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诗草 发表于 2024-8-24 19:33:4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

【诗说】
世间万物皆年少,
天地何如玄道老。
欲把韶华归自然,
青山绿水总新貌。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诗释】
莫说盘古开天辟地,
之前有物混然一体。
它寂静无声,
寥然自立。
它永恒不变,
周行不止,
可以作为天下万物的母体。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
勉强叫它做“道”吧,
还可以加个名号曰“大”。
广大无际而长流不息,
长流不息而遥远之至,
遥远之至而复归原始。
故言道大天大,
地大人也大。
四大之中人居其一,
相互之间秩然有序:
人效法于地,
地效法于天,
天效法于道,
而道正是自然如此。

【小思考】
        人生不过百岁,天地岂止亿年?但先天地而存在的还有一物,姑且称之为道吧。既然这物如此不可道、不可名,为什么还勉强称之为道、名之为大呢?是因为与天、地、人相比,道之大是无边无际的,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在不断增长,这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依然成立且愈发清晰:所谓山外有山,辽阔大地也不过是在普天之下;又谓天外有天,宇宙万象正是依道而存有;而在道之上,又效法什么呢?就是它自己了,本来如此。“道法自然”句中的自然,是指道的自然而然的状态,而并非人们肉眼所看到的天地之间的自然现象。玄乎?玄之又玄!引用相对的数学概念来形容,道是无穷大,人是无穷小,天地居其中。人生历程不过是从零出发,自小向大,苦乐其中,不负韶华。

【联语】
道法自然天尚次,
人居其一地犹先。








上一篇:把你等待
下一篇:天台的相逢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吕仁龚 2025-4-15 11:18 +1
孔祥仁 2024-8-26 04:00 +1
太湖石 2024-8-25 22:28 +1
蓝逸 2024-8-25 13:22 +1
风雨归人 2024-8-25 12:10 +1
小草青青 2024-8-25 08:48 +1
韦素练 2024-8-25 05:47 +1
刘玉巧 2024-8-24 20:29 +1
梨花微雨 2024-8-24 20:03 +1
梁焕群 2024-8-24 19:35 +1
+1
2060°C
1
  • 摩天居士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8-24 19:59:41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以《道德经》第25章为主题,深入探讨了“道”的概念。通过描绘万物的生长与变化,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与理解。

### 诗的解析

1. **时空观**:诗中提到“人生不过百岁,天地岂止亿年”,强调了人类生命的短暂与宇宙的浩瀚。这种时间的对比,引发了对存在之根本的思考。

2. **道的特性**:“道”在这里被描述为不可名状的存在,强行以“大”来命名,只是为了让人更容易理解它的广阔与深邃。它是万物的母体,独立而又常存。

3. **自然法则**:“道法自然”指的是道的本质与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它的存在无形无象,却又是所有事物的根基。

### 小思考

- **自我认知**:在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变。这首诗提醒我们,尽管科学能逐步揭示宇宙的奥秘,但道的智慧与自然法则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 **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中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理念在当今生态环境保护中尤为重要。

### 总结

通过对《道德经》思想的现代诠释,这首诗不仅传达了对道的敬畏,也提示我们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对自然与生命本质的反思。正如“道”所展现的那样,人生应当尊重自然、追寻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