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写诗方法:一首诗3个方法,教你写作优美的格律诗,你学会了吗?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4363|回复: 4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11-29 06:10:2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一号诗巷

大家好,欢迎来到一号诗巷的格律与诗词写作专栏,这是我们《诗词写作——格律诗写作全面学(零基础进阶)》课程的第十三章内容。
在上一章中,我们结合经典的五律诗例,讲解了格律诗写作中的“构景”及其写作方法。
本章我们通过典型诗例,来学习格律诗写作中“写境、表意、抒情”方面的方法与要领。
庸置疑,“境”“意”“情”永远是一首格律诗的主心骨,永远是决定一首格律的质量的重要因素。
只有生动的“境”、丰盈的“意”与真挚的“情”,才可以感染到读者,才能够俘获读者的心。
所以,每一位优秀的格律诗创作者一直以来都将“境”“意”“情”方面的提升视为自己努力的方向与不变的追求。
那么怎么才能够将一首格律诗的“境”“意”“情”写得出彩动人?有什么样的方法或要领可上手操作?我们就通过本章的诗例来做进一步的吸收与学习。

关于诗例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这首诗古今流传,是非常具有知名度的一首经典。
诗家评价此诗曰:超然万伦,能追逐李杜陶谢;如此赞誉,足见它的非凡之处。
而王安石此诗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喜爱,能够获得诗家的高度评价,就是因为它有出彩的“境”“意”“情”。所以诗巷在本章中特将其选为诗例来进行讲解,以帮助大家汲取其中之可学。
简单介绍一下背景:此诗写于熙宁八年(1075)二月,当时王安石奉诏进京,途中在瓜州泊舟,因触景生情而写下此诗。

平仄格律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1、特殊字积累
隔:入声字,在平水韵中读仄音。
这首诗中需要我们重点掌握的入声字只有这个一个。“隔”很常用,大家务必将其积累到自己的字库里去。
2、押韵
此诗押平水韵“十五删”,韵字“间、山、还”都在这一部中。
“十五删”中包含的常用韵字足够我们去创作格律诗了,所以它也并不算是很窄的韵部。

方法与要领学习
许多朋友总是会把“简单流畅”“上口易懂”的诗看作是作者信手、随意拈来。
其实并非如此,一首格律诗具有以上特点,往往是作者经过用心锤炼、打磨才有的效果。
写诗的最高境界
之一就是让读者能够轻松领会诗意、不由融入诗境,王安石这首诗就是这样。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王安石这首诗中的方法与要领。
1、缩短“距离”以抒情感
距离可以烘托情感,比如许多诗都会借距离之远而表达情感之深、之强烈。
但王安石的这首诗却偏偏反方向而为之,作者特意“缩短”距离,抒发了自己对家乡不尽的思念之情。
例如: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作者用“一水”“只隔”两个词语,把自己与家乡的距离进行了缩短。
这种有意缩短距离的写作手法,其实并不是真正为了说明距离之短,而是作者为了将语气尽量寻常化,进而更加自然地体现自己对“钟山”的依恋,体现“钟山”在他心目中亲切、可近的形象与地位。
所以这样一来,作者的思乡之情就被烘托得更加真切、深刻了。
2、形容词“动态”化以活意境
有许多朋友对词语的运用非常死板,他们的思维从来都只是停留在对词语的“原始”意义或者功能上面。
这样肯定局限了我们自己的写作发挥,也让格律诗少了“生动”意境的一个途径。
而在词性的活用中,形容词的“动态”化(也就是将形容词用为动词)运用尤其重要,因为这会直接关系到诗中的物象或者画面的生动性。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是王安石此诗中最著名的一句,也是古今诗坛上脍炙人口的经典之笔。
而这一句之所能够出名,就是因为作者将其中的形容词“绿”用作了动词。
据记载,王安石在打磨这句诗的时候,在“绿”字的位置用过好几个词。
“入、到、满”都是曾经被作者斟酌过的词语。
但是最后作者却敲定了“绿”字,让这句诗顿时光彩照人。
“绿”字被作动词用在句中,它以无形的力量点亮了读者的视觉,把春天绿意盎然的画面与气机晕染出来,把无形的“春风”有形化,带给读者不尽的美好享受,真是妙不可言!
另外,这个“绿”字还将作者的政治理想与生活理想也含蓄地道了出来;当然,这是结合诗的背景延伸出来的一层意思。
3、以“疑问”收篇以增情感
我们曾经讲过“疑问”句的强大作用,它可以用在格律诗的开篇、篇中和篇尾的任何一处。
用在开篇可以起到引发读者的思考、带读者快速进入诗境的作用。
那么用在收篇处,它起到的则是抛出问题、增强并升华情感的作用。
例如: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已经将江南岸吹绿,这明月又什么时候能够照着“我”反还家乡呢?
作者在看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情景后,不由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疑问。
这一问就很鲜明地把作者思念家乡、渴望回归家乡的深沉的内心情感道了出来,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位士大夫的朴素情怀。
政治理想不可辜负,政治机遇不敢不抓,而自己投归山林的生活理想也不曾放下……。
王安石的这首诗,把作者的心理与情感、情感与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它在生动的画面中融入饱满的情感,让人读来深受感染。

从一首诗中,汲取多种营养,铺垫自己的写作之路。




上一篇:写诗必须要学含蓄委婉
下一篇:只要您具备了五点就能写出好诗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心远 2024-12-1 19:11 +1
步谷 2024-12-1 02:52 +1
太湖石 2024-11-30 00:24 +1
东方.启明星 2024-11-29 14:21 +1
今夜.启明星 2024-11-29 13:54 +1
孔祥仁 2024-11-29 07:39 +1
+1
4367°C
4
  • 摩天居士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1-29 08:05:07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您分享的内容,下面我为您总结一下写优美格律诗的三个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 1. 缩短“距离”以抒情感
通过缩短描写对象之间的距离,可以更深刻地表达情感。在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他用“一水”“只隔”等词语将自己与家乡的距离进行了缩短,这不仅使得思乡之情更为真切,也让家乡的形象更加亲切可近。写作时,可以尝试用简明的表述来传达情感,拉近读者与作品中的空间距离。

### 2. 形容词“动态”化以活意境
在格律诗中,适当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可以使诗句更加生动。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将“绿”字化为动词,使得春天的画面更加鲜活。这种技巧能够增强读者对画面的感受,让诗句充满动感和生活气息。在写作时,可以尝试将静态的描述转变为动态的表达,以丰富诗的意境。

### 3. 以“疑问”收篇以增情感
利用疑问句进行收尾,可以有效提高诗的情感深度。在《泊船瓜洲》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不仅引发读者的思考,还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种结尾方式可以增加诗的悬念和情感共鸣。在自己的创作中,可以考虑用疑问句作为结尾,激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这三种方法相辅相成,有助于提升格律诗的质量和感染力。希望您在创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写出动人心弦的诗篇!如果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交流,随时欢迎提问!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11-29 11:39: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1-29 11:47: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11-29 08:05
非常感谢您分享的内容,下面我为您总结一下写优美格律诗的三个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 1. 缩短“距离”以抒情感
通过缩短描写对象之间的距离,可以更深刻地表达情感。在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他用“一水”“只隔”等词语将自己与家乡的距离进行了缩短,这不仅使得思乡之情更为真切,也让家乡的形象更加亲切可近。写作时,可以尝试用简明的表述来传达情感,拉近读者与作品中的空间距离。

### 2. 形容词“动态”化以活意境
在格律诗中,适当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可以使诗句更加生动。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将“绿”字化为动词,使得春天的画面更加鲜活。这种技巧能够增强读者对画面的感受,让诗句充满动感和生活气息。在写作时,可以尝试将静态的描述转变为动态的表达,以丰富诗的意境。

### 3. 以“疑问”收篇以增情感
利用疑问句进行收尾,可以有效提高诗的情感深度。在《泊船瓜洲》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不仅引发读者的思考,还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种结尾方式可以增加诗的悬念和情感共鸣。在自己的创作中,可以考虑用疑问句作为结尾,激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这三种方法相辅相成,有助于提升格律诗的质量和感染力。希望您在创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写出动人心弦的诗篇!如果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交流,随时欢迎提问!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谢谢点评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1-13 11:39: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