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举报
1万
11万
2万
5055
天在水 发表于 2023-11-22 12:22 下班途中读到王老师的这首诗,立刻被惊到了。 一,语言之美。王老师的语言之美不是华丽的,而是朴实的,不是张扬的,而是低调的,不是吵闹的,而是安静的,不是肤浅的,而是厚重的。他的语言是隐于喧嚣的一座寺庙,绽于淤泥的一朵莲花,更是那一粒鸟鸣,读后,悠扬于心中,久久不会离去。 二,立意之深。第一节是滚滚红尘的见惯不怪,圆滑,利己,溜须。第二节,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之士,大隐隐于市的佛性智者,他们让心退隐江湖,身留在尘世,但这样的境界太高太远,常人很难做到。第三节,只是一介草民,他奔波于生活,疲惫于三餐,但是他的心灵没有枯萎,鸟鸣能入耳,歌声能进心,他依然收藏着世间的美好,他隐身的世界里一定是温暖的,善良的,正义的,还有诗情画意的。我们不会圆滑利己,我们也很难有隐士智者的境界,但我们可以做隐身于自己山水的一介草民,心存温良,心存梦想。读后,不由得扪心自问,深思良久。 三,写法之妙。对比运用的娴熟老道,三节写了三种人,在对比中,作者欣赏的,向往的不言自知。更妙的是,诗中的对比是不着痕迹的,是隐身的。
潇潇湘雨 发表于 2023-11-22 10:18 欣赏佳作,点赞鼓掌。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3-11-22 10:20 这首诗以隐身术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中权力和势利的观察和思考。诗中描绘了一些人在权力之上和利益面前,不择手段迎合顺从的现象,并用“隐身于一朵莲”、“隐身于一座庙”来比喻他们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而与之相对的是一位被生活鞭打、放逐的草民,他能够停下脚步欣赏鸟鸣和山水,表达了他在困境中保持自我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整首诗通过对比,呈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和不同的价值取向。 这首诗写于23年11月21日下午,通过作者的文字和配图,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