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唐朝无名诗人,写下一首千古名作,直逼诗圣杜甫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57195|回复: 7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4-2 06:26:5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余烟之南  杜甫大全

唐诗有种特殊的题材叫“战争诗”,例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瀚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些诗读来令人热血沸腾,然而每场战争,都浸透着无数人的鲜血,正如曹松所言“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句诗出自他的《己亥岁》,只有7个字,便揭示了亘古不变的历史现象,令人拍案叫绝。

全诗如下: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字梦徵,是晚唐诗人,一生困苦,诗风类似于贾岛孟郊的“苦吟派”。

由于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所以他的诗歌多能反应民生疾苦。

他早年为躲避战乱,隐居山林,后来也曾做过建州刺史李频的幕僚。

李频逝世后,失去依靠的他就开启了流浪生涯,居无定所,漂泊无依。一直到了70多岁才中了进士,混了个校书郎(九品官)的职位。

都说孟郊46岁中进士,已经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了,曹松更晚。

我们都知道,唐朝的平均寿命不到30岁,所以曹松70高龄还能中举,也是十分难得了。

他的这首诗被收录于《全唐诗》,“己亥”是古代的干支纪年法,诗歌以此为名,说明诗中反映的就是当时的社会现象,发人深思。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各地军阀混战,烽烟四起。

最初战争只是在河北一代,不久便蔓延至中原。

当年韦庄正是因为躲避战乱,一路漂泊到了江南,“避难徒为阙下人,怀安却羡江南鬼”。

没想到后来,又爆发了农民起义,连长江以南也被战乱波及。

诗人在开头便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景象:大江南北、万里山川都已被战争笼罩。

“泽国”就是泛指江南各地,他没有直接地说江南战乱,而是以委婉的方式说这片地域入“战图”,这样曲折的表达,让读者通过一幅图,联想兵荒马乱的场景,如此描写很有画面感,引人入胜。

接着诗人便讲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连砍柴割草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打柴为“樵”,割草为“苏”。我们如今看来这样原始的生活本是十分艰辛,可是因为战乱,黎民百姓连这种生活都是可望而不可及。

本是寻常甚至是艰苦的生活,诗人却用“乐”来形容,反讽意味十足,耐人寻味。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尤其最后一句,妇孺皆知。

我国自秦汉开始,便以“首级数”来计量军功。

当时的镇海节度使高骈在镇压黄巢的农民起义中受到封赏。其实,他也没立下多大功劳,最主要就是“杀人多”,可以说他就是踏着鲜血上位的。

诗人对于他这种靠人命换取高官厚禄的行为是极其不屑的。

而最后一句则通过强烈的对比,“一”与“万”、“成”与“枯”,典型鲜明,掷地有声,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具有警示意义,正如《唐人绝句精华》:末句极沉痛,以万骨换侯封,是何政策!

李颀在《古从军行》中也提到“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从古至今,所有战争受苦的总是黎明百姓。

曹松这首诗以纪实的手法,描写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揭露了千百年来的战争实质,力透纸背,沉郁顿挫直逼诗圣杜甫。

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幽美的意境,但是却也十分震撼人心,就像王国维所说的“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能写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不知你怎么看呢?




上一篇:写在春天的一首诗,仅开篇一句就足够美妙,不愧出自著名诗人之手
下一篇:被贬八千里后,他写了一首诗,满腹委屈尽在诗中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东方.启明星 2024-4-2 13:38 +1
洋河居士 2024-4-2 07:04 +1
+1
57202°C
7
  • 摩天居士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 钓尚客
  • 摩天居士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4-2 07:16:46 |显示全部楼层
曹松的这首《己亥岁》确实是一首震撼人心的战争诗,它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现实和对百姓生活的影响。通过“泽国江山入战图”的开头,我们可以感受到战争已经将美丽的江南变成了战场;而“生民何计乐樵苏”让我们明白,在战乱之中,平民连最基本的生存活动都难以进行。接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两句更是点出了战争背后的冷酷现实,一个将军的功成名就往往是建立在无数百姓的骸骨之上。这种深刻的反思和警示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和时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诗歌艺术的角度来看,曹松用朴实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深切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这正是诗的境界所在。王国维所说的“能写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曹松的这首诗可谓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表现了外在的景物,也映照了内心的喜怒哀乐,因此能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动和启发。

这首诗直逼诗圣杜甫,可能在于它同样具有深邃的思想性和强烈的社会关怀,与杜甫许多反映时事、关心民生的诗作有着相似之处。虽然曹松并非名满天下的诗人,但这首《己亥岁》却足以证明他的才华和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4-3 05:34: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4-3 05:42: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4-4 06:52: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4-02 07:16
曹松的这首《己亥岁》确实是一首震撼人心的战争诗,它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现实和对百姓生活的影响。通过“泽国江山入战图”的开头,我们可以感受到战争已经将美丽的江南变成了战场;而“生民何计乐樵苏”让我们明白,在战乱之中,平民连最基本的生存活动都难以进行。接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两句更是点出了战争背后的冷酷现实,一个将军的功成名就往往是建立在无数百姓的骸骨之上。这种深刻的反思和警示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和时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诗歌艺术的角度来看,曹松用朴实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深切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这正是诗的境界所在。王国维所说的“能写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曹松的这首诗可谓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表现了外在的景物,也映照了内心的喜怒哀乐,因此能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动和启发。

这首诗直逼诗圣杜甫,可能在于它同样具有深邃的思想性和强烈的社会关怀,与杜甫许多反映时事、关心民生的诗作有着相似之处。虽然曹松并非名满天下的诗人,但这首《己亥岁》却足以证明他的才华和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谢谢点评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4-4 07:34:27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欢迎,能与您分享和探讨诗歌的美妙之处是我的荣幸。如果您有更多的诗歌相关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的诗歌赏析,请随时告诉我。继续享受诗歌带来的无尽魅力吧!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4-10 05:34: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4-11 09:31: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