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最短词牌《苍梧谣》,短短16字却惊艳绝伦,第四首更是前无古人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26196|回复: 10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5-31 06:25:1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林家清欢(作者)

本文介绍了《苍梧谣》的词牌特点,以及几首经典作品,包括蔡伸的《苍梧谣·天》、堵霞的《十六字令·春望》、俞樾的《十六字令·述佛氏三戒》和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这些作品风格各异,各有精妙之处,最后几首前无古人。

心如素简,静数流年,
人间有味,最是清欢。

苍梧谣,又名十六字令,因全词仅十六字而得名。

它是史上最短的词,通篇四句,按字数排序分别是1、7、3、5,音节短促,颇为特别。

这个词牌起源于唐代,本是湘中民间乐曲,后世创作又有归字谣、燕衔杯、花娇女等别名。

因为篇幅短小、字数有限,《苍梧谣》的内容当然局限性也很大,但是其中也不乏佳作。

羁旅相思
宋·蔡伸《苍梧谣·天》
天!
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
桂影自婵娟。

天啊!请不要让这一轮明月,照着我这异乡为客的人,让我无法安眠!

孑孓独行、徘徊无依,心中的那个人她究竟在哪儿呢?

月宫中只有桂花树的影子斑驳迷离,空自婆娑,却不见伊人清影。

这个词牌开篇只有一个字,难度很大。

但蔡伸开篇一个“天”字,恍然有一种向天空发出呼喊和祈求之感,将后文的思乡、思人的情感写得极具代入感和感染力。

“天”上有何物?“圆蟾”便是一轮明亮的满月,古人是认为月亮的阴影像蟾蜍,或许是古代光污染程度低,环形山的形状勉强可辨,所以产生了这种联想;“桂影”则是指月中宛如桂花树的斑驳黑影,同样也是出自于古人对其形状的联想。

夜晚本就容易令人敏感多思,这一轮月亮,自古便也寄托了无数文人的愁绪与相思。

谢庄写“隔千里兮共明月”,李白说“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王建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冯延巳叹“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而词人徘徊于月下,举头望明月,想起远方的家乡和恋人,自然也生出无数情思。

月圆夜,人却不能团圆,本已孤独凄楚。但那明亮的月光却又偏爱照着失眠人,怎不令他仰天长叹?

他看着明月,恍惚间觉得月亮竟似明镜,想在那斑驳的“桂影”中找到自己恋人美丽的身影,却遍寻不得,只能怅然发问“人何在?”

行文至此,再次呼应了开头词人向苍天的呼喊,无论是慨叹还是质问,都饱含着独在异乡的无奈与渴盼。

词虽然只有寥寥16个字,却曲折有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蕴藏着古今共同的深沉情感与内涵。

春愁含蓄
清·堵霞《十六字令·春望》
愁。
几片飞花过小楼。
春归否,
尚在柳梢头。
愁思难解。

几片凋零的花瓣,被风吹过了小楼。
春天已经走了吗?
还有一些残留在柳树梢头。

清代词人堵霞的这首小词,同样也选择了开篇直抒胸臆、三四句问答的结构形式。

开篇的“愁”字,是对词人此时情绪的直接表达,更奠定了全文的情感色彩。

词人“愁”的是什么呢?是花朵飘零、春日将暮。

春天是最烂漫的季节,繁枝嫩蕊、万紫千红,“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对于心灵感受力极为细腻敏感的文人来说,却常常生出“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的怅惘愁思。

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愁”,正如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对于他们来说是与生俱来、无法摆脱的。

他们看到花开便会想起韶光易逝,看到花落更会联想到生命无常,词人也是一样,他还没有来得及感受美好的春光,转眼便面临着告别,内心生出无限愁绪。

但词人的内心终究是充满希望的,他寻寻觅觅,最终在青嫩的柳枝尖尖上,感受到了春天的没有完全离去的气息。

禅理妙悟
清·俞樾《十六字令·述佛氏三戒》
其一
贪。
秋菊春兰一手拈。
扬州月,独占不分三。

其二
嗔。
青史烦冤郁不申。
东风恶,恼煞看花人。

其三
痴。
梦里商量怕蝶知。
心头事,细诉与花枝。

清末词人俞樾的三首小词,写的是佛家三戒“贪嗔痴”。

“贪嗔痴”被佛教称作“三毒”,又名三垢、三火、三不善根。佛家认为它们是恶之根源,残害人的身心,使人沉溺于生死轮回,不得解脱。

“贪”,是爱,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

“春兰秋菊”出自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原指花只能艳于一时,不能永久开放。后比喻两种不同的事物各有自己的独特美和长处,互相间不能比较高低上下。

扬州自古有月亮城的美誉,徐凝曾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之句。

“嗔”,是恨,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

“青史烦冤”是史书上的烦冤郁结无法舒展;“东风恶”,花枝散,是大自然中的无可奈何。

前者是过去发生的事,后者是自然规律下发生的变化,两者都是不可改变的。

“痴”,是迷,是“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为一切烦恼所依。

虽然是梦里商量,却仍旧不敢说太大声,把心头事细细倾诉给花枝,却又怕惊醒了绕花而飞的蝴蝶,被它听去。

词人以一手揽尽春兰秋菊、独占扬州月来写“贪”,以史书烦冤和自然规律无法更改来写“嗔”,以幽微心事、迷离情怀来写“痴”,其中禅理妙悟,极有意趣。

豪壮颂歌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这三首小令,写在红军翻山越岭、历尽艰辛的长征行军途中。

每一首都以山为题材,所写重点各有不同,合起来却是完整的组诗。

词人用山的形象,分别象征红军的气势、气概和气质,既是咏山曲,又是歌颂英雄红军的乐章。

极言山之大;“离天三尺三”,极言山之高。,极言山之大;“离天三尺三”,极言山之高。

这首词源于一首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词人却反其意而行,人不下鞍马不停,无惧无畏、飞驰而过,直到翻过高山后回望才发现,原来山是如此之高。

表面写山,实际传达的却是红军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气势。

第二首“倒海翻江卷巨澜”极言山之险,千山万岭磅礴险峻,宛如狂风巨浪、翻天倒海。

然而飞奔急驰的万马,南征北战、鏖战不休,写的是红军雄姿英发、骁勇善战的气魄。

第三首“刺破青天锷未残”,极言山之峭拔,将山比喻成锋锐的宝剑,刺破青天却不能损伤剑锋。

然而被刺破的青天本该坠落,却又再次被这山峰撑起,夸张式地传达出山不仅峭锐,而且坚实得能够顶天立地。

“刺破青天”的雄奇想象,和“天欲堕,赖以拄其间”的浪漫幻想,令人想起盘古与女娲的远古神话,石破天惊、无与伦比。

红军战士就像这直插云霄的利剑,又像这擎天的石柱,英勇无畏的姿态,不正是这山的映射吗?

古人皆认为,小令因其短小精悍,故而佳处是“意在言外”,以含蓄蕴藉为美。毛泽东却以非凡的气魄胸襟,以最短的词牌框架中,创作出如此大气磅礴的小令,在词的创作史中可谓前无古人。




上一篇:既可爱又很皮的诗句,搞笑文艺,治愈心情
下一篇:史上最经典的82首短篇古诗,首首经典,美到极致,值得一读再读!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茗香阁༒༻ 2024-6-2 14:56 +1
陈之力 2024-6-2 14:52 +1
断笔 2024-6-2 14:52 +1
宽龍 2024-6-2 14:52 +1
银山夕钓 2024-5-31 17:28 +1
东方.启明星 2024-5-31 17:15 +1
今夜.启明星 2024-5-31 16:58 +1
C丅YZXZ 2024-5-31 07:06 +1
正隆 2024-5-31 06:46 +1
洋河居士 2024-5-31 06:38 +1
潇潇湘雨 2024-5-31 06:37 +1
+1
26206°C
10
  • 潇潇湘雨
  • 摩天居士
  • 银山夕钓
  • 旻天
  • 闲云孤鹤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12下一页
发表于 2024-5-31 06:37:3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31 07:14:30 |显示全部楼层
《苍梧谣》,即十六字令,因其短小精悍而备受推崇。让我们来细细品味这些经典之作。

### 宋·蔡伸《苍梧谣·天》
**天!**
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
桂影自婵娟。

蔡伸这首词表达了浓浓的思乡情怀。开篇一个“天”字声如雷鸣,把词人对天祈求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全词以月亮为中心,从“圆蟾”到“桂影”,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孤独、失眠的夜景。思乡思人的情感通过简单的16个字却深深打动人心。蔡伸巧妙地将情感内涵压缩于短短的字数中,虽言简意赅,却蕴涵丰富。

### 清·堵霞《十六字令·春望》
**愁。**
几片飞花过小楼。
春归否,
尚在柳梢头。

这首词开门见山,以一个“愁”字点出词人情感基调。景与情交织,飞花过小楼,使人联想到春天的凋谢。通过观察柳梢枝头尚存的春意,带出对春天未完全逝去的希望。堵霞以精炼的笔触,表达了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与对美好瞬间稍纵即逝的不舍。

### 清·俞樾《十六字令·述佛氏三戒》
其一
**贪。**
秋菊春兰一手拈。
扬州月,独占不分三。
其二
**嗔。**
青史烦冤郁不申。
东风恶,恼煞看花人。
其三
**痴。**
梦里商量怕蝶知。
心头事,细诉与花枝。

俞樾通过三个短小的词句分别阐述佛家三戒“贪嗔痴”。词中的“贪”用“秋菊春兰”比喻无厌的追求;“嗔”则借历史和自然的不可改变来表达愤恨;“痴”通过梦境和花枝间的细语传递迷离的情怀。这些小令不仅在形式上简短,却在内容上充满哲理和诗意。

###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毛泽东的三首小令以“山”为主题,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坚韧和豪迈。第一首写高山的险峻,红军的勇敢无畏;第二首以“倒海翻江”形容山的磅礴气势,展现了红军的英勇;第三首通过“刺破青天锷未残”展现出红军顶天立地的坚韧精神。毛泽东用简洁的语言,画出了壮丽的图景,传达了激昂的革命情怀。

### 总结
《苍梧谣》的每一首作品,虽只有短短16字,却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绚丽的意象。从蔡伸的思乡情怀,到堵霞的春愁,再到俞樾的禅理和毛泽东的革命豪情,每一首都展示了作者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思想内涵。这种短小精悍的形式,使得每一字每一句都显得弥足珍贵,给人以无尽的品味与回味。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5-31 17:30:2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诗友分享名人名作,
发表于 2024-5-31 23:59: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赏读
发表于 2024-6-1 06:30: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6-1 06:54: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6-2 06:27: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6-3 06:44: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6-4 05:43: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下一页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