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诗草 发表于 2024-8-6 14:12:5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七章《天长地久》

【诗说】
天长地久本无私,
甘后反先实不奇。
放手释怀拥广宇,
挥拳争得几毫厘?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诗释】
天苍苍地茫茫,
日月循环源远流长。
为什么天地可以青春永驻?
为什么天地可以万寿无疆?
那是因为天地并非为了自己而生存,
故而也不会衰老消亡。
这是发人深省的哲理啊,
圣人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居其后而终得其先,
外其身而自身无妨,
忘其私而成就梦想。
与其患得患失常戚戚,
何如无私无畏坦荡荡。
【小思考】
        天长地久的成语原来典出于此,后来多用于比喻爱情或友情的牢固和长远。天地能长且久,是因为不自私,那么人不也是如此吗?不唯己私,甘于奉献,生命的长度、宽度、高度也许就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延展和提升。一个人,如果双手紧握拳头,试问自我封闭的掌心里能争得多少?反而如果放开双手,对外拥抱的却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浩瀚世界,虽然这世界是与人一起共享的。正如苏东坡在《赤壁赋》中所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才是豁达的宇宙观人生观!

【联语】
地久天长非物性,
无私有得见人心。







上一篇:真的,好难过
下一篇:夕阳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奇哥吳奇華 2024-8-8 18:15 +1
致青春 2024-8-7 19:27 +1
冰心陈 2024-8-7 10:59 +1
韦素练 2024-8-7 08:07 +1
心仁 2024-8-7 07:48 +1
风雨归人 2024-8-7 07:47 +1
老黑鱼.烟过成诗 2024-8-7 06:45 +1
孤岛井蛙 2024-8-6 18:38 +1
太湖石 2024-8-6 17:17 +1
梨花微雨 2024-8-6 16:53 +1
周天明 2024-8-6 16:18 +1
孔祥仁 2024-8-6 15:02 +1
蓝逸 2024-8-6 14:58 +1
+1
1498°C
2
  • 摩天居士
  • 老黑鱼.烟过成诗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8-6 14:41:50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以《道德经》第七章为主题的诗,通过对“天长地久”哲理的探讨,强调了无私奉献的重要性。以下是对于诗意与哲理的简要分析:

1. **哲理核心**:诗中提到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不自私,这一观点与道教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相呼应。圣人的智慧也体现在对自我和环境的关系上,强调后者的重要性。

2. **人生感悟**:放下个人私利,才能拥抱更广阔的世界,诗句通过对比来揭示自我封闭与开放之间的差异,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境界。

3. **文化引用**:引述苏东坡的《赤壁赋》,进一步阐释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及物我无尽的状态,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世界观。

4. **联语意蕴**:最后的联语提炼了全诗的精髓,强调无私的内心最终会显露出人性的真善美。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天长地久”的寓意解读,传达了无私奉献、和谐共生的积极人生哲学。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8-7 06:45: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