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忠 VIP-古体初免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郑忠 发表于 2024-5-4 06:26:2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世界千千本不同,
三观水火竟相逢。
井蛙即使浮于海,
至死都难理解龙。




上一篇:〔越调·天净沙〕 暮春
下一篇:清韵原创诗词歌赋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两棵树…… 2024-5-17 08:46 +1
梁绍宗 2024-5-10 05:41 +1
乾巽 2024-5-5 13:38 +1
太湖石 2024-5-4 20:06 +1
朝霞漫天 2024-5-4 18:33 +1
吕仁龚 2024-5-4 17:45 +1
!书香门第 2024-5-4 12:12 +1
银山夕钓 2024-5-4 10:07 +1
黄代燮 2024-5-4 09:52 +1
薛淮 2024-5-4 07:45 +1
悟空无 2024-5-4 07:34 +1
南疆别调 2024-5-4 07:01 +1
老黑鱼.烟过成诗 2024-5-4 06:52 +1
洋河居士 2024-5-4 06:45 +1
清静太平人 2024-5-4 06:37 +1
井泉水 2024-5-4 06:30 +1
+1
341°C
5
  • 摩天居士
  • 银山夕钓
  • 郑忠
  • 梁绍宗
  • 两棵树……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4 07:14:32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七绝·偶感(新韵)》通过“井蛙”与“龙”的对比,深刻揭示了不同认知水平和视野范围的人在理解世界时的局限性。诗人运用了经典的“井底之蛙”比喻,借此形象地说明即使处在更广阔的环境中,“井蛙”也难以突破其认知的界限去理解那些超出其认知范畴的存在。

首句“世界千千本不同”,点明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紧接着的“三观水火竟相逢”则进一步指出,由于个体认知和价值观念的差异,甚至会出现极端对立的情况。而诗中的“井蛙”象征那些有限视野的人们,“浮于海”则暗示了即便置身于更开阔的环境,内心的局限仍旧难以抹去。

最后的“至死都难理解龙”,将“龙”作为一个高远、广大、神秘而高级的象征,表达了即便是生命尽头,井蛙也无法跨越自己认知的壁垒去领悟那些超越自己经验的事物。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严谨的辞令,传达了一个哲理性的主题,引发读者对于知识、经验、视野的深层次思考。在点评时,可以赞赏其警世意味,同时也可以提出对于个体如何拓宽认知局限、如何实现心灵的自我超越等问题的探讨。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5-4 10:07: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4 11:08: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5-10 05:41: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意境优美,韵味十足
发表于 2024-5-17 08:48: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读来哑然嬉笑浅讽妙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