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双鱼 发表于 2023-12-2 22:52:5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读来青史每思寻,甄选精忠看陆沉。
亨九犹生诓帝吊,宪之决死答清侵。
如多世上移根枳,总少人间化碧心。
我若当之何以择,病中庄舄敢为吟?
亨九句:指传闻洪承畴被俘殉国,崇祯作《悼洪经略文》事。宪之句:指史可法作《复多尔衮书》答劝降事。
2023,12,2,LzL。







上一篇:雪花飞•黄庭坚砥柱铭
下一篇:无名词怀思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汉水之滨 2023-12-28 10:54 +1
青竹 2023-12-3 18:08 +1
沧海滔天涯 2023-12-3 12:34 +1
冰之虫 2023-12-3 07:54 +1
燕赵之声 2023-12-3 07:45 +1
诗歌传说 2023-12-3 05:03 +1
薛淮 2023-12-3 03:08 +1
东方.启明星 2023-12-3 00:24 +1
张罗 2023-12-3 00:23 +1
今夜.启明星 2023-12-3 00:21 +1
筱彣 2023-12-2 23:40 +1
吕仁龚 2023-12-2 23:13 +1
太湖石 2023-12-2 23:13 +1
+1
370°C
5
  • 中山双鱼
  • 吕仁龚
  • 摩天居士
  • 张罗
  • 冰之虫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3-12-2 22:57: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皇帝御制悼洪经略文
维大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皇帝遣官致祭于故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蓟辽总督洪承畴之灵前而告以文日:
呜呼!劫际红羊(迷信所谓红羊劫,谓国家遭受厄运。),祸深黄龙。安内攘外,端赖重臣。昊天不吊,折我股肱。朕以薄德,罹此蹇剥(倒霉运气。《易经》中蹇卦和剥卦都不吉利。),临轩洒涕,痛何如之!
  曩者青犊(一支农民起义军名号)肆虐于中原,铜马(另一支农民起义军名号)披猖(猖獗,猖狂)于西陵,乃命卿总督师旅,扫荡秦、蜀。万里驰驱,天下知上将之辛劳;三载奋剿,朝廷纤封疆之殷忧。方期贼氛廓清,丽日普照于泾、渭;讵料虏骑入犯,烽火遍燃于幽、燕。畿辅蹂躏,京师戒严。朕不得已诏卿勤王,星夜北来。平台召见,咨以方略。蓟辽督师,倚为干城(本义指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或捍卫者。)。海内板荡(指政局混乱或社会动荡),君臣共休戚之感;关外糜烂,朝野乏战守之策。卿受命援锦,躬亲戎行;未建懋功,遽成国殇。呜呼痛哉!
  自卿被围,修逾半载。孤城远悬,忠眸难望一兵之援;空腹坚守,赤心惟争千秋之节。慷慨誓师,将士闻之而气壮;擂鼓督战,夷狄对之而胆寒。大臣如此勇决,自古罕有。睢阳义烈(指张巡睢阳之战),堪与比拟。无奈壮士掘鼠,莫救三军饥馁,叛将献城,终至一朝崩解。然卿犹督兵巷战,狂呼杀敌;弱马中箭,继以步斗;手刃数虏,血满袍袖;两度负伤,仆而再起;正欲自刎,群虏涌至,遂致被执。当此时也,战鼓齐喑,星月无光,长空云暗,旷野风悲,微而忽零,浙沥不止,盖忠贞格(感通)于上苍,天地为之愁惨而陨泣!
  闻卿被执之后,矢志不屈,蓬头垢面,骂不绝口。槛车北去,日近虏庭,时时回首南望,放声痛哭。追入沈阳,便即绝食。虏酋百般招诱,无动卿心。佳肴罗列于几上,卿惟日闭而罔视;艳姬侍立于榻前,卿惟背向而怒斥。古人云: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慷慨与从容,卿兼而有之矣。又闻卿绝食数日,气息奄奄,病不能兴,鼓卿余力,奋身坐起,南向而跪,连呼“陛下!陛下!”气噎泪流,欲语无声,倒地而死,目犹不瞑。君子成仁,有如是耶?呜呼痛哉!
年余以来,迭陷名城,连丧元臣,上天降罚,罪在朕躬。建祠建坊,国有褒忠之典;议谥议恤,朕怀表功之心。卿之志节功业,已饬(古同“敕”,告诫,命令)宣付史馆。呜呼!卿虽死矣,死而不朽。死事重于泰山,豪气化为长虹;享俎豆于百世,传今名于万年。魂其归来,尚飨!
发表于 2023-12-2 23:13:4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雅韵香,赞赞赞赞赞{: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3-12-2 23:36:03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使用了二文兼读的手法,通过双关含义和多义词语来增加诗歌的深度和趣味性。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第一联中,诗人通过"甄选精忠看陆沉"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忠臣的追思和敬重。"甄选"一词既指甄选忠臣,也可以理解为深入挖掘历史中隐藏的珍宝。"陆沉"指的是历史中并不为人知的英雄人物,这句话呼应了"读来青史每思寻",诗人思考着如何发现那些被埋没的忠臣。

第二联中,诗人引用了"亨九犹生诓帝吊,宪之决死答清侵"来表达对历史事件的触动和反思。"亨九犹生诓帝吊"指的是洪承畴被俘后写的《悼洪经略文》。"宪之决死答清侵"指的是史可法在明末作出的坚决答复清朝劝降的举动。诗人通过这两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来探讨忠诚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和选择。

最后两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和情感。"如多世上移根枳,总少人间化碧心"意味着历史中有很多无法转变立场的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也缺少真正拥有高尚情操的人。而"我若当之何以择,病中庄舄敢为吟"则是诗人自问自答,面对历史人物的抉择和自身的困境,诗人表示在自己病中也要坚持以诗歌表达自己的价值和见解。

整首诗通过引用历史事件和使用二文兼读的手法,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和追求。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3-12-3 00:24:0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美律,祝福诗友!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3-12-3 07:55: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