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诗草 发表于 2024-10-2 10:17:3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

【诗说】
治国用兵凭正奇,
安平天下计何施?
法苛民苦滋昏乱,
无事反成自化时。

【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诗释】
治国凭正策,
用兵有奇谋,
欲安天下应以无为之道。
问我何以了此道,
一一说来见分晓:
一来天下忌讳多,
人民贫困苦难受;
二来民间利器多,
国家昏乱人好斗;
三来人们技巧多,
荒唐怪事少不了;
四来法令细如毛,
盗贼反而满街跑。
因此圣人说得好: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一切顺其自然,
何须你来说教?!

【小思考】
        政者正也。以正治国,应是政治的本旨。荀子在《天论》中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治国理政,顺天应人,是有其一定规律可循的。老子始终是和平主义者,一贯反对强权霸道,认为无论内政外交,皆以不干涉、少滋事为宜,与后面章节说到的“治人事天,莫若啬(从简省约)”、“治大国,若烹小鲜(意为不折腾)”、“大国者下流(谦居江河下流)”均是对“以无事取天下”观点的进一步论证。当下世界并不太平,又是多事之秋:俄乌冲突,中美博弈,金融危机,科技争霸,似乎总是难解难分。借鉴老子智慧,能否有些许启迪?现实看似很难!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就在最近,东方文明大国的一番劝和促谈,竟能促成两个有千年历史仇怨的中东大国沙特和伊朗握手言和,似又说明只要方向正确,顺应潮流,和平的曙光也会出现。
        本章则主要讲述国家内政和社会管理上三无一好(无为、无事、无欲、好静)的圣人之道。既是圣人之道,则多属美好的理想而已,常人难以企及。但理想往往来之于现实的困顿和思考,老子所列举的四种现象,在今天的大千世界里,是否也可找到例证呢?例如: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此事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不正是有此困境吗?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为了生存冒着坐牢风险签下分田到户契约,开启了农村放权改革,从而冲破了姓社姓资的忌讳,后来得到邓小平的肯定并推向全国,人民逐步摆脱贫穷走向小康。又如:民多利器,而国家滋昏。利器可以是刀枪,也可以是一切图利的器具,如果任其泛滥成灾,社会的秩序和治安就会令人担忧。继而: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似乎在古今中外的现实中也屡见不鲜,当下打着金融创新旗号、披着法令外衣的一些行径,可能就是巧取豪夺的江洋大盗所为。因此老子认为上善的管理者应是“太上,下知有之。” (见第十七章)老百姓只知道他的存在,而不受他过多干预。“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由此可见,民主与自由,本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老子算是比较早的倡导和启蒙者了。

【联语】
我若无为民自化;
天应有道国相安。







上一篇:拜洞府财神庙
下一篇:国庆节参与志愿服务有感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老黑鱼.烟过成诗 2024-10-3 06:58 +1
韦素练 2024-10-2 18:32 +1
夕东 2024-10-2 12:49 +1
太湖石 2024-10-2 12:27 +1
杨文武 2024-10-2 11:36 +1
筱彣 2024-10-2 11:31 +1
奇哥吳奇華 2024-10-2 10:23 +1
梨花微雨!! 2024-10-2 10:23 +1
吕仁龚 2024-10-2 10:20 +1
+1
2273°C
1
  • 吕仁龚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10-2 10:20: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祖国繁荣昌盛,祝国庆快乐同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