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旅天下(聂) 发表于 2024-11-26 11:15:4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其一:名门雅士——身世

太原王氏裔流芳,
门第清徽德泽长。
蒲邑俊男开韵境,
京都贤士赋华章。
幼精音律才情显,
家继书香翰墨忙。
平步天阶途旖旎,
始扬英气志轩昂。

解释
首联:“太原王氏裔流芳,门第清徽德泽长。” 太原王氏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家族声名远扬,有着光辉的历程与深厚的底蕴,家族所传承的优良品德和福泽绵延不绝,为王维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有着浓厚文化气息和崇高社会地位的背景环境。
颔联:“蒲邑俊男开韵境,京都贤士赋华章。” 王维出生于蒲州,他年少时便凭借自身的才华与俊美形象,在诗歌等艺术领域开启了独特的境界与风格,展现出非凡的魅力。后来到京都,他更是与众多贤能之士交游往来,在京都的文化舞台上尽情挥洒才华,创作了许多流传后世的华丽篇章,成为当时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
颈联:“幼精音律才情显,家继书香翰墨忙。” 王维自幼就对音律有着极高的天赋与精通的造诣,这不仅体现了他在艺术领域的多元才华,也侧面反映出其聪慧机敏。同时,他生长于充满书香氛围的家庭,家中丰富的藏书与浓厚的文化传承促使他自幼便沉浸于笔墨文章之中,勤奋地学习与创作,不断磨砺自己的才情,使其在文学艺术的道路上迅速成长。
尾联:“平步天阶途旖旎,始扬英气志轩昂。” 王维凭借自身卓越的才华与家族背景的助力,在仕途上较为顺遂地前行,仿佛漫步于美好的天庭阶道之上,前途一片光明绚丽。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开始充分展现出自己的英雄气概与高远志向,心怀壮志豪情,欲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施展自己的抱负,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文化艺术领域都有着积极向上的追求与强烈的进取精神,以昂扬的姿态面对未来的种种可能。
关于王维的外貌,虽有记载称其风度翩翩、仪表堂堂,但并没有极为详尽具体地描述其俊美程度到何种极致状态的史料。不过从他在当时社交与文化界的活跃及受推崇程度来看,其形象气质与才华的结合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且良好的印象。

其二:禅韵诗心——性情

禅心寂寂胸襟阔,
诗韵清清雅意留。
尘世纷纭闲处对,
功名兴废淡然休。
独临古渡思悠远,
信步芳洲念静幽。
释理融情臻妙界,
烟霞深竹忘千愁。

解释
首联:“禅心寂寂胸襟阔,诗韵清清雅意留。”此联描绘出王维内心具有一种宁静祥和的禅定心境,如同止水般寂静,不为外界喧嚣所扰,而这也造就了他豁达宽广的胸襟。其诗歌韵味清新淡雅,不流于世俗的浓艳与浮躁,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高雅意趣令人回味,充分彰显出他独特的诗人气质与精神境界,也表明他的禅心与诗韵相互交融,共同塑造了他超凡脱俗的性情。
颔联:“尘世纷纭闲处对,功名兴废淡然休。”在这一联中,展现了王维对待尘世生活的态度。世间万象繁杂多变,充满了各种纷扰与诱惑,但他却能以闲适从容的心态去应对,不被功名利禄所牵绊。无论是功名的获取与失去,还是事物的兴衰荣辱,他都能淡然视之,不执着、不纠结,内心保持平静安宁,体现出他超脱物外、追求内心自在的性情特质,反映出禅学思想对他在尘世中为人处世方式的深刻影响。
颈联:“独临古渡思悠远,信步芳洲念静幽。”这里通过描绘王维的行为举止来侧面烘托其性情。当他独自来到古老的渡口时,周围的景色与氛围容易引发他深远的思考,思绪飘向远方,或许是对人生哲理的思索,或许是对自然奥秘的探寻。而在芳草萋萋的水洲边悠然漫步时,他心中所念皆是静谧清幽之境,沉浸于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之中,忘却尘世烦恼,进一步体现出他喜好宁静、善于在自然中感悟与沉淀自我的性情,也表现出他善于从自然景致中汲取灵感,融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与诗歌创作之中。
尾联:“释理融情臻妙界,烟霞深竹忘千愁。”此联强调了王维将佛教的义理与个人的情感深度融合,从而达到了一种奇妙的精神境界。他在山川烟霞、幽篁竹林等自然景观中领悟禅机,使身心与自然合一,在这样的境界里,所有尘世的忧愁烦恼都被抛诸脑后,内心达到了一种空灵澄澈的状态。这不仅展现出他对禅学的深刻理解与践行,更体现出他性情中对宁静、高远境界的不懈追求,以及通过禅与自然来化解人生愁苦、寻求心灵解脱的独特方式,而这种性情也深刻地反映在他的诗歌作品之中,使其诗作具有独特的空灵与深邃之感。

其三:诗画双绝——才情

诗邀画境青眸醉,
画蕴诗魂雅士惊。
翠影幽篁凝佛气,
黄沙孤塞起鸿声。
笔端意趣禅心悟,
句里风华逸韵盈。
墨海同尊垂史范,
骚坛共仰慧灯明。

解释
首联:“ 诗邀画境青眸醉,画蕴诗魂雅士惊。” “诗邀画境”意思是王维的诗仿佛能邀请读者进入如画的境界。“青眸醉”描绘出这种诗中画境之美让欣赏者(青眸代指眼睛,这里指代欣赏的人)沉醉其中。而“画蕴诗魂”则是说王维的画作蕴含着诗歌的灵魂,也就是内在的诗意,这使得雅士们(有高雅品味的人)为之惊叹。这一联从总体上点明王维诗画交融的高超技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艺术上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达到了令人赞叹的程度。
颔联:“翠影幽篁凝佛气,黄沙孤塞起鸿声。” “翠影幽篁”描绘的是翠绿的影子和幽深的竹林,这是典型的田园山水之景,也是王维诗画中常常出现的元素。“凝佛气”表示这样的景色中凝聚着佛禅的气息,体现了王维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他常常把对佛法的领悟融入到自然景物的描绘中。“黄沙孤塞”则切换到塞外的荒凉景象,描绘出沙漠和孤立的边塞堡垒。“起鸿声”是说在这样的场景中有鸿雁的声音响起,增添了画面的寂寥与壮阔之感。这一联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田园之静谧和边塞之苍凉,展现王维诗画题材的多样性以及他对不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出色描绘能力,同时也暗示出他在作品中对佛禅意境的营造不受场景限制,无论是宁静的田园还是壮阔的边塞都能体现其独特的精神内涵。
颈联:“ 笔端意趣禅心悟,句里风华逸韵盈。” “笔端意趣”是说王维在创作(笔端代表创作行为)时能够展现出独特的意趣,这种意趣源于他对禅心的深刻领悟。也就是说,他通过对禅学的理解,在作品中融入了别具一格的趣味。“句里风华逸韵盈”表示在他的诗句之中,充满了风采才华(风华)和高雅闲适的韵味(逸韵)。这一联着重阐述王维作品在内涵和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强调其作品的意趣来源于禅心,并且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才华与韵味。
尾联:“墨海同尊垂史范,骚坛共仰慧灯明。” “墨海”指代书画领域,“同尊”表示大家共同尊崇,“垂史范”意思是他的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典范。这半句是说在书画的领域里,王维被大家共同尊崇,他的作品和艺术理念为后人树立了历史的榜样。“骚坛”指代诗坛,“共仰”即共同敬仰,“慧灯明”是说他就像智慧的明灯一样明亮。整句表示在诗坛上,王维也同样受到众人的敬仰,他的才华如同明亮的智慧之灯,照亮后人在诗画艺术道路上探索前行的方向,这一联总结升华,高度赞扬了王维在文学艺术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其四:山水知音——游历

钟情胜境天涯远,
快意林泉岁月悠。
古渡三湘迷望眼,
荆门九派映归舟。
风松别苑栖心处,
云竹幽亭隐世愁。
翠岭为庐寻至趣,
空山新雨晚来秋。

解释
首联:“钟情胜境天涯远,快意林泉岁月悠。” 此联表达出王维对美好自然景致怀着深深的热爱与眷恋,为探寻胜境不惜涉足天涯海角。他在山林泉石间悠然自得,岁月亦仿佛变得悠长而宁静,尽显其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倾心与向往。
颔联:“古渡三湘迷望眼,荆门九派映归舟。” 从王维的经历来看,他曾有过较为广泛的游历。“三湘”地区在古代文化与地理概念中意义非凡,其山水盛景闻名遐迩,王维极有可能涉足其间,古渡之处,三湘水泽浩渺无垠,令其目光沉醉、心驰神往。“荆门”亦是交通要冲与山水形胜之地,他途经荆门,见众多江河支流在此汇聚,江面上归舟的帆影在波光中摇曳,此景触动其情思,将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展现出宏大且富有韵味的水乡画卷。
颈联:“风松别苑栖心处,云竹幽亭隐世愁。” 这里的“风松别苑”与“云竹幽亭”,描绘的是类似辋川别业那般宁静清幽的所在。王维在辋川,被那里的松林、清风、翠竹、幽亭所环绕,构建起他心灵的栖息之所。此地远离尘嚣,松涛竹韵之中,他得以放下尘世的烦恼与忧愁,在自己钟情的山水园林里,体悟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尽情享受这方天地给予的精神慰藉。
尾联:“翠岭为庐寻至趣,空山新雨晚来秋。” 王维寄情于翠岭之间,将其视为自己的庐舍家园,于其中探寻自然的极致意趣与真谛。尾句化用其经典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在新雨的洗礼后,于傍晚时分更显秋意的空灵与幽寂,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恬然深邃、回味无穷的意境色彩,也进一步强调了王维对山水意境的精妙捕捉与独特表达。

其五:仕途浮沉——仕途

弱冠趋朝意气多,
宦程坎坷岁时磨。
忽遭安史羁身苦,
幸得余生渡劫波。
虽有微瑕忠骨在,
亦怀大义素心和。
功名蹭蹬皆为梦,
唯剩诗章化玉珂。

解释
首联:“弱冠趋朝意气多,宦程坎坷岁时磨。” 王维弱冠之年,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满腔抱负踏入朝廷。“弱冠趋朝”生动地展现出他初入仕途时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姿态,那时的他,想必对前程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般的壮志豪情。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宦程坎坷”四字概括了他此后的仕途之路布满荆棘与艰难险阻。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不断遭受排挤、打压,政治理想难以顺遂实现,曾经的意气风发渐渐被消磨殆尽,岁月如同无情的砂纸,一点点磨平了他的棱角,徒留满心的沧桑与无奈,只能在这坎坷的宦海中随波逐流,挣扎前行。
颔联:“忽遭安史羁身苦,幸得余生渡劫波。” 大唐盛世的安稳表象被安史之乱无情打破,王维也未能幸免,“忽遭安史羁身苦”描绘了他突然被安禄山叛军俘获的遭遇,瞬间从原本的朝廷命官沦为阶下囚,失去了自由和尊严,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的折磨。而在被囚禁期间,更是发生了一件令他陷入两难困境的事情。叛军知晓王维在音乐方面的卓越才能,便以杀害他乐团中的众多乐人为要挟,逼迫他演奏乐曲。王维内心定是极度痛苦与挣扎,一边是自己的名节操守,一边是众多无辜的生命。最终,为了保全这些人的性命,他不得不屈从于叛军的淫威进行演奏。这一行为在后世引发了诸多争议,成为了他人生中难以抹去的一个污点。不过,命运的转折也悄然来临,“幸得余生渡劫波”,叛乱最终被平定,王维侥幸逃过一死,得以在余生中继续面对这场劫难所带来的后续影响。他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巨大改变,如同在惊涛骇浪中艰难航行,不断地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与评判,在自我救赎与世人眼光的双重枷锁下,努力度过余下的岁月,往昔的平静与荣耀再也无法重拾。
颈联:“虽有微瑕忠骨在,亦怀大义素心和。” “虽有微瑕”明确指向王维在安史之乱中被迫为叛军演奏之事。在那极端艰难的情境下,他为了保护乐团众人而被迫屈从,这一无奈之举违背了传统的忠义观念,成为其一生难以释怀的愧疚与被后人诟病之处。然而,这仅仅是其光辉人格中极为微小的瑕疵。“忠骨在”才是他内心的坚实基石。王维自踏入仕途,便一心为大唐效力,他的诗作中也多有体现对家国的热爱与关怀。在安史之乱前,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参与朝廷的诸多事务,尽忠职守。即使经历了这场几乎颠覆人生的变故,他对大唐的忠诚从未动摇。在内心深处,他始终坚守着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与信念,这份忠诚犹如暗夜中的烛光,虽微弱却从未熄灭。同时,“亦怀大义素心和”表明他不仅忠诚不二,更怀有超越常人的大义。他对世间万物怀有悲悯之情,在复杂的官场与尘世中,能以一颗包容的心看待世间的善恶美丑。他对文化/乊艺术的执着追求与传承也是其大义的体现,他的诗歌与绘画创作,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璀璨的一笔。而经历!了无数风雨洗礼后,他依然能保持“素心和”,即一颗平和纯净、不被世俗污浊所染的心。他在田园山水间寻找心灵的慰藉,用宁静致远的心态去化解人生的苦难与遗憾,在自我反思与沉淀中,实现了心灵的升华与超脱,继续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对大义与高尚品德的坚守,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坚守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尾联:“功名蹭蹬皆为梦,唯剩诗章化玉珂。” “功名蹭蹬”直白地说出他追求功名的道路充满挫折与困顿,无论他如何努力,都难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那些曾经渴望的功名利禄在现实面前都化为泡影,回首往事,仿佛一切都如梦幻泡影般虚幻不实,徒留满心的失落与怅惘。然而,命运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唯剩诗章化玉珂”高度赞誉了他在文学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尽管仕途不顺,但他留下的那些精美绝伦的诗章,却如珍贵的玉珂一般,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流传千古。他的诗歌以独特的意境、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为后世无数读者所传颂与敬仰。这些诗章不仅是他个人才华的结晶,更是他在精神世界里的不朽丰碑,让他在文学史上永远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也从侧面反映出文学具有超越世俗功名的永恒价值,即使政治上失意,精神文化的创造却能穿越时空,永远被铭记与珍视。

其六:暮年闲趣——晚年

晚岁悠然尘事远,
闲居僻壤意清嘉。
焚香默坐禅房静,
抚瑟轻吟雅兴奢。
松影竹声常作伴,
菊芳兰气漫相遮。
心倾翠麓寻幽境,
赋就华章韵若霞。

解释
首联:“晚岁悠然尘事远,闲居僻壤意清嘉。” 王维步入晚岁之后,远离了曾经喧嚣纷扰的尘世官场,生活节奏变得缓慢而悠然。“晚岁悠然”直接点明了人生阶段和此时的心境,“尘事远”则表明他与那些功名利禄、官场纷争拉开了距离,不再被世俗琐事所牵绊。“闲居僻壤”描绘出他居住在偏僻幽静之地,或许是山林间、田园处,这样的环境给予他内心的宁静。而“意清嘉”则是他内心感受的写照,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他的心情是清新、美好、愉悦的,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清闲与自在,开启了晚年生活的新画卷。
颔联:“焚香默坐禅房静,抚瑟轻吟雅兴奢。” 此联展现了王维日常生活中的两种典型状态。“焚香默坐禅房静”描绘出他在禅房之中,燃起香,静静地打坐。“焚香”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且富有仪式感的氛围,“默坐”体现他沉浸于内心的宁静与冥想,“禅房静”则强调周围环境的安静,没有外界的打扰,他在这样的空间里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澄澈与超脱。而“抚瑟轻吟雅兴奢”则转换到另一种富有诗意与艺术气息的场景。他轻抚瑟弦,轻轻吟唱,“抚瑟”这一动作优雅而富有韵味,“轻吟”则表现出他沉浸在诗歌与音乐的世界里,“雅兴奢”突出了他这种高雅的兴致是极为浓厚且丰富的,通过抚瑟吟诗来抒发情感、陶冶情操,尽情享受艺术带来的精神愉悦。
颈联:“松影竹声常作伴,菊芳兰气漫相遮。” 王维的晚年生活与自然紧密相连,“松影竹声常作伴”描绘出他周围的自然景象,松影摇曳,竹声沙沙,这些自然元素仿佛成为了他的伙伴。松树的挺拔、竹子的清幽,它们的影子和声音不仅是视觉与听觉上的存在,更象征着一种高洁、淡雅的品质,与王维的心境相契合,陪伴他度过一个个宁静的时光。“菊芳兰气漫相遮”则从嗅觉角度展现,菊花的芬芳、兰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相互交织、萦绕。菊花与兰花在中国文化中都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它们的香气营造出一种优雅、清新的氛围,仿佛将王维笼罩其中,让他进一步感受自然之美与生命的宁静祥和,体现出他在自然中汲取精神滋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
尾联:“心倾翠麓寻幽境,赋就华章韵若霞。” “心倾翠麓寻幽境”表达了王维内心深处对山林自然的向往与热爱。“心倾”表明他的情感倾向,“翠麓”即翠绿的山林,那里有着幽深的景致、清新的空气、丰富的自然生态,是他心灵的归宿与追求所在。他渴望走进山林,去探寻其中的幽静之美,寻找心灵的慰藉与灵感源泉。而“赋就华章韵若霞”则是他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与心境下的创作成果。他将自己在自然中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内心的情感通过诗歌创作表达出来,所创作的诗篇文采斐然,“韵若霞”形象地比喻他的诗歌韵味如同天边的霞光般绚丽多彩、富有魅力,不仅展现出他高超的诗歌创作艺术,也表明他的晚年生活因与自然交融、诗歌创作而变得更加充实、富有意义,他的精神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升华与丰富,其诗歌也成为他留给后世的珍贵文化遗产,让后人得以一窥他晚年的闲逸心境与深邃思想。

其七:诗风传承——后世影响

右丞诗格气清扬,
绘影摹声意趣长。
林麓烟霞凝画境,
田园鸡犬入华章。
才思俊逸禅机悟,
风致闲悠道韵藏。
后学仰瞻承妙笔,
素心追慕续遗芳。

解释
首联: “右丞诗格气清扬,绘影摹声意趣长。” “右丞”点明王维(王维曾任尚书右丞)。“诗格”指诗歌的品格、风格。“气清扬”形容王维诗歌的气质清新高雅,就像一股清泉,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绘影摹声”是说王维在诗中擅长描绘景物的影子、形态,以及自然的各种声音,他的诗能通过细腻的笔触让读者仿佛看到画面、听到声音。“意趣长”则强调其诗歌蕴含的意境和趣味深远悠长,让人在阅读之后,还能长时间地回味其中的妙处。
颔联: “林麓烟霞凝画境,田园鸡犬入华章。” 这一联具体展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林麓烟霞”描绘了山林和山脚之间,云雾与霞光交相辉映的景色。“凝画境”表示这样的景色就像是凝固成了一幅精美的画卷,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高超技艺。“田园鸡犬”勾勒出田园生活的场景,有鸡犬之声相闻,充满生活气息。“入华章”意思是这些田园景象融入到华丽的篇章之中,表明王维能把平凡的田园生活写得生动且富有诗意,让田园之景成为诗歌中精彩的部分。
颈联:“才思俊逸禅机悟,风致闲悠道韵藏。” 此联深入挖掘王维诗歌的思想内涵和风格特点。“才思俊逸”是说王维的才华出众,思维敏捷且高雅。“禅机悟”表示在他的诗歌中蕴含着许多禅意,能让读者领悟到禅宗的智慧和玄机。“风致闲悠”描绘王维的风格气质闲适悠然,就像一个悠然自得的隐者。“道韵藏”意思是他的诗中还蕴藏着道家的韵味,如追求自然、宁静等道家思想,这也体现了王维诗歌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尾联: “后学仰瞻承妙笔,素心追慕续遗芳。” “后学”指后世的学者、文人。“仰瞻”表达了后世之人怀着敬仰的心情瞻仰王维的作品。“承妙笔”是说后世之人想要继承王维那精妙的文笔,学习他写诗的技巧和风格。“素心追慕”是说怀着纯净、诚挚的心去追慕王维的诗歌境界。“续遗芳”表示延续王维诗歌留下的芬芳,也就是传承他的文学成就,让王维诗歌的精华在后世得以延续,体现了王维对后世文学深远的积极影响。

        王维:诗画双绝的大唐诗星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生于公元 701 年,卒于 761 年,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出身河东王氏,为太原祁县王氏后裔,家族底蕴深厚。王维在诗界地位崇高,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王维年少成名,聪慧过人,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张九龄执政时,王维得到提拔,官至右拾遗。安史之乱中,王维被迫接受伪职,乱平后因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而获赦,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他的趣事流传甚广,如“妙语得姻缘”,因诗画才艺出众,被玉真公主赏识,得以在仕途与诗坛崭露头角。
         王维代表作有《山居秋暝》《鸟鸣涧》《使至塞上》等。其诗作风格独特,前期诗歌豪迈奔放,后期则以清新自然、空灵静谧的山水田园诗为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深远。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雄浑笔触勾勒塞外风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用细腻笔触描绘山林幽景。
        他的后世影响深远,其山水田园诗开启了唐代诗歌新境界,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被后世诗人广泛学习与模仿,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性格温和、内敛,精通佛学、音乐、绘画等多领域知识,将这些融入诗歌创作,以一颗禅心观照自然与人生,使诗歌富有哲理与禅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超凡的人生境界。

       赏析:这组咏王维的七律组诗,从多个维度对王维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刻画与赞誉,展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与深刻的理解。

其一“名门雅士——身世”,首联追溯王维出身名门太原王氏,家族底蕴深厚,为其成长奠定文化与地位基础。颔联描绘他年少于蒲州崭露头角,后在京都与贤士交游并创作华章,开启独特艺术境界。颈联强调其自幼精音律且家学熏陶,使其才情尽显并在文学艺术道路快速成长。尾联则展现他凭借才华与家族助力仕途顺遂,英气勃发志存高远,让读者对王维早期经历与气质有清晰认知。

其二“禅韵诗心——性情”,首联揭示王维内心禅定致胸襟豁达,诗韵清雅。颔联体现他对尘世纷扰与功名的超脱淡然态度,受禅学影响显著。颈联通过临古渡、步芳洲的行为,侧面烘托其喜好宁静、善在自然中感悟并融入创作的性情。尾联总结他将释理与情感融合达到妙境,于烟霞深竹间忘却千愁,其诗歌也因之空灵深邃。

其三“诗画双绝——才情”,首联精准点出王维诗画交融的高超技艺,诗有画境令人沉醉,画含诗意使雅士惊叹。颔联以翠影幽篁与黄沙孤塞两种典型景象,展现其诗画题材多样及对不同景观的出色描绘,且佛禅气息不受场景局限。颈联深入挖掘其作品意趣源于禅心,诗句风华逸韵十足。尾联升华主题,高度肯定他在书画与诗坛的崇高地位,为后世树立典范。

其四“山水知音——游历”,首联直抒王维对胜境的钟情与在林泉间的快意悠然,尽显对山水田园的向往。颔联借“三湘”“荆门”之景,暗示他游历广泛且能将所历融入诗歌,使水乡画卷跃然纸上。颈联描绘辋川等地的宁静清幽成为他心灵栖息处,可隐世愁。尾联化用经典诗句,突出他寄情翠岭探寻自然意趣,其对山水意境的捕捉与表达精妙绝伦。

其五“仕途浮沉——仕途”,首联鲜明对比王维弱冠时的意气风发与后来宦途的坎坷磨难,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令人感慨。颔联叙述安史之乱被拘的遭遇及余生面临的困境,叛军要挟演奏一事成为其人生污点。颈联辩证看待,虽有微瑕但忠骨仍在,且心怀大义、素心平和,经历磨难后实现心灵升华。尾联感慨功名成梦,而诗章如美玉流传千古,体现文学超越功名的永恒价值。

其六“暮年闲趣——晚年”,首联点明王维晚年远离尘事,闲居僻壤心境悠然清新。颔联呈现他在禅房焚香默坐与抚瑟轻吟的两种生活状态,修身养性且雅兴浓厚。颈联描绘松竹菊兰相伴的自然景象,他与自然和谐共生,汲取精神滋养。尾联表达他倾心翠麓寻幽境并创作华章,韵若霞彩,使晚年生活因自然与创作而充实有意义。

其七“诗风传承——后世影响”,首联评价王维诗格清新高雅,绘影摹声意趣悠长。颔联具体展现其山水田园诗中林麓烟霞如画、田园鸡犬入诗的特色。颈联深入剖析其才思俊逸且悟禅机,风格闲悠藏道韵,内涵丰富。尾联强调后世对他的敬仰与追慕,传承其文学成就,足见王维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整组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每一首都围绕王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展开,合起来则完整地呈现出王维的一生、性情、才华、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影响,用词精准,对仗工整,意象丰富且富有表现力,是一组不可多得的佳作。










上一篇:嫦娥湖
下一篇:悼叶嘉莹先生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我敬李白一杯酒 2024-11-27 20:23 +1
吕仁龚 2024-11-26 21:56 +1
银山夕钓 2024-11-26 20:26 +1
观自在/可大 2024-11-26 19:16 +1
宽龍 2024-11-26 16:52 +1
太湖石 2024-11-26 15:43 +1
东方.启明星 2024-11-26 13:01 +1
+1
3969°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