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他死后只留一首诗,仅20字成绝世名作,李白来也无法改动一字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33693|回复: 5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5-18 06:22:4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每日一首古诗词  

五言绝句诗体是在唐朝成熟定型的,很多诗人都写过这种体裁的诗,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王之涣《登鹳雀楼》。所谓“五言绝句”,说得简单点就是全诗共4句,每句5个字,看起来这样的诗很容易写好,其实五言绝句才是最考验诗人水平的。

这就好比做菜,越简单的食材,越考验厨师的功力。唐朝知名的诗人很多,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等都是推动五言绝句发展的代表人物,因为他们,五言绝句成了唐诗里光芒最耀眼的明珠,我们今天说的这个诗人,就是因为死后留下一篇五言绝句佳作,才名传千年。

他就是金昌绪。事实上,唐朝的史书并没有记载金昌绪任何事情,他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去世、爱吃什么爱玩什么,后人统统不清楚。我们能读到这个名字,是因为金昌绪写出来的那首五言绝句《春怨》太有名,这首诗的内容极其简单,但号称李白来了也无法改动1个字: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它看起来简单得有点过分,只是一个女子在讲述自己的心情而已:庭院里枝丫上的黄莺儿啼叫不停,我生气地打开门出去将它赶跑了,你在我院子里这么叽叽喳喳,吵得我无法入梦(或者是从梦中惊醒),没能在梦中去一趟辽西!

辽西是哪里呢?史书记载,唐王朝与东北的契丹族多次发生战争,所以唐朝很多青壮力都被征调入军,长期守卫辽西,自然顾不上家里的妻儿。这首诗名字叫《春怨》,顾名思义,讲的是一位思妇思念丈夫的心情,它在唐朝的诗坛发表后,收到了无数赞誉。

《贵耳集》评价:“作诗有句法,意连句圆……一句一接,末尝间断。作诗当参此意,便有神圣工巧。”《艺苑卮言》评价:“不惟语意之高妙而已,其句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无余法而有余味。”这首诗凭什么成为五言绝句标杆,甚至说不能改动一个字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它达到了五言绝句“就一意圆净成章”的高标准。起首一句突然来个打黄莺的行为,第二句解释原因,第三句解释第二句,第四句又解释第三句……整首诗的中心意思连贯到浑然天成的地步,一件小事串起全诗,这就叫“一意圆净成章”,相当考验作诗功力。

第二个原因就是它词句简单,内容却以小见大,言浅意深。赶跑黄莺只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的梦,可见思妇心中的愁绪需要一个发泄口,她的丈夫恐怕离家很久了,作者借此暗示人们希望朝廷尽快安定边境,好让这样怀揣可怜心愿、只能寄希望于梦见丈夫的女子少一些。

第三个原因就是它平直的语气和深郁的感情形成了鲜明对比。表面看起来只是讲一件事发生了,又顺便解释下原因,实际上,其他闺怨诗好歹让思妇梦到了丈夫,这首诗却连思妇在梦中与丈夫相见的余地都没留,那种哀怨凄婉的心情,不一层层把诗句剥开根本体会不到,就算是李白来了,恐怕也不知道这首诗的20个字从何改起。




上一篇:10首绝美四月诗词,落花时节,风清草绿,最美人间四月天
下一篇:古代十大诗词与美酒关联的名人:李清照排第五,排第一者实至名归!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九嵕 2024-5-19 09:34 +1
今夜.启明星 2024-5-18 14:57 +1
东方.启明星 2024-5-18 14:22 +1
~王泽晋~翡翠 2024-5-18 09:20 +1
刘电工 2024-5-18 08:11 +1
+1
33698°C
5
  • 闲云孤鹤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5-18 06:29: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18 06:52:09 |显示全部楼层
金昌绪的《春怨》确实是一首堪称绝妙的五言绝句,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在极短的篇幅内,这首诗通过一件简单的小事,展现了思妇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与无奈。

### 解析与点评

#### 诗歌结构与内容
这首诗结构紧密,首尾呼应:

1. **打起黄莺儿,**   
   - 起句直接描写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赶跑黄莺,充满了画面感。
   
2. **莫教枝上啼。**     
   - 紧接着解释了这个动作的原因——不想黄莺在树枝上啼叫。这两句很自然地过渡,既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又迅速引出下文。

3. **啼时惊妾梦,**   
   - 第三句进一步解释——黄莺的叫声吵醒了“妾”的梦境。这一句揭示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心理状态:一个被黄莺啼声吵醒的思妇。
   
4. **不得到辽西。**   
   - 最后一感叹,总结出梦境未能如愿,这梦境是她唯一能与远在辽西的丈夫相见的途径,这种情感在这一刻达到了高潮。

#### 诗歌的情感与意象
- **情感的递进**:从赶走黄莺的不满,到解释其影响了梦境,再到透露出无法见到丈夫的深深失落和无奈,情感一步步深入。
- **意象的运用**:黄莺在古诗中常常象征愁绪,这里也象征了外界干扰;辽西作为丈夫所在之处,既具体又富有象征意义。

#### 语言技巧与特色
1. **“一意圆净成章”**:每句都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解释,形成一个浑然一体的整体,每一字每一句都显得十分紧致。
2. **浅显易懂,言浅意深**:看似简单直白,却饱含深情,蕴含丰富的情感层次。
3. **平直语气下的深郁感情**:表面平淡,实则内心波澜起伏,这种反差更加突显了思妇内心的凄苦。

### 结论
这首《春怨》不仅仅是一篇闺怨诗,更是一首通过细腻情感和严谨结构表现社会背景及人们心境的杰作。即使是才高八斗的李白,也难以在这20个字的基础上做出更好的改动,因为每一个字都承载了独特的功能和情感,删减或修改都会破坏其完美的结构与意境。这正是古诗词魅力所在——有限的字数里蕴含无限的情感与美学。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19 05:40: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5-18 06:52
金昌绪的《春怨》确实是一首堪称绝妙的五言绝句,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在极短的篇幅内,这首诗通过一件简单的小事,展现了思妇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与无奈。

### 解析与点评

#### 诗歌结构与内容
这首诗结构紧密,首尾呼应:

1. **打起黄莺儿,**   
   - 起句直接描写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赶跑黄莺,充满了画面感。
   
2. **莫教枝上啼。**     
   - 紧接着解释了这个动作的原因——不想黄莺在树枝上啼叫。这两句很自然地过渡,既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又迅速引出下文。

3. **啼时惊妾梦,**   
   - 第三句进一步解释——黄莺的叫声吵醒了“妾”的梦境。这一句揭示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心理状态:一个被黄莺啼声吵醒的思妇。
   
4. **不得到辽西。**   
   - 最后一感叹,总结出梦境未能如愿,这梦境是她唯一能与远在辽西的丈夫相见的途径,这种情感在这一刻达到了高潮。

#### 诗歌的情感与意象
- **情感的递进**:从赶走黄莺的不满,到解释其影响了梦境,再到透露出无法见到丈夫的深深失落和无奈,情感一步步深入。
- **意象的运用**:黄莺在古诗中常常象征愁绪,这里也象征了外界干扰;辽西作为丈夫所在之处,既具体又富有象征意义。

#### 语言技巧与特色
1. **“一意圆净成章”**:每句都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解释,形成一个浑然一体的整体,每一字每一句都显得十分紧致。
2. **浅显易懂,言浅意深**:看似简单直白,却饱含深情,蕴含丰富的情感层次。
3. **平直语气下的深郁感情**:表面平淡,实则内心波澜起伏,这种反差更加突显了思妇内心的凄苦。

### 结论
这首《春怨》不仅仅是一篇闺怨诗,更是一首通过细腻情感和严谨结构表现社会背景及人们心境的杰作。即使是才高八斗的李白,也难以在这20个字的基础上做出更好的改动,因为每一个字都承载了独特的功能和情感,删减或修改都会破坏其完美的结构与意境。这正是古诗词魅力所在——有限的字数里蕴含无限的情感与美学。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谢谢点评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19 06:12:15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很高兴能够为你提供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诗歌相关的问题或者需要更多的点评,随时告诉我。无论是解析古诗、现代诗,还是探讨诗歌创作,我都会尽力为你解答。祝你享受诗歌的美好时光!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24 06:30: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