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诗草 发表于 2024-10-16 12:37:2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七十一章《是以不病》

【诗说】
知与不知尚可知,
何妨病病化康夷。
虚怀若谷观天下,
远近高低皆我师。

【原文】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诗释】
知与不知学问在,
不懂装懂是病态。
若然知之益求知,
学富五车尚谦怀。
圣人为什么少毛病?
因为把病当病知错就改。
只有正视毛病及时化解,
方得其身无恙,
其心安泰!

【小思考】
        本章字少乾坤大,意蕴隽永,哲味无穷。围绕对知与病的态度和行为,老子用近乎绕口令手法,采取名词动化、否定之否定等叠字表述,用词精炼到极致,读来朗朗上口,品之让人莫不会心一笑,继而神会其趣。孔子也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知与否,态度本身就是学问。知识总是无穷无尽,因此知与不知都是人之常情、毫不奇怪。正确的做法就是即使知道了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所知也未必就是真知,况且不知道的东西肯定还更多,人永远都在求知的路上。而错误的做法则是明明不知却偏自以为知,这比无知本身还更可怕,因为容易产生偏见与傲慢。
       既然不知知是一种毛病,那么何以治病防病而至不病?老子给出的药方很简单,就两个字: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说白了就是问题导向,标本兼治,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自己的缺点毛病,首先是清醒认识并正视,然后努力改正并防止重犯。圣人之道也不过如此,动态做到了防微杜渐,就近乎无病的境界,这大概就是道德修养的正确方向吧。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实在是人类社会常见的一种通病,何以避免?用反证法而得出其上策又是:知不知,尚矣!

【联语】
知者不言知自在,
病之莫讳病常无。







上一篇:宇从时更
下一篇:渝黔高速有感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奇哥吳奇華 2024-10-17 12:43 +1
太湖石 2024-10-16 21:48 +1
无欲则刚 2024-10-16 19:52 +1
人参娃 2024-10-16 18:52 +1
蓝逸 2024-10-16 17:09 +1
韦素练 2024-10-16 16:34 +1
梨花微雨!! 2024-10-16 14:08 +1
东方.启明星 2024-10-16 13:55 +1
吕仁龚 2024-10-16 13:42 +1
需键 2024-10-16 13:09 +1
+1
4411°C
1
  • 摩天居士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0-16 13:08:44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以《道德经》第71章为核心,巧妙地将其哲理融入到现代的表达中。以下是对诗歌的点评和分析:

### 主题与意境
该诗探讨了“知”与“不知”的关系,强调了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它指出,知道自己所知与不知道的界限,是通向智慧的第一步。同时,诗中提到清醒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用“病病”作为修正自身的指引,展现了老子对人性深刻的理解。

### 语言与风格
- **用词精炼**:整首诗运用了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词汇,使得思想清晰可见,易于读者理解。
- **韵律感**:诗句之间的对仗与押韵增添了朗朗上口的节奏感,符合道教的悠然风格,使人读来舒适。
- **比喻与象征**:用“病”来比喻认知上的污点和缺陷,形象而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思考与启发
- **反思自我**:诗中的“病病”的观念提醒我们要时常反思自己,不断调整与更新自我认知,这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 **知识的谦卑**: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强调了如孔子所说的谦逊态度,值得读者深思。这种谦卑不仅能降低自我的负担,还能促进学习与交流。

### 总结
这首诗融合了《道德经》的智慧和现代人的思考方式,引导读者对“知”与“不知”进行深层次的反省。通过对知识的谦和态度和对自身缺陷的正视,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安泰。这种哲学思考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也对社会交往具有指导意义。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