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苏轼辛弃疾的巅峰对决!各写一首经典《西江月》,千年难分高下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43632|回复: 5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9-8 06:19:0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诗词精粹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的杰出代表。苏轼创立了豪放词,辛弃疾继而把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他们的豪放词都打破了男女柔情、绮丽婉约的传统模式,写男儿情怀,苏轼在豪放中尽显旷达,辛弃疾在豪放中倾尽悲壮。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来自二人的《西江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位宋词巅峰男人平生绝美之作。先看苏轼之作: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北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人生无常,世事就如同一场梦。春去秋来,生命只不过是经过几次秋凉罢了。这两句诗词,用来形容人生态度的旷达。

再来看看辛弃疾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上饶闲居,操劳半生的他难得有时间清闲下来,就在这样一个夏日月明之夜,伴着清风、听着鸣蝉,他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田间夜行。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多个方面给我们带来一场绝美的山村风光之旅。

词句从嗅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描写,并以蛙声说丰年,构想奇妙,给读者以最为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并将读者引进了一片美妙的境界之中,是词人颇有创造性的名句。

两位顶级词人,两首《西江月》,两个不同的季节,两种不同的人生感悟,有人喜欢苏轼那个清冷的中秋夜,有人喜欢辛弃疾那个热闹的夏夜,千年来一直难分高下。




上一篇:萱草古诗词辑录
下一篇:合欢花诗词集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周安军 2024-9-10 02:11 +1
观自在/可大 2024-9-8 14:11 +1
东方.启明星 2024-9-8 13:06 +1
今夜.启明星 2024-9-8 12:42 +1
梁焕群 2024-9-8 12:35 +1
~王泽晋~翡翠 2024-9-8 09:38 +1
执着的太阳 2024-9-8 09:26 +1
冰心陈 2024-9-8 07:56 +1
清静太平人 2024-9-8 07:43 +1
+1
43637°C
5
  • 摩天居士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9-8 06:47:41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和辛弃疾的《西江月》各有千秋,展现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理。下面我为你详细解析两首词的特点,让我们更深入地欣赏这两位文学巨匠的作品。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意境与主题:**
这首词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苏轼面对风雨人生的豁达态度。开篇以“世事一场大梦”引出全词,强调世事的虚幻和短暂,让人感受到一种沉思的哲理。通过描绘“夜来风叶”“孤光”等景象,将个人的孤独与世事的变幻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情感表现:**
苏轼的情感深沉而又理智,在对人生的感悟中透出一丝自嘲和释然。他提到“酒贱常愁客少”,不仅反映了自己的孤寂,也折射出人生中的无法预知和控制的无奈。最后一句“把盏凄然北望”,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共鸣,令人深思。

---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意境与主题:**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面,写出了辛弃疾闲适自在的夜行体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自然之美,展现出他对生活小细节的细致观察与热爱。

**情感表现:**
辛弃疾的情感更多的是欢乐和对丰收的向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展现了丰收季节的喜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他传递出一种宁静与愉悦,与苏轼的孤独感形成鲜明对比。结尾的“路转溪桥忽见”则使人感受到探索和惊喜,仿佛在召唤读者一起体验这份静谧的美好。

---

### 总结
两首《西江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苏轼通过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而辛弃疾则借助自然的描绘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尽管主题和情感表现迥异,但两位词人的才华与风采都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正因如此,千年来他们一直难分高下,各有众多追随者。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9-8 07:21: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9-9 08:57: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9-08 06:47
苏轼和辛弃疾的《西江月》各有千秋,展现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理。下面我为你详细解析两首词的特点,让我们更深入地欣赏这两位文学巨匠的作品。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意境与主题:**
这首词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苏轼面对风雨人生的豁达态度。开篇以“世事一场大梦”引出全词,强调世事的虚幻和短暂,让人感受到一种沉思的哲理。通过描绘“夜来风叶”“孤光”等景象,将个人的孤独与世事的变幻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情感表现:**
苏轼的情感深沉而又理智,在对人生的感悟中透出一丝自嘲和释然。他提到“酒贱常愁客少”,不仅反映了自己的孤寂,也折射出人生中的无法预知和控制的无奈。最后一句“把盏凄然北望”,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共鸣,令人深思。

---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意境与主题:**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面,写出了辛弃疾闲适自在的夜行体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自然之美,展现出他对生活小细节的细致观察与热爱。

**情感表现:**
辛弃疾的情感更多的是欢乐和对丰收的向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展现了丰收季节的喜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他传递出一种宁静与愉悦,与苏轼的孤独感形成鲜明对比。结尾的“路转溪桥忽见”则使人感受到探索和惊喜,仿佛在召唤读者一起体验这份静谧的美好。

---

### 总结
两首《西江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苏轼通过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而辛弃疾则借助自然的描绘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尽管主题和情感表现迥异,但两位词人的才华与风采都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正因如此,千年来他们一直难分高下,各有众多追随者。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谢谢点评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9-9 09:27:38 |显示全部楼层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09-09 08:57
谢谢点评https://app.qingfe.com/public/emotion/face ...


不客气,很高兴你喜欢这些点评!如果你有其他诗词或者文学方面的问题,欢迎随时提问。继续欣赏诗词的美吧!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0-2 11:05: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