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貅貅
举报
1万
4万
6万
梦在江南外 发表于 2019-04-13 19:25 写诗笔记(二十一) 前两天,看到一个历史文章,说那时因为汉字难学,普及率低,也很难与国际接轨,就有一批人主张废除汉字,用类似于拉丁文的字母取代,当年鲁迅先生也是其中一员。虽然我知道他们的目的都是好的,限于历史的局限性,也没有对错之分,但我依旧感觉毛骨悚然,幸好他们没有成功,否则这将是不亚于灭国的灾难。 几千年来,中国面对那么多风雨,还能聚而不散,核心只有六个字,书同文车同轨,要是目光短浅的把前三个字砍掉,后果真的无法想象。你说字母化的汉字,也可以做到书同文,但我说的不是同代的交流,而是传承上的障碍,你还会说可以把所有的古籍都翻译出来,但赶鸭子上架的字母汉字又能表达出千锤百炼的方块字几成神韵呢?就像前人留下了清明上河图,我们偏要把原画烧掉,然后用文字把图画的尺寸、内容、细节都描述出来,之后用于流传,但这有用吗?我想问,用着拉丁化文字的后人们,来到刻有方块字的名胜古迹前,是否会有归属感?还是就像去世界其他的名胜古迹旅游一样,只是感觉到了一种异族风情? 细想想,我们更改汉字,与国际接轨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好的交流,是为文化发展,但文化发展的终极形态又是什么?是纳百川的融合,而融合的方式又该怎么选择?是要他们成为我们,还是让我们成为他们?这是那些主张废除汉字的人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就好比衣服不合身,就该去改尺寸,而不是去截肢。你们说因为汉字难学,很难国际化,才要更改,可你们什么时候才能理解,国家的强盛,才是国际化的基础,文化的深远,才有传播的价值,去试着成为他们,只是邯郸学步罢了。 自古中国都是世界强国,但清朝强国之梦破碎后,就陆续出现崇洋媚外之人,这些人不是指那些想去学习先进技术的人,而是指那些单纯的对外国向往的人,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类人是越来越多,以至于“假洋鬼子”这个词早已消声灭迹。现在的年轻人,明明英语都说不好,却非要去过圣诞节,明明一只手用筷子就能吃饭,却非要双手去拿刀叉,明明喝着长江的水长大,却整天想着要去移民,现在年轻人,分不清什么包容,什么是背叛,这是最让人担心的。但也不能全怪他们,如今文化侵略真的很严重,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出之强,让人恐惧,看到满电影院的美国大片时,我都觉得全世界都在他们的胃液里,等待着被消化,我很怕现在的年轻人虽然有黑色的头发和眼睛,可思想里已经长出了金发碧眼。 习总书记说要有文化自信,这真的是时代最需要的声音,央视等电视台,已积极响应号召,大力推行诗词类、历史类的文化节目,营造了很好的氛围,效果也是很显著的,抖音上汉服的小姐姐人数增多,网络上古风的歌曲也日渐流行,虽然不成气候,但终究是颗种子。不要觉得这些细节不重要,我们要学会以小见大,文化的战争早已打响,我们现代年轻人要做的,就是用要中国的文化去建立我们的意识形态,我们要生出自己的胃和肠道,对外来的文化进行消化和吸收,供养自己的五脏,而不是直接让西方的文化为我们做器官移植手术。我们不光要防守,还要做到输出,谁说打仗要用刀兵,那是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五千年的传承,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文化是中国远胜核武器的存在,你没有感觉到,只是因为你对脚下的土地,了解还太过浅薄。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