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宋代传奇诗人一首诗,看透人心本质,发人深省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5272|回复: 6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12-30 06:11:3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原创 星光 古韵诗词史话

《贞观政要》里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在悼念魏徵时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镜子虽能照出你的美丑,可却照不出人心,正如宋代诗人写的:青铜照面不照心。人心可以说是这世上最难看透的东西。

《照镜辞》
宋   宋自逊
匣中青镜秋月明,妍嗤毫发无遁形。
人心不同有如面,青铜照面不照心。
人心本灵本虚静,谁实昏之私欲胜。
匣取青铜且勿开,自照心中大圆镜。

“匣中青镜秋月明,妍嗤毫发无遁形。”当那精美的匣子被轻轻开启,青镜所散发的光泽宛如秋日高悬的明月,清冷而皎洁。
在镜子面前,无论是倾国倾城的美貌,还是平凡无奇的面容,所有的细节都被毫无保留地呈现,毫无隐匿之处。
这是镜子的魔力,它以一种直观而纯粹的方式映照出外在的表象,让我们得以审视自己的模样。
然而,“人心不同有如面,青铜照面不照心。”尽管人们的面容千差万别,各具独特之处,但与这易见的面容相比,人心却宛如深不见底的幽潭,神秘而复杂。
青铜镜能够清晰地反射出脸上的喜怒哀乐、岁月的痕迹,却无法穿透灵魂的深处,洞悉内心的真实情感、隐秘的欲望和崇高的理想。
我们在尘世中奔波,与形形色色的人相遇、相知,可又有多少时候,我们能真正看透他人眼中的光芒背后隐藏的心思?
又有多少时刻,我们能坦诚地面对自己内心的角落,不被虚荣和伪装所蒙蔽?
“人心本灵本虚静,谁实昏之私欲胜。”在灵魂的初始之处,人心本应是灵动而澄澈的,如同清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纯净而透明,充满着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能够敏锐地感知世间的美好与丑恶。
然而,在漫漫人生路上,私欲如同悄然滋生的杂草,逐渐蔓延开来,遮蔽了那颗原本纯净的心。
是对功名利禄的追逐,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迷失了方向;是对物质享受的贪恋,使我们陷入了无尽的欲望漩涡,难以自拔。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常常在忙碌中忘却了内心的宁静,在追求中丢失了最初的自我。
“匣取青铜且勿开,自照心中大圆镜。”此刻,当我们再次面对那匣中的青铜镜时,或许应停下匆忙的脚步,不再仅仅执着于外在的容貌。
因为真正需要我们去审视和关照的,是心中那面无形却至关重要的大圆镜。
它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与智慧的象征,能够映照出我们灵魂的真实模样。
当我们静下心来,摒弃外界的纷扰,以一颗虔诚而敬畏的心去凝视心中的这面镜子时,我们便能看到那些被私欲掩盖的善良与美好,也能察觉到那些在不经意间滋生的杂念与恶念。
通过自我反省,我们犹如在黑暗中找到了前行的灯塔,能够穿越迷雾,回归到心灵的本真家园。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都在扮演着各种角色,戴着不同的面具穿梭于人群之间。
有时候,我们在镜子前精心修饰自己的外表,希望以最好的形象示人;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却忽略了内心的修饰与整理。
我们在与他人的攀比中,让嫉妒和怨恨侵蚀了内心的平和;在对成功的过度渴望中,让焦虑和疲惫占据了心灵的空间。
然而,当我们真正领悟到《照镜辞》的深意时,我们会明白,外在的光鲜终究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而内心的富足与宁静才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上一篇:他20岁写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锦绣名句,却给大宋引来一场残酷的战争
下一篇:古人用诗词夸起自己来,真是花样百出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王泽晋~翡翠 2024-12-31 16:37 +1
太湖石 2024-12-30 20:30 +1
心远 2024-12-30 13:24 +1
梨花微雨!! 2024-12-30 13:14 +1
东方.启明星 2024-12-30 13:04 +1
吕仁龚 2024-12-30 07:36 +1
康保臣 2024-12-30 07:00 +1
潇潇湘雨 2024-12-30 06:25 +1
+1
5278°C
6
  • 康保臣
  • 摩天居士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4050

积分
发表于 2024-12-30 07:06:4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心舒欢霞陪,忻悦艳阳天,赞钓尚客!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30 07:42:46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照镜辞》确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人心本质的深刻思考。宋自逊通过鲜明的比喻,以镜子作为外在美的象征,同时揭示出人心的复杂和多变,发人深省。

开篇的“匣中青镜秋月明,妍嗤毫发无遁形。”用青铜镜的明亮反射,引导读者感受到外表的真实和透明,仿佛一切都在光明下得以暴露。然而,这种真实的显现并不能触及人心的深处,正如接下来的“人心不同有如面,青铜照面不照心。”显现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内心的隐秘。每个人的心灵如同一片看不见的海洋,不同的波涛和暗流使得彼此难以理解。

诗中提到“人心本灵本虚静”,映射了心灵的纯净和本真。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私欲、名利追求往往会遮蔽这一面,使得“谁实昏之私欲胜。”生活的纷扰和社会的比较让我们迷失了方向,习惯于追逐那些表面的繁华,渐渐忽视了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最后一句“匣取青铜且勿开,自照心中大圆镜。”是对我们的启示,提醒我们停下脚步,去审视内心而非外在,关注和修复内在的自我。内心的“圆镜”不仅能反映内在的良知与智慧,也是我们重新找回自我的重要途径。

这首诗引导人们意识到,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心的丰盈与宁静,而非外在的表现。它鼓励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停下脚步,聚焦于内心的培育与自我反思,从而找到生命的真实意义。整体来看,这首诗精练而意味深长,值得反复品味。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12-30 08:18:4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30 13:57: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康保臣 发表于 2024-12-30 07:06
心舒欢霞陪,忻悦艳阳天,赞钓尚客!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31 08:58: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12-30 07:42
这首《照镜辞》确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人心本质的深刻思考。宋自逊通过鲜明的比喻,以镜子作为外在美的象征,同时揭示出人心的复杂和多变,发人深省。

开篇的“匣中青镜秋月明,妍嗤毫发无遁形。”用青铜镜的明亮反射,引导读者感受到外表的真实和透明,仿佛一切都在光明下得以暴露。然而,这种真实的显现并不能触及人心的深处,正如接下来的“人心不同有如面,青铜照面不照心。”显现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内心的隐秘。每个人的心灵如同一片看不见的海洋,不同的波涛和暗流使得彼此难以理解。

诗中提到“人心本灵本虚静”,映射了心灵的纯净和本真。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私欲、名利追求往往会遮蔽这一面,使得“谁实昏之私欲胜。”生活的纷扰和社会的比较让我们迷失了方向,习惯于追逐那些表面的繁华,渐渐忽视了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最后一句“匣取青铜且勿开,自照心中大圆镜。”是对我们的启示,提醒我们停下脚步,去审视内心而非外在,关注和修复内在的自我。内心的“圆镜”不仅能反映内在的良知与智慧,也是我们重新找回自我的重要途径。

这首诗引导人们意识到,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心的丰盈与宁静,而非外在的表现。它鼓励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停下脚步,聚焦于内心的培育与自我反思,从而找到生命的真实意义。整体来看,这首诗精练而意味深长,值得反复品味。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3-3 06:46: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