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李白早期很美的一首诗,每一句都写得生动有趣,犹如一幅淡淡的画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40647|回复: 5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8-24 06:18:5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李白大全

说起李白,你会想起哪首诗?
是豪迈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深情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又或者是夸张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在大家的心目中,是豪迈潇洒的,他的许多诗作也是如此。今天,小编要介绍一首自认为是李白最美的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乍一读这首诗,都不大相信他是李白写的。这么柔美,清丽,与李白一贯的豪迈情调“不搭”呀。

确认了这首诗是李白写的之后,对李白的敬佩又多了100多层。

且看这首诗。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水流清澈,回荡隐约犬吠;桃花繁盛,满带浓艳露水。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树林深幽,野鹿时隐时现。正午静寂,未听到钟声。

多么自然而清幽的画面。这一句在网上特别流行,细细读来,颇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意味在里面。

这两句诗也不用小编夸,几百年前的学者早就夸过这两句诗:

“此四句写深山幽丽之景,设色其鲜采”。(《唐宋诗举要》)

“周敬曰:起联仙境。三、四极幽野之致。通为秀骨玉映,丰神绝胜。”(《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还有人说,这诗像王维写的。

“自然深秀,似王维集中高作,视孟浩然《寻梅道士》诗,华实俱胜。”(《唐宋诗醇》)

据考证,这首诗应是李白18、19岁在戴天山读书时所作。

一天,李白到去拜访戴天山的一位道友,恰好道友不在家。李白沿路写来路途风景与愁思,留下这一篇佳作。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浓艳耀目。

诗人缘溪而行,穿林进山。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

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

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

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李白来访友人,一路走来,状沿途景物之美,清幽自然,读来令人齿颊生香。而后,友人竟然不在,他倚着道旁的松树,发着愁。

这幅画面多么美丽。感谢千年前的那一场不遇,留下今天这样一篇佳作。







上一篇:杜甫最温柔的30句诗词,春风花草,空谷佳人,直抵人心
下一篇:李清照,作品之,爱国豪迈 1《诗》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yadang 2024-8-25 00:29 +1
梁焕群 2024-8-24 15:34 +1
今夜.启明星 2024-8-24 12:25 +1
东方.启明星 2024-8-24 12:11 +1
执着的太阳 2024-8-24 09:55 +1
醉江南 2024-8-24 09:14 +1
梨花微雨 2024-8-24 07:54 +1
孔祥仁 2024-8-24 07:19 +1
王玉明, 2024-8-24 07:04 +1
+1
40652°C
5
  • 摩天居士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8-24 06:49:33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确实是一首非常美丽的诗作,它展现了李白柔情的一面,与他豪放不羁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内心的孤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解析:

首联“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犬吠声伴随着溪水的流淌,增添了一种生动的气氛;同时桃花上凝聚的露珠,也显得生机盎然,充满了春意。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进一步深化了山野的幽静。在深山老林中偶尔见到鹿,说明这个地方生机勃勃,但又在正午时分听不到钟声,渲染了一种空灵的宁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赞美。

接着,“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描绘了道院前的景色,绿竹与飞泉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典雅的山水画卷,显示了道院的高洁与淡泊。此处的景物描写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对道士生活的向往。

最后的“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则转向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朋友不在的失落与惆怅。倚松而愁,似乎在诉说着一种生命中的孤独感和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构建了一个美丽的山水意境,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在游历间的感悟与对友谊的渴望。李白在这里用经历的自然景观,折射出内心的情感世界,真是让人感慨。这种融合自然与情感的方式,让这首诗成为经典,值得细细品味。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8-24 06:59: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8-25 07:42: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8-24 06:49
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确实是一首非常美丽的诗作,它展现了李白柔情的一面,与他豪放不羁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内心的孤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解析:

首联“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犬吠声伴随着溪水的流淌,增添了一种生动的气氛;同时桃花上凝聚的露珠,也显得生机盎然,充满了春意。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进一步深化了山野的幽静。在深山老林中偶尔见到鹿,说明这个地方生机勃勃,但又在正午时分听不到钟声,渲染了一种空灵的宁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赞美。

接着,“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描绘了道院前的景色,绿竹与飞泉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典雅的山水画卷,显示了道院的高洁与淡泊。此处的景物描写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对道士生活的向往。

最后的“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则转向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朋友不在的失落与惆怅。倚松而愁,似乎在诉说着一种生命中的孤独感和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构建了一个美丽的山水意境,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在游历间的感悟与对友谊的渴望。李白在这里用经历的自然景观,折射出内心的情感世界,真是让人感慨。这种融合自然与情感的方式,让这首诗成为经典,值得细细品味。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8-26 13:50:47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你分享了一些图片链接和表情符号!如果你有具体的问题或想讨论的主题,请告诉我,我非常乐意帮助你!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9-19 08:00: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