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头169 中级会员

主题

好友

4259

积分
小石头169 发表于 2019-8-24 08:48:2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渭水渐宽秦岭淡,棋盘石印尚余温。
花衣纵有今人笑,不见当年羽扇痕。






上一篇:七绝.再叹西施
下一篇:夜读感赋—2019.08.24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月射寒江 2020-10-9 12:50 +1
嶺西老人 2020-10-9 07:40 +1
绿波皱斐 2020-10-9 06:20 +1
紫鹊农夫 2019-11-20 07:36 +1
梦南柯 2019-9-6 14:48 +1
洋河居士 2019-9-2 08:49 +1
茶罐RS 2019-9-2 08:48 +1
相信总可以 2019-8-25 09:04 +1
龙阳殿家厨 2019-8-24 22:45 +1
阿美 2019-8-24 18:06 +1
油灯 2019-8-24 15:36 +1
爱诗族 2019-8-24 15:33 +1
造句 2019-8-24 13:56 +1
带刺的玫瑰 2019-8-24 13:28 +1
东门飞雪 2019-8-24 11:50 +1
田心木目心 2019-8-24 11:43 +1
金月浩荡 2019-8-24 11:41 +1
王曰 2019-8-24 11:08 +1
淮左凡客 2019-8-24 10:42 +1
闻道 2019-8-24 10:32 +1
漠北汉子 2019-8-24 10:10 +1
+1
1392°C
6
  • 王曰
  • 小石头169
  • 田心木目心
  • 田心木目心
  • 小石头169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头像被屏蔽

主题

好友

6420

积分
发表于 2019-8-24 11:14: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主题

好友

4259

积分
发表于 2019-8-24 11:33: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王曰 发表于 2019-08-24 11:14
羽扇纶巾,在《三国志》和《赤壁怀古》上都是指的周瑜。在此指诸葛亮要注一下,不然羽扇两字换蜀相,君意如何?

首先谢谢关注和指点!

我是这么看的,题目里标明了五丈原,下面内容自然就是说是指诸葛亮。

查了查资料:
羽扇纶巾,古代成语,中性词。羽扇:用鸟羽制成的扇子; 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又名诸葛巾,为古人扎头的常用装饰。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出自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太平御览》卷七○二引晋裴启《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后因以"羽扇纶巾"谓大将指挥若定潇洒从容。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或者周瑜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争论较大。有论者认为:“‘羽扇纶巾’并不是诸葛亮专用的,这里当然也就不一定要讲成是诸葛亮。从‘遥想公瑾当年’到‘樯橹灰飞烟灭’,一气呵成,只写了一个人,就是周瑜,写他风雅闲散,谈笑自若,运筹于帷幄之中,很容易地就挫败了敌人。”此说值得商榷。
诚然不错,“羽扇纶巾”作为一种着装习俗,确实兴起于东汉,最初“并不是诸葛亮专用的”。但经诸葛亮穿戴之后,就逐渐演变成诸葛亮所专有了,成为后世儒将、名士隐逸仿效的对象。
关于诸葛亮手拿羽扇的形象,《三国志》中并没有,最早是晋代裴启在《语林》中所说:“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
《世说新语补》中也说到了:诸葛武侯与司马宣王治军渭滨,克日交战,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视武侯,独乘素舆,葛巾、毛扇,指麾三军,随其进止。宣王叹曰:“诸葛君可谓名士矣!”
人们对诸葛亮的印象都是如此,不着戎服甲胄,而只羽扇、纶巾。蜀地人因为爱戴兼怀念诸葛亮,也渐渐形成戴葛巾的习惯。后来唐玄宗逃到四川的时候,见到当地人戴“孝斤”还很奇怪,一问之下才知原委。
正史上的周瑜,也是名将儒将,不仅擅长水战,更懂音律,故而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说法。既然羽扇纶巾是汉末魏晋时,儒将的标配,故而不论是指代诸葛亮,还是周瑜,都可以。
说到底,“羽扇纶巾”只是儒将的打扮,并非诸葛亮或者周瑜的专利。

用“诸葛”的话,太直白,“诸葛痕”,指什么?这样“痕”字就成了凑韵了。
发表于 2019-8-24 11:43: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王曰 发表于 2019-08-24 11:14
羽扇纶巾,在《三国志》和《赤壁怀古》上都是指的周瑜。在此指诸葛亮要注一下,不然羽扇两字换蜀相,君意如何?

有点道理!
发表于 2019-8-24 11:46: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石池 发表于 2019-08-24 11:33
首先谢谢关注和指点!

我是这么看的,题目里标明了五丈原,下面内容自然就是说是指诸葛亮。

查了查资料:
羽扇纶巾,古代成语,中性词。羽扇:用鸟羽制成的扇子; 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又名诸葛巾,为古人扎头的常用装饰。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出自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太平御览》卷七○二引晋裴启《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后因以"羽扇纶巾"谓大将指挥若定潇洒从容。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或者周瑜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争论较大。有论者认为:“‘羽扇纶巾’并不是诸葛亮专用的,这里当然也就不一定要讲成是诸葛亮。从‘遥想公瑾当年’到‘樯橹灰飞烟灭’,一气呵成,只写了一个人,就是周瑜,写他风雅闲散,谈笑自若,运筹于帷幄之中,很容易地就挫败了敌人。”此说值得商榷。
诚然不错,“羽扇纶巾”作为一种着装习俗,确实兴起于东汉,最初“并不是诸葛亮专用的”。但经诸葛亮穿戴之后,就逐渐演变成诸葛亮所专有了,成为后世儒将、名士隐逸仿效的对象。
关于诸葛亮手拿羽扇的形象,《三国志》中并没有,最早是晋代裴启在《语林》中所说:“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
《世说新语补》中也说到了:诸葛武侯与司马宣王治军渭滨,克日交战,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视武侯,独乘素舆,葛巾、毛扇,指麾三军,随其进止。宣王叹曰:“诸葛君可谓名士矣!”
人们对诸葛亮的印象都是如此,不着戎服甲胄,而只羽扇、纶巾。蜀地人因为爱戴兼怀念诸葛亮,也渐渐形成戴葛巾的习惯。后来唐玄宗逃到四川的时候,见到当地人戴“孝斤”还很奇怪,一问之下才知原委。
正史上的周瑜,也是名将儒将,不仅擅长水战,更懂音律,故而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说法。既然羽扇纶巾是汉末魏晋时,儒将的标配,故而不论是指代诸葛亮,还是周瑜,都可以。
说到底,“羽扇纶巾”只是儒将的打扮,并非诸葛亮或者周瑜的专利。

用“诸葛”的话,太直白,“诸葛痕”,指什么?这样“痕”字就成了凑韵了。

学习啦!

主题

好友

4259

积分
发表于 2019-9-3 03:14: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洋河居士 发表于 2019-09-02 08:50
花衣纵有今人笑,不见当年羽扇痕。

谢谢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