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诗词 | 组词:临江仙·杨绛人生(词林正韵
  • 楼主: 唐韵 |查看: 9401|回复: 0
唐韵 古体免审(中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唐韵 发表于 2025-2-13 18:03:2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临江仙(钦定词谱)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贺鋳

                其一·学路初航

         幼嗅书香心意启,京城学府留踪。东吴逸趣韵无穷。与君初照影,敏念一湾通。
         负笈欧陆添慧智,文思泉涌情浓。才情逸韵意难封。风华倾岁月,意气贯西东。

                其二·盛年笔耕

         暖世波翻情愈切,诗端凝注初衷。剧成惊世意千重。称心开妙境,词采映苍穹。
         译著精心传异趣,堂风诃德情融。沐身故事韵深浓。文心倾墨处,德艺两尊崇。

               其三·暮岁凝思

        暮岁霜华凝静气,逢亲渐去情忡。《我们仨》里忆音容。哲思凝小字,感悟化心融。
        往昔沉浮皆入墨,人生边上寻踪。余晖熠熠映心蓬。高怀昭后世,风范韵无穷。

             其四·德艺千秋

         世纪风云皆入目,清生跌宕从容。书香墨韵意深浓。慧情倾岁月,德艺耀苍穹。
         剧作译章皆妙笔,笔端皆付情衷。文心熠熠耀西东。高怀昭后世,风范韵难封。

一、词语解释:

        负笈:指背着书箱,形容求学。笈,书箱。在这里指杨绛到欧洲大陆求学。
        逸韵:指高逸的风韵或美妙动听的乐音、韵味等。这里指杨绛的才情所展现出的独特韵味。
      诃德:指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杨绛曾翻译《堂吉诃德》,这里“堂风诃德情融”是说她在翻译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称心:这里指杨绛创作的作品能够让自己满意,达到了她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效果,“称心开妙境”就是说作品展现出奇妙的境界。
        霜华:即霜花,常用来比喻白发,象征着杨绛的暮年时光。
     心蓬:可以理解为内心如蓬草般,有时有漂泊感,但也有坚韧之意,这里指杨绛内心世界如蓬草在余晖下有着独特的状态和感悟。
      清生:可以理解为一生清白、清正,形容杨绛一生的品格和经历,在跌宕的人生中保持着清正从容。
     文心:指创作文章的用心、心思,也可理解为文人的心境、情怀。这里指杨绛在文学创作等方面所展现出的情怀和心思。

二、写词背景资料整理: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原名杨季康,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者。她一生创作与翻译成果丰硕,作品以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视角独特、思想深刻著称。以下是她的写作、创作历程和经历介绍: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原名杨季康,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者。她一生创作与翻译成果丰硕,作品以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视角独特、思想深刻著称。以下是她的写作、创作历程和经历介绍:

        杨绛出生于北京开明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家庭文化熏陶,对文学兴趣浓厚。青年时期求学于多所名校,与钱钟书相识相恋并一同留学欧洲。回国后历经教学、创作、翻译等工作,在文学领域成绩斐然,创作了众多优秀的戏剧、小说、散文作品,翻译的《堂吉诃德》成为经典译本。晚年在经历了女儿和丈夫离世的痛苦后,仍笔耕不辍,用文字记录人生感悟与思考。


       早年学习与积累(1911-1938年):1911年出生于北京,先后在西单牌楼第一蒙养院、大王庙小学、振华女校等地学习。1928年进入东吴大学,精通中英双语,擅长多种乐器。1932年到清华大学借读,与钱钟书相识,后考入清华研究院。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并一同留学英国、法国,在牛津大学做旁听生,读遍英国文学。1938年随钱钟书带着女儿钱瑗回国。

        创作起步与发展(1938-1966年):回国后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等校教授。1942年完成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随后又创作《弄真成假》等多部剧作。1949年任清华大学教授,1950年出版英译本转译的《小癞子》。1954年完成《吉尔·布拉斯》译作,1957年受委托重译《堂吉诃德》,并于1958年冬开始自学西班牙文。

        艰难时期与坚持(1966-1978年):1966年受“文革”波及,8月27日交出《堂吉诃德》全部翻译稿。1970年被下放干校,1972年返回北京。1975年冬与钱钟书煤气中毒,幸无大碍。1978年,《堂吉诃德》出版。

        创作高峰期(1978-1997年):“文革”结束后,杨绛的创作进入又一个高峰期。1980年发表长篇小说《洗澡》,1981年发表《干校六记》。1984年作品《老王》入选初中教材,1985年散文集《隐身衣》英译本出版。

        晚年沉淀与传承(1997-2016年):1997年女儿钱瑗去世,1998年丈夫钱钟书去世。2001年,以她和钱钟书的名义在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2003年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2007年出版《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2014年出版小说《洗澡之后》,2016年在北京逝世。

二、带你走进我的词:

         品味《临江仙·杨绛人生》:感悟传奇一生的才情与风骨。
       《临江仙·杨绛人生》这组词,以细腻笔触和丰富意象,展现了杨绛先生波澜壮阔又充满诗意的一生。四首词分别从她早年求学、中年创作、晚年思悟以及对其一生德艺的赞颂展开,全方位呈现了杨绛先生的精神世界与卓越成就。

         在“其一·学路初航(早年求学路)”中,“幼嗅书香心意启,京城学府留踪。东吴逸趣韵无穷”,开篇便勾勒出杨绛先生自幼与书结缘,先后在京城学府和东吴大学求学的经历,展现出她对知识的渴望与求学时的青春活力。“负笈欧陆添慧智,文思泉涌情浓”,描绘她远渡欧洲深造,汲取知识养分,才情得以进一步升华。这一时期的杨绛先生,在求学路上不断探索,积累知识,为日后的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是她人生画卷的精彩开篇。

          “其二·盛年笔耕(中年创作时)”,着重刻画了杨绛先生创作生涯的辉煌。“暖世波翻情愈切,诗端凝注初衷。剧成惊世意千重”,体现出她在动荡年代依然坚守创作初心,其作品蕴含着深刻的时代洞察与情感。“译著精心传异趣,堂风诃德情融”,高度赞扬了她翻译《堂吉诃德》时的专注与对原著的深刻理解,将西方文学的魅力传递给中国读者。此阶段的杨绛先生,用文字为时代发声,用才情照亮文坛,成为文学创作领域的璀璨之星。

       步入晚年,杨绛先生在“其三·暮岁凝思(晚年思悟间)”展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暮岁霜华凝静气,逢亲渐去情忡。《我们仨》里忆音容”,她在岁月沉淀下,虽历经亲人离去的悲痛,却依然保持着宁静的心境,通过《我们仨》追忆与家人相处的点滴,展现出深厚的亲情。“往昔沉浮皆入墨,人生边上寻踪”,回顾一生的起伏,将感悟融入文字,在人生的边缘处探寻生命的真谛,尽显智慧与豁达。

        最后,“其四·德艺千秋(赞杨绛)”是对杨绛先生一生的高度赞誉。“世纪风云皆入目,清生跌宕从容”,概括了她历经世纪沧桑,却始终保持清正从容的人生态度。“剧作译章皆妙笔,笔端皆付情衷”,再次强调她在文学创作与翻译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对文学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她的德艺如星辰般,在文坛永放光芒,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与高尚品格。

         这四首词,不仅是对杨绛先生个人生平的回顾,更是对她高尚品格、卓越才华与深刻思想的礼赞。从求学时的意气风发,到创作时的笔耕不辍,再到晚年的宁静思索,杨绛先生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文人风骨与人生智慧。这组词让我们得以穿越时光,走进杨绛先生的精神世界,感受她的才情与魅力,从中汲取力量,去追求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人生 。

    杨降先生的思想核心:
        一、于生活的琐碎中寻安宁,于精神的富足里觅自由。
        二、以平和之心面对世事无常,用坚定之志追逐精神理想。
        三、心若澄澈,生活便处处是诗意;意若坚毅,困境亦处处有希望 。
        四、人生的意义,不在辉煌的功成名就,而在纯粹的精神坚守。
        五、不被外界的喧嚣扰乱内心,于宁静中沉淀智慧与力量 。







上一篇:集唐诗句成诗.春叹
下一篇:导演饺子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吕仁龚 2025-2-14 22:41 +1
太湖石 2025-2-14 09:28 +1
韦素练 2025-2-14 09:21 +1
王凤岭 2025-2-14 06:42 +1
东方.启明星 2025-2-13 22:49 +1
林风 2025-2-13 19:25 +1
+1
9401°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