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19-1-12 07:41:5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不知道有多少观众看到《无问西东》片尾彩蛋被深深震撼到了,冯友兰、陈寅恪、朱自清、林徽因、沈从文、闻一多、王国维……

那些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各个领域的大家们,猝不及防的出现在了大银幕上。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璨若星河的一笔,一个在西南联大上学的学子可以享受到的“待遇”简直想都不敢想:

国文老师是沈从文,英语老师是李赋宁,物理老师是吴有训,中国通史老师是吴晗,公共伦理学老师是冯友兰,数论老师是华罗庚……

电影碍于篇幅问题无法全方位呈现西南联大辉煌、传奇但又艰苦的历史,其实这背后的故事远比电影里讲述的还要精彩。

一、梁思成、林徽因设计的茅草屋

《无问东西》有一段情节讲西南联大刚刚迁到昆明修建校舍,因为没钱只能修建茅草屋,一到下雨天就不停漏雨,学生和老师都没法好好上课。

其实,西南联大的这些茅草屋来头可不小,它们是由著名的建筑学家林徽因、梁思成夫妇设计建造的。

当时,当地政府拨了一块地给联大做校舍,梅贻琦便请林徽因、梁思成夫妇二人担任设计,二人精心设计,很快给出了一个现代化大学校舍的方案。

梅贻琦一看当即否定,不行,得改,联大没那么多钱建这样的房子。

梅贻琦对校舍的要求是,“除了图书资料室做砖瓦建筑,教室用铁皮做顶,其余统统做茅草屋。”

梁思成听后大怒,“茅草屋农民都会建,干吗要我这个建筑专家来设计?!”

梅贻琦只能拦住他无奈的说“国难当头,用茅草来建大学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能不能用茅草把校舍做得尽可能好看点、好用点,这还得靠你们支持。”

据说梁思成听了这话当时就哭了,夫妇二人当晚就拿回去改,前前后后改了5次,越改越简陋,每改一遍林徽因都要落一次泪。


最后,西南联大的校舍就成了片中“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状态。

94f099a7-94c0-4f55-8dd2-0a23fbdc6457.jpg
(梁思成、林徽因设计的校舍▲)

二、停课赏雨

因为校舍简陋,昆明又爱下雨,所以每当大雨倾盆,学生和老师们就不得不拿锅碗瓢盆接着雨,在滴滴答答声中学习、生活。

比如片中就描写了一场雨中课堂,老师任凭雨滴落在肩膀上坚持讲课,原本躁动的学生也因此安静了下来。

74ba93c5-6cd4-4c58-88d2-4cd178059c36.jpg
(王力宏饰演联大学生沈光耀▲)

由于教室的屋顶都是用铁皮做的,所以每当下雨,雨打在房顶上叮叮的声音就吵得根本听不到任何人讲话的声音。

经济系教授陈岱孙上课严肃,不苟言笑,上课时间掌握的非常准确,经常是刚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下课铃也响了。

但因为下大雨,陈岱孙的计划尝尝被打乱,有一次上着上着课又下起雨来,他只好停下来,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停课赏雨”!学生们哄堂大笑,老师也只能无可奈何的看着他们,实在是穷啊。

7cc35297-0a15-45b2-b93d-f7679251a483.jpg

三、西南联大有多穷

西南联大的穷,体现在方方面面。

联大的教授们很多都是国外留学回来的高材生,原本都风度翩翩,西装革履,专心致学,到了联大,因为物价飞涨又时值战争期间,一个个都成了穷教授。

有一次朱自清在街上遇到乞丐乞讨,他对乞丐说“我是联大穷教授啊”,乞丐听了掉头就走。

朱自清回去告诉了华罗庚,华罗庚又告诉吴宓,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知道了这个逼退乞丐的绝招。

d2aabbee-c2ae-40b6-84b1-a6a1ff12445a.jpg

《无问西东》中祖峰饰演清华校长梅贻琦,在北平时原本待遇极高,有洋房有汽车还有专属司机。

但来到昆明,梅贻琦为了给老师学生发补贴,几乎把自己的家当全都卖了,夫人韩咏华不得已都要到街上去卖米糕。

f8a5d87d-3083-4cec-be5c-c9ce639007e2.jpg
(祖峰饰演梅贻琦)

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是当时西南联大的学生和教授们的状况。

华罗庚一家住在牛棚里,每天被蚊虫折磨的无法入睡;

闻一多因为吃不饱饭,最终没办法只得到街上去给人刻章补贴家用。

986d6de9-20c6-4d2d-84ef-0ab2b9af6d7b.jpg
(华罗庚一家)

为了生存,联大的教授们各显神通,用自己的专业或业余爱好谋生。

比如几个教授凑成“种菜小组”,推举植物学家李继侗当种菜组组长、生物系讲师沈同当“种菜助理”,所有教授一起翻土、播种、施肥,一起种菜吃。

理工科的教授们造肥皂、墨水拿到街上卖,文科教授就只能典当书本。

也算是“各显神通”了。

cf88bf70-5028-4333-807e-da08e3786f05.jpg
(联大教授朱自清、罗庸、罗常培、闻一多、王力)

四、跑警报

除了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们还得时时躲避日军的炮火。

有一年半的时间日军天天来轰炸昆明,每当警报响起,正在上课的师生们就要立刻跑到山沟里躲避日军轰炸,俗称“跑警报”。

当年西南联大的学生之一,汪曾祺就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来回忆此事。

“‘跑’和‘警报’联在一起,构成一个语词,细想一下,是有些奇特的,因为所跑的并不是警报。这不像‘跑马’、‘跑生意’那样通顺。但是大家就这么叫了,谁都懂,而且觉得很合适。也有叫‘逃警报’或‘躲警报’的,都不如‘跑警报’准确。‘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唯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所以我们在片中也常见学生教授们跑警报的场景。

五、学风自由

穷归穷,但西南联大在治学上却从不怠慢。

有人问沈从文,为什么当时的条件那么艰苦,环境那么差,但西南联大8年里却人才辈出,成为人们口中“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沈从文回答两个字“自由”。

西南联大爱才,不问教授出身资历,只看他们有没有真本事,像沈从文、钱钟书、华罗庚等人都是破格录取的。

沈从文小学毕业,钱穆连中学都没毕业,华罗庚好一点中学毕业了,而陈寅恪只有高中学历,却成了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之一,这在现在看来想都不敢想。

eefc6c4b-444e-46ef-b924-e772ca994790.jpg

西南联大的学风自由,兼容并包,甚至很多行为在现在看来都可以称得上是“散漫”。

没有人强迫联大的学生必须来听什么课,也没人强迫联大的教授要讲什么课,怎么讲课。

理工科的学生们要求严谨,每个数据都不能出差错,但人文系的老师们那就自由多了。

闻一多上课喜欢抽烟,他的学生也可以上前“借火”。徐志摩有一次上课带了个烟台大苹果,一边吃一边讲,也并没有人觉得不妥。

罗常培讲《花间集》的方法就是:不讲。有时只是用无锡腔调念(实为吟唱)一遍:“‘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好!真好!”这首词就pass了。

朱自清就比较严格一点,他讲宋词会一首一首的讲,还要求学生做笔记,还要考试。

沈从文教写作不赞成命题作文,很少命题,他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他讲课也是天南海北的聊,并没有什么课本大纲。

(汪曾祺和老师沈从文▼)
4f8fc970-6cd5-4dfa-99ea-23399d325cca.jpg

但沈从文给学生批改文章极其认真,经常会在后面写很长一段读后感,还会给你介绍一些写作方法相近的中外名家作品,可以读来参考学习。写的好的学生文章,他也会推荐到相熟的报纸杂志去刊登,以兹鼓励。

钱钟书讲课全部用英文,而陈寅恪讲历史从不用大纲资料,来了就讲,旁征博引,原句都在他的脑子里。

不过有讲课听不懂的,比如卞之琳,因为口音极重,他说英文别人听不懂,说中文还是听不懂。

(陈楚生饰演联大教授▼)
8a1331fd-9c43-4316-8f79-9aa333c775b5.jpg

虽然条件艰苦,但联大培养出了未来中国无数的人才和栋梁,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大放光彩,成了名家。

原标题:《无问西东》片尾彩蛋太精彩 真实的西南联大原来这么厉害

转自:橘子娱乐




上一篇: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教授有多穷?连叫花子都不好意思向...
下一篇:西南联大,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
753°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