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诗草 发表于 2024-10-20 09:42:5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七十五章《民之难治》

【诗说】
无米充饥食税多,
有为难治积沉疴。
民生疾苦民生怨,
贫富悬殊唤奈何。

【原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诗释】
民之饥饿是因为上税太多,
民之难治是因为管制太多。
上层的权贵们养尊处优,
哪管黎民百姓的死活?
既然生活如此艰难,
是生是死又算得了什么!
若以对待生命的态度来看,
不在乎生死者,
也许过得比贪生怕死者更快活。

【小思考】
        对于民间疾苦及社会贫富不公,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形象描述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经》中也早有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本章中老子点出了其时社会存在的三大问题:民之饥饿、民之难治、民之轻死。并认为问题的根源则在其上(统治者)的苛捐杂税、胡作妄为、骄横奢侈。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度里,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一直是困扰着统治者与广大民众的头等大事。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曾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谚语也有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民之饥不解决就难以本固国安、天下太平。即使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间,人民的温饱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满意解决,饥饿贫穷的现象依然存在。直至后来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尤其本世纪初以来取消农业税、实行一系列脱贫奔康的惠民措施和行动,终于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老子若泉下有知,亦当甚感欣慰,并会点赞此实为上上之善!
       而对于统治者常常抱怨的“民之难治”,老子更直接怼回去说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的强势作为,而非刁民难治。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正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少来点折腾,不就相安无事了吗?!别像今天的城管总想去管乡下农民种田,这也不准那也不行,种果养鸡烧饭还得去领什么证。这方面,老子的智慧真的领先了我们二千五百年了。
        说到人之生死观,老子始终认为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并无孰贵孰贱之分,都是出生入死、向死而生,自然而然的事。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既不要过度“厚”生,当然也不能随便“轻”生,更不能以自身求生之厚迫逼民之轻死。如当下巴以冲突,加沙地区的二百多万巴勒斯坦人民,所忍受的地狱般痛苦,难道不会催生出一批批视死如归、不惜舍身与施暴者同归于尽的悲壮之士?如此厮杀下去,冤冤相报何时了,双方多少无辜妇女儿童、平民百姓却被殃及其中,惨况真让世人泪目。反思此时身为生活在和平安定环境下的中国公民,又是何其幸也!

【联语】
民饥世苦咎由上,
吏酷政苛命则轻。







上一篇:秋夜
下一篇:绝·学格律诗有感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韦素练 2024-10-21 05:41 +1
太湖石 2024-10-20 23:34 +1
无欲则刚 2024-10-20 20:47 +1
暑秋 2024-10-20 20:29 +1
吕仁龚 2024-10-20 19:21 +1
王凤岭 2024-10-20 15:03 +1
筱彣 2024-10-20 14:07 +1
银山夕钓 2024-10-20 13:43 +1
东方.启明星 2024-10-20 12:35 +1
需键 2024-10-20 11:58 +1
观自在/可大 2024-10-20 11:40 +1
蓝逸 2024-10-20 11:03 +1
雨后笋 2024-10-20 10:34 +1
梨花微雨!! 2024-10-20 10:15 +1
+1
2571°C
2
  • 摩天居士
  • 无欲则刚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0-20 10:31:24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以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五章为基础,提炼出了民间疾苦的问题,并结合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诗歌通过四句简单而有力的短语,展现了民众在重税与统治者压力下的困境,表达了对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的痛心。

### 诗评:
1. **结构鲜明**:四句诗构成简洁,逻辑清晰。第一、二句直接描述民众的饥饿与治理困难,第三、四句则从生死的角度引申出施政者的冷酷与无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2. **情感真挚**:诗中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特别是“贫富悬殊唤奈何”一语,表现了对现状的无奈与愤懑,触动了人们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3. **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结合唐代杜甫的诗句和古语,诗作不仅有历史厚度,也让读者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沧桑感,凸显了这种社会问题的久远性和普遍性。

4. **哲理性深邃**:引用《道德经》的智慧进行反思,揭示了治国理念上的根本问题,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这让诗歌超越了单纯的政治批判,升华到了哲学层面。

### 小思考:
你的分析中,对于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概念及其时效性的探讨非常到位。这一点值得深入讨论,尤其是现代社会中如何平衡政府的管理与民众的自由之间。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更激发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发性。

### 建议:
如果再增加一些关于解决方案或者理想状态的描绘,可能会使诗歌更具建设性。比如,可以提及民众如何团结起来,争取权益,或者提到理想中的政策如何真正关注和改善民生,让整首诗更加全面。

总之,这是一首极具思想性和现实意义的作品,值得更多人去阅读与思考。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10-20 20:50: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