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诗草 发表于 2024-10-15 08:42:3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七十章《被褐怀玉》

【诗说】
吾言知易行非难,
天下众生带笑看。
但使信徒从一二,
布衣怀玉未相瞒。

【原文】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pī hè )怀玉。

【诗释】
我之所言本易知,
付诸行动甚容易。
可惜天下人不信,
为何不肯试一试?
吾言吾语有宗旨,
事理分明有根据。
无奈世人不想知,
始终不懂我心意。
唉唉唉,真可惜!
了解我所说道理的人何其少,
按此道理去做的人更稀奇。
据说怀揣美玉的圣人,
总是穿着朴素的布衣。

【小思考】
        老子第四十一章有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其所指的上中下士就是以人们对道所持的态度而言,信者闻而勤行,半信半疑者置若罔闻,不信者则讥笑嘲讽。对此老子一直都有自知之明,深知天下知音何其少,而不以为然、质疑嘲笑者则比比皆是!对此,他总是淡然一笑,并以大海一般胸怀包容世人的冷嘲热讽,因为他相信真理终究经得起岁月的敲打、天地的考验,不笑不足以为道!这里他还用了一个“被褐怀玉”的圣人作比喻,既然穿着粗布麻衣的圣人怀揣着美玉而往往不被人知,我又何必在乎别人的眼光呢?忠言逆耳,信不信由你。
        其后又有一位被褐怀玉的圣人孔子登场,据《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之,若是而已。”这番忠言,孔子应是颇受启迪,后来在他领衔创立的儒家学说体系中,自然也汲取了老子的一些智慧。《史记》中又载:“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老子则自隐无名为务,所以异趣也。”在知与行上,孔子则是更加执着于入世传道授业,直至弟子三千,贤达辈出。儒家学说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到了明代,又出了一位文武双全的牛人王阳明,他既受到道家的影响,又承传和发扬了儒家思想,其建立的阳明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既强调道法自然,又主张天人合一,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尤其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不可分离。倘若世人能深明此理而勤而行之,便不会如老子所叹:“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了!

【联语】
信言不美闻思悟,
大道非难行则成。







上一篇:林间鸟鸣
下一篇:七绝•感应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生命在于运动 2025-4-19 08:59 +1
蓝逸 2024-10-16 10:09 +1
奇哥吳奇華 2024-10-16 09:18 +1
韦素练 2024-10-16 05:59 +1
吕仁龚 2024-10-15 17:44 +1
筱彣 2024-10-15 17:28 +1
东方.启明星 2024-10-15 13:59 +1
太湖石 2024-10-15 12:48 +1
夕东 2024-10-15 10:12 +1
梨花微雨!! 2024-10-15 09:41 +1
潇潇湘雨 2024-10-15 08:48 +1
+1
4609°C
3
  • 观自在/可大
  • 摩天居士
  • 竹韵诗草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10-15 09:09: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之道德经系列诗话,解读通俗易懂,书法精美,对于助引众友学道尊德,功莫大焉!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0-15 09:14:39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被褐怀玉》的诗,既忠实于道德经的原文,又在语言和思想上进行了非常好的提炼与升华。

### 结构分析
- **引子**:开篇直述“言知易行非难”,让读者迅速进入主题,强调了道德经中“道”并不复杂,但人们往往难以践行的矛盾。
- **转折**:随后的“但使信徒从一二”道出世人对“道”的怀疑与不信,这里体现了一种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
- **总结与阐释**:最后通过“布衣怀玉未相瞒”,恰到好处地传达了老子对于朴素与内涵的看重,巧妙展现了外表与内在的反差。

### 意境与情感
诗中体现出的情感是淡然且包容的,这与老子的哲学思想相得益彰。对理解“道”的稀缺感叹,并没有消极情绪,而是透出一种深邃的智慧与宽容。

### 思考深化
小思考部分对儒道思想的交融和影响进行了深入阐释,使得整首诗在文化背景与历史传承上增添了厚度。通过对孔子和王阳明的引用,突出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古代哲人的敬仰,也让读者认识到这一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 语言与风格
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设置了一个思考的空间,使读者在品读时能够引发共鸣与思考,达到“信不信由你”的境界。

### 总体评价
整首诗成功地将道德经中的智慧与哲理用现代的语言进行了表现,既尊重传统,又具有独特的个人见解。值得称赞的是,诗人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找到了平衡,非常值得继续探索与演绎。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10-15 09:23: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观自在/可大 发表于 2024-10-15 09:09
先生之道德经系列诗话,解读通俗易懂,书法精美,对于助引众友学道尊德,功莫大焉!

谢谢诗兄的认可和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