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杜甫的天平上,一边是满城冠盖,一边只有李白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46402|回复: 7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8-30 06:18:4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杜甫大全

大唐盛世里,几乎人人都爱李白,可杜甫的爱却是不同的,不仅爱“诗无敌”的大唐谪仙,也爱“搔白首”的寂寞斯人。当李白意气风发、寻仙五岳时,他泼一点冷水,送一份劝诫;而当李白蒙上“从逆”的罪名,“世人皆欲杀”时,他又坚定地站在李白身边。

与君同传万古名——杜甫心目中的李白

说起大唐盛世,我们想到的,除了广阔疆域、巍峨宫阙之外,更多的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们。那是属于诗人的时代,群星汇聚,灿若星河。李白与杜甫,则是其中最闪耀的两颗,他们本在自己的轨道中运行,却因为因缘际会,相遇在大唐盛世的荣光中。

这实在是一件值得铭记的事。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曾这样说过:“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的确如此。这是诗仙与诗圣的会面,是两颗恒星光芒万丈的相遇。但今天,我暂时把那些“伟大”“星辰”的字眼先拿掉,且把他们看作两个普通人——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杜甫,遇见了刚刚离职的文艺中年李白,两人一拍即合,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按照主流观点,李白和杜甫的同游,一共有三次。前后一共也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却改变了杜甫的一生。杜甫写了十一首诗赠给李白。大致按照时间顺序,为《赠李白》(“二年客东都”)、《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冬日有怀李白》《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春日忆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天末怀李白》《梦李白二首》《不见》,提及李白的诗作则更多,其中不少都是杜集中的名篇。

李白在杜甫心目中的分量,由此可见一斑。

这一次,我们从杜甫的视角,重现一遍与李白的相遇、相知、相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文学史上“双星相会”的奇观。它是李白浪漫人生中的一首插曲;而对于杜甫,则是一场漫长而奇妙的遇仙、追仙、画仙、梦仙之旅——对于杜甫,李白确实是如神仙一般的存在——贯穿了他的生命,砥砺了他的成长。

遇仙
  
那是天宝三载(744年)的夏天。

这一年,贺知章离开长安,王忠嗣大破突厥,安禄山当上了范阳节度使。

这一年,李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李白刚刚被赐金放还,名满天下。而杜甫则是一个初入文坛的新秀。

两人相会的地点是东都洛阳。

李白到洛阳,是路过,目的是游览东都的名胜,拜访好朋友。杜甫在洛阳,是寄人篱下、寄居于姑父家里。他的姑姑这时已经去世了,杜甫留下来,目的是想着结交一些人脉,为未来出仕做官做准备。

两个不算得意的人,因诗歌之名,就这样一见如故。至于两人到底去了哪些地方,见了哪些人,已无从考证。可以想象的是,在洛阳这个繁华都会里,两人少不了酒肆买醉,登高赋诗,过得很是逍遥。

那时的李白,论风采,神仙中人;论做派,豪气干云;论诗才,惊神泣鬼。说他是从天而降的一道光,照亮了杜甫苦闷而平庸的生活,也绝不算夸张。

到了分别时,两人相约秋天在梁园见面:“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杜甫《赠李白》)而后李白转过身,洒脱地走入云山。而杜甫则留在尘俗中,目送李白走远。他的心情肯定是既不舍,又期待的——期待李白从仙山回来,带着几株仙草,一壶琼浆,再给自己讲一讲仙界的奇遇。

几个月后,两人便如约在梁宋重逢了。一起登高赋诗,借古喻今,好不自在。后来另一位大诗人高适也加入了队伍。三人携手同游,“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杜甫《遣怀》),为文坛留下了一段佳话。

此时,李白心中有了一个新计划——他准备去王屋山寻访华盖君。

对于李白而言,这个计划不仅是寻仙,还是一场寻心之旅。为什么这么说呢?李白心中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寻找到神仙世界,“浮四海,横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渺茫”(《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和普通人寻仙不同,李白心中,自己本就是仙,“道成本欲去”(《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只因不愿辜负“苍生所望”,才不得不混迹名利场,误了归仙之期。可惜,长安三年,李白不仅没能实现“济苍生”的理想,还落了个赐金放还的结局。“求官”理想破灭,“求仙”之路便重提上日程。李白此去的目的,是寻访久违的道友、久违的仙山,也去寻找自己心灵的平静归宿。

李白一生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少年时代就曾访道于蜀山之中。赐金放还后不久,便在齐州紫阳宫正式受箓入道,从此“身在方士格”(李白《草创大还,赠柳官迪》)。周围好友中元丹丘、吴筠等都是道门中人。因而,李白眼中的神仙境界,不是不可到达的彼岸,而是一种来处与归宿。他所欠的,并非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而只是一个契机。这个契机不在旁处,而就在他心中。安顿好此心,便能倦鸟投林、游子归家。

杜甫要做的,便是陪李白一程。对求仙这件事,他本质上是不太信的,他信的是李白这个人。李白要寻仙也好,归家也罢,他都跟随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讲,王屋山之行也是杜甫的寻仙之旅。只是他寻找的,不是天上神仙,而是人间谪仙。




上一篇:学诗必知:诗词的二十四种修辞手法
下一篇:8首奇葩诗词,让你从头笑到尾,第四首最奇葩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兰兮风扬 2024-8-31 21:31 +1
帝子今何在 2024-8-30 14:18 +1
东方.启明星 2024-8-30 12:55 +1
今夜.启明星 2024-8-30 12:29 +1
观自在/可大 2024-8-30 12:04 +1
正隆 2024-8-30 11:32 +1
宽龍 2024-8-30 07:52 +1
梁焕群 2024-8-30 07:33 +1
周天明 2024-8-30 07:22 +1
潇潇湘雨 2024-8-30 07:07 +1
嘉言懿行 2024-8-30 06:30 +1
何文富 2024-8-30 06:28 +1
+1
46409°C
7
  • 何文富
  • 闲云孤鹤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8-30 06:28:1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好诗佳作拜读了
发表于 2024-8-30 06:28:3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迷李白,诗流万古芳。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8-30 06:54:26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文字深刻探讨了杜甫与李白之间的友谊和文学上的相遇,展现了两位诗人在盛唐时期的契合与差异。以下是一些要点和分析,供你参考:

1. **历史背景与人物关系**:杜甫和李白都生活在大唐盛世,直面着一幅繁华与落寞交织的画面。他们的相遇不仅是历史事件,更是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碰撞。杜甫对李白的仰慕和理解,显示了他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心灵归宿的渴望。

2. **个体与理想的碰撞**:李白代表着一种浪漫的追求和自由精神,他的寻仙之旅反映了对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为现实,他在向李白学习的同时,也试图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个体性格的差异使得他们的关系非常丰富,既有相互欣赏,又有各自的追求。

3. **文学成就与表达**:杜甫在其诗作中多次提及李白,这显示了李白在杜甫心目中的重要性。通过诗歌,两人不仅传递情感,也把自己在这个时代的感受记录下来,构建了一种跨越时间的文学对话。

4. **寻仙之旅的象征意义**:王屋山之行代表的不仅是李白个人的追寻,也是杜甫价值观的一次扩展。虽然杜甫对寻仙持怀疑态度,但他愿意跟随李白,这表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诗歌理想的追求。

5. **总结与思考**:杜甫与李白的友谊,是时代的缩影,也是个体追求的体现。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思考,在繁华背后,如何面对自身的孤独与理想。正如杜甫所言,与君同传万古名,二人的诗篇也因此永流传,为后世所铭记。

整段文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两位伟大诗人的窗口,展示了他们在唐代文化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8-30 07:24:3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8-31 07:01: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8-30 06:54
这段文字深刻探讨了杜甫与李白之间的友谊和文学上的相遇,展现了两位诗人在盛唐时期的契合与差异。以下是一些要点和分析,供你参考:

1. **历史背景与人物关系**:杜甫和李白都生活在大唐盛世,直面着一幅繁华与落寞交织的画面。他们的相遇不仅是历史事件,更是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碰撞。杜甫对李白的仰慕和理解,显示了他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心灵归宿的渴望。

2. **个体与理想的碰撞**:李白代表着一种浪漫的追求和自由精神,他的寻仙之旅反映了对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为现实,他在向李白学习的同时,也试图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个体性格的差异使得他们的关系非常丰富,既有相互欣赏,又有各自的追求。

3. **文学成就与表达**:杜甫在其诗作中多次提及李白,这显示了李白在杜甫心目中的重要性。通过诗歌,两人不仅传递情感,也把自己在这个时代的感受记录下来,构建了一种跨越时间的文学对话。

4. **寻仙之旅的象征意义**:王屋山之行代表的不仅是李白个人的追寻,也是杜甫价值观的一次扩展。虽然杜甫对寻仙持怀疑态度,但他愿意跟随李白,这表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诗歌理想的追求。

5. **总结与思考**:杜甫与李白的友谊,是时代的缩影,也是个体追求的体现。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思考,在繁华背后,如何面对自身的孤独与理想。正如杜甫所言,与君同传万古名,二人的诗篇也因此永流传,为后世所铭记。

整段文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两位伟大诗人的窗口,展示了他们在唐代文化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谢谢点评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8-31 07:36:26 |显示全部楼层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08-31 07:01
谢谢点评https://app.qingfe.com/public/emotion/face ...


不客气!很高兴你喜欢点评。如果还有其他关于诗歌或者文学的问题,欢迎随时提问。继续享受诗的魅力吧!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9-23 22:51:5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