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5-10-27 08:38:1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折花阁主 于 2015-10-27 08:44 编辑
这里很是感谢蓝竹的指教,以下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以共同进步。中国人自古就有重阳登高的习俗。首选当然是登山。唐宋人喜欢重阳登山,有许多诗词流传于世。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登过玄武山,写有《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王维有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好友孟浩然登过襄阳的兰山,他在《秋登兰山寄张五》诗中说:“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此外,杜牧登齐山,南唐词人徐铉登落星山,苏轼登浮云岭,辛弃疾登带湖篆冈,戴复古登黄鹤山……
重阳登楼也是古人的最爱,一点也不逊于登山。亭台楼阁多建山上,建在平原的成了制高点,这样登楼就等同于登高了。
南朝的江总写过一首《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算是为“重阳登楼诗”的开了先河。唐代长安有两座名亭,一是曲江亭,一是临渭亭,唐朝皇帝们多好文艺,把朝臣们聚在这两处做诗,《全唐诗》里有好多这样的“重阳应制诗”,著名诗人宋之问、武元衡、李沁、权德舆、韦安石、崔元翰等都曾参加过,就连唐高宗李治、唐肃宗李亨、唐德宗李适也在这“重阳诗会”里留下过篇章。
杜甫著名的七律《登高》,就写在重阳登白帝城高台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千载后读之,犹让人动容。“驴友诗人”李白曾登荆州落帽台,想起晋朝孟嘉在此落帽赋文之事,心潮澎湃,接连写出《九日龙山饮》、《九月十日即事》两首五绝。李白重阳还上过巴陵城(岳阳),写下《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王勃登蜀中望乡台,白居易登巴台,独孤及登苏州南楼,苏轼登黄楼,陈师道、姚云文登戏马台。晚清时,北京重阳登高之地还有陶然亭、蓟门烟树和八大处。可以说,古人于登楼和登山,其实并重。
除了登山和登楼,古人还喜欢去寺庙登高。古人笃信佛教和道教,古代寺庙多选址在名山大川,而且寺庙多有佛塔等建筑,便于登高。
唐朝诗人宋之问、樊忱、卢藏用、崔日用等人都写过重阳登慈恩寺浮图的应制诗。浮图即是佛塔。《东京梦华录》里说,北宋开封人重阳登高一般选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岗和独乐冈,其中仓王庙列首位。清初,北京重阳登高则多选阜成门外的五塔寺和法藏寺。特别注明:以上资料参见中新网古傲狂生的文章《古人重阳节去哪登高?山、楼和寺庙》


主题

好友

946

积分
发表于 2016-5-9 09:18:0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重阳是五律吗?律诗的要求是用字不重复,ABAB,      AABB.   句型出外。这首诗第四句与第七句重复用字。       不复合律诗规则,多有得罪楼主了,见谅。

主题

好友

644

积分
发表于 2016-5-9 11:47:13 |显示全部楼层
重阳易思乡,思乡情绵长,举首望橘黄,低头泪两行,好诗赞一个
发表于 2016-5-9 20:21:39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重阳一首好诗,大赞,同时问好阁主!
发表于 2016-5-9 20:37:59 |显示全部楼层
最是多感,却怕登楼!诗写的赞!
发表于 2016-5-10 21:37:28 |显示全部楼层
思乡情伤!
发表于 2016-5-13 20:02:33 |显示全部楼层
枫叶飘飘 发表于 2016-5-9 09:18
这首重阳是五律吗?律诗的要求是用字不重复,ABAB,      AABB.   句型出外。这首诗第四句与第七句重复用字 ...

小作不是律诗,是古体诗。感谢关注和探讨。
发表于 2016-5-13 20:19:58 |显示全部楼层
青云书社 发表于 2016-5-9 11:47
重阳易思乡,思乡情绵长,举首望橘黄,低头泪两行,好诗赞一个

青云高才,感谢关注和雅和。。
发表于 2016-5-13 20:21:04 |显示全部楼层
寻香客 发表于 2016-5-9 20:21
欣赏重阳一首好诗,大赞,同时问好阁主!

感谢寻香关注和评析,同向你问好。
发表于 2016-5-13 20:23:05 |显示全部楼层
思乡之情溢于纸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