错。所以说“世事无对错,人心有分别。”我们如果贸然说一个人的对错,甚至教别人如何干事,如何为人,往往反而得罪人。并且仔细想想,如果每个人的思维,做事方式都一样,那多无聊,何不如全世界就你一个人多好,那样你就成神了,只不过是神经,而不是神仙。
         那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这俩个问题呢?无他,就两个字“止语”。哲人曾说过“闭上嘴就是修行。”做好自己,不要轻易言人过,甚至指点别人就对了。毕竟“祸从口出”,真的是说得越多错得越多。(本人前几天的一篇随笔,欢迎探讨,不喜骂街)
     
头像被屏蔽

主题

好友

776

积分
发表于 2016-12-17 11:33:47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