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诗人故事
| 被疫情追着跑的高中四年
楼主:
楠哥一梦兮
|
查看: 28691
|
回复: 1
清风文学
›
学习区
›
诗人故事
›
被疫情追着跑的高中四年
被疫情追着跑的高中四年
[复制链接]
楠哥一梦兮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楠哥一梦兮
古/现免审(初阶)
主题
好友
7673
积分
楠哥一梦兮
发表于 2023-11-15 10:23:55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28691
|
回复: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被疫情追着跑的高中四年
身边很多人说,高中三年就像一架跑步机,人在挣扎中卖力奔跑,疫情在脚下不断旋转,时而平静,时而疾捷。享受过封控时期春光正好的“躺平”时光,却也感受过课业与疫病两重乌云下令人绝望的寒流,仿佛命运齿轮的转动,任凭疫情操纵。人,在这场冗长又复杂的历史书页之间,只能充当页脚的注解。
“整个高中,都在追着疫情跑,却始终追不上……”
但我更想说的是,高中四年,我是在被疫情无情地追着。
当我初始听闻新冠疫情的时候,对这一即将席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恶流全然无知,只是听大人们说,像极了03年的非典,当时全国都在封控,市井凋敝,街巷无人……
殊不知,这种对我来说“传闻”里才存在的事,即将发生在我的身边。或者说,我将见证一段不寻常的历史。
就在那个冬天,寒潮一路南下,疫情一路向北,我和我所有亲爱的人,都未能逃脱这股比寒潮还凄冷的寒流。
我迷茫,我惊恐,我不知所措。十六七岁的年龄,没见过如此令人恐惧的疫情,没见过整个社会如锈死的钟一样停摆,没见过那么一个瞳仁中流荡着绝望黑色的自己。当时曾在迷乱中写下这首《送瘟神》:
孽扫八荒似恶驹,暄阳遇此黯徐徐。
春风有恨生幽气,年兽无情踏废墟。
只是凡人贪野味,何招帝子斩鳖鱼?
惜哉祸起新年日,雪去安能看柳榆。
尽管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搅得一团乱麻,学业总还是要继续。“异日难料”带来的惊恐不安在平稳的书桌前得以暂时消退,紊乱不堪的计划表在网课中重新排列组合,我的线上学习开始了。
疫情,网课,“摆烂”的代名词,“低效”的充分条件……我学,我也玩,我边学边玩。或许相较那些从始至终未打开过网课界面的同学来说,我的行为在那个特殊时期已然成了“卷王”。只是当时,我并不这么认为,“或许大家都很努力,偷偷地努力,至少比我努力吧,那我也许真的就只能渐渐落后了……”
这样的想法不断鞭笞着我,我仿佛被疫情所带来的网课追赶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让我不断做的更好,却始终“不知足”。就这样,我在这种奇怪的内耗式的心态中度日,对于“进步”,我则始终认为自己没有进步,只是追随别人暗下的努力而已。
不知不觉间,寂静的年过去,封锁在家中的我,却只能透过窗台窥视春的痕迹:似有,似无。
云来,花开,暖阳苏醒,清风徘徊。屏幕上的气象数据告诉我,春天,确实来了。
恰逢其时的是,疫情形势也不断好转,我也终于能走出房门,感受久违的窗外世界。
我不想大喊“世界,你好”,只想在刚刚恢复生机的世界静默地走。或许只有我选择静默,才能更好感受全新的生机。
生机,也标志着坐在屏幕前死气沉沉的学习时光也要告一段落了。我是期待,还是惋惜呢?
我唱着《夏天》,迎接夏天到来。我带着一丝难过,回到了学校。这种难过,也许不是与躺平时光挥别,更多是“没有进步”“比不过人”的叹息。
分了新班,见了到新同学。只是,这段回归校园的旅程有些短,只有不到一个月。随着疫情政策改变,我很快又开始享受“躺平时光”。
至于我一直关注的问题——“我究竟已经落后了别人多少呢?”,只能继续封存在内耗之中了,与此同时,那种说不出的力量继续鞭笞着我,让我做得更好。
很快,九月份来了。“颓废”已久的我,只是怨着暑气未消,却还要怀揣着不安与悲伤,再次回到熟悉的校园。当然,内心也并非如冷灰般全然无光亮,至少“我究竟已经落后了别人多少呢?”这个问题可以有一个具体的解了,解开这个问题,我也就量准了“重新努力”的基点。返校前日,独赏夕阳,有诗《望火烧云》:
千寻岳上探黄昏,火舞东风烬日尘。
赤染青衾形自汇,黄云墨宇色微陈。
人间若使夕阳短,昙草何愁夜月深?
醉在时光骄艳处,从今不论几回春。
也正如“时光骄艳”,归校初考,我竟在成绩单上“抢占前排”。那天下午我望了望南飞雁阵,凝视那“人”字的尖,心中的疑惑超越了惊喜:网课大半年,归来,我真的成为领头雁了吗?也从那时,我才明白,其实“躺平时期”的我,已经在被疫情不断追撵中,已悄然超越了大部分人。令我欣慰的时是,这样的形势维持到了下一次因疫情再度被遣散回家前。
初考后,校园生活回到了正轨。大家终于安稳地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安稳地做着相同的事。但在这“整齐划一”的秩序中,一种“疯狂”原子不断填充因疫情而破碎不堪的空气:我们会结伴早退抢饭,夜自习跨班寻友,甚至在班主任不在的时候放电影(全班共识)……或许真的是被疫情封锁太久,大家的活力在聚合后集中迸发。
可我还是喜欢在活力消静的时候,独自站在天台上看夕阳。享受这种时光流逝的感觉。
体检,清晨抽血后,我只身前往食堂。走在高廊上,月未落,日未升,青紫色的天释放着微寒,诗意骤来。于是,我作出了高中期间自己最喜欢的诗《待曦》:
星瀚相约在此晨,初熹不舍月离分。
清霜为我留行迹,明月随心照掩门。
只爱流光不到处,殷寻落木烂柯痕。
云辰宿海皆难尽,一场晨曦梦青春。
至今想来,依旧感受得到那种说不出的感觉,却再也回不去那样的晨……
好景不长,在即将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再度因疫情被遣散回家了。包括我,都在为取消的期末考试而欢呼。
再次享受远程教学技术的福利,不一样的是,这次已习以为常,仿佛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我“活该”上网课。我似乎不太愿意总是将屏幕作为学习的唯一资源,却又不太想脱离这种“孤独学习”的状态,难道是出于一种“众人皆睡我独学”的优越感吗?也许不完全是,或许我真的更喜欢孤独地学习,无顾他人地学习,喜欢遵循自己的节奏,无论他人如何拨出花里胡哨的旋律。
也正是从这时起,我逐渐发现自己喜欢孤独。
孤独,一个人,可真的只有一个人的生活才能叫做“孤独”吗?我的心境告诉我,孤独,是只喜欢和内心认为值得在一起的人在一起。在疫情的封闭房间里,“孤独”为我点燃烛火,在漆黑中格外明亮。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我重新遇见并重新认识了她。
尽管我们只能隔着手机屏幕做彼此的“死党”,但她在我记忆中残存的脸一次又一次出现在眼前,那些沉浮已久的故事也一次又一次上演在梦中。黑色头像突然的跳动,有种如今再也体会不到的感觉,也是不愿再体验的感觉……
现在想来,重新遇见并重新认识她,也是被疫情追赶的结果,或者说,是疫情中享受我定义下的“孤独”的结果。想来,她应该也只能在封控中像我一样享受“孤独”,才会重新认识我吧。
犹记得除夕夜我守零点给她发送“小作文”,她甚是感动,甚至“看哭”,虽然现在我并不确定她是否真的为一篇贺岁小作文红了双眼,但那时的,只会为她的感动而感动。还记得当时为她写了不少诗,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词《蝶恋花》:
冷夜残风吹北斗。
北斗须寒,冻彻银河口。
不令悲流融苦酒,泪光扼住时光走。
懵懂无知不再有。
往日多情,歌作无情奏。
愁尽相思心雨漏,青春有你堪回首。
时节如流,转眼又是一年春,疫情的雾霭再度散去,我也终要坐回我的座位,躺在我的卧床。临别之际,我万般不舍,她也在我临行的早晨为我发了最后一条送别话语。
这个春天,现在回忆起来,总觉得比往年温暖,或许是因为回校已近四月。我真正观赏了校园里的每枝花,尽管微寒依旧,我却早早地脱了长衣,感受初春的清爽。
那个四月,也是我学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从未冲进过总榜前四十的我,在那个槐花飘香的季节夺魁。我何尝相过在这样一个人才荟萃的学校里,能够名列文科榜首?当时的我只觉得,我的潜能无边,我必将在后疫情时代的学业生涯中,继续留给别人背影。
可当时的我忽略了两件事:疫情会再来,我也会再陷入低谷。
后来几个月,成绩起起伏伏,但总体满意。只是还会经常想起她,这种意想,逐渐成为紧张学习生活中的一点惬意,繁杂事务中的“恒定不变”。至于疫情、封控,似乎已随风飘去。
夏天,又是一年毕业季,我们也随之成为新一代“高三人”,“文尖班”因循着历代高三传统,在高三伊始成立。我也凭借几次优异成绩成为这优秀团体的一员。
分班那天中午,我去食堂奖励自己一顿“大餐”,还特意给家里通电话报道这一好事。尽管“三百日”已过去,但对我来说,自踏入“文尖班”那一刻起,高三才真正开始。曾自赋《鹧鸪天》:
辞藻枯竭强赋文,十年到此尽经纶。
闲观几度槐花落,惶恐何时曙色闻。
高三人,高三魂。思思夜梦顿成真。
临江莫畏芦舟渺,覆海翻江亦未沉。
暑假,本应回家享受空调西瓜,“文尖班”的“卷友”们却有在校上课的特殊待遇。也正是这段时间,我们体验到正常在校期间无法体验的快乐。几个班,寥寥人,占据整个学校,不见往日熙熙攘攘的人群,却也正符合我“独孤”的爱好,我可以在学校里也“孤独”地学习了。
网课的经历告诉我,“孤独”地学习一定会带来进步,对此我已是深信不疑。几次返校后成绩的提升也告诉我,我的判断是真的,一定是真的,不会错。
可这次,我似乎错了。
开学,大部队返校。重来的熙熙攘攘的人群骤然挤占了我的“孤独”空间。然而此时的我,看到楼下汗流浃背的同学们正在搬行李的狼狈样子,有些许心高气傲。我站在楼上,也会一直站在楼上看他们。
月考,与预期有所反差的是,我的成绩并未进步。尽管也没有挂倒挡,但自认为“踩死油门”的我对现实低配的速度还是有些失望。可这种“失望”,有点像假的,我看到的更多是在激流勇进中维持现状的伟大,却不愿意识到这是我随波逐流的开始。
或与是疫情久了、网课久了,内心麻木了吗?还是激情真的在那样的情况下胜过了理性?
此后长时间没有疫情的时光里,我亦是如此。幻想与激情一次次战胜了与其脱离的现实。在无数次“维持现状”后依然保持“下次必夺魁”的心态。
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秋风萧索。可这次换季,我竟没有领会诗意,也忘记了游转校园。突然想到几个月没有写诗了,再次摸笔,只觉生疏,脑海思绪错乱,迟迟难落一笔。
偶尔还会想起她,但在一团乱麻的思绪中,“她”逐渐变得虚无缥缈,难以触摸。
渐渐地,我的心情愈发烦躁,车也终究挂上了倒挡。激情,也异化作爆裂,我开始在电话一头疯狂抱怨,开始翘晚自习出去散心,甚至在星夜里独自落泪。可当时的我,不明白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也不愿承认“退步”,只是认为,人在低谷,便会触底反弹。
不巧的是,未待“反弹”,疫情复至。心情甚是复杂,作《距高考一百五十日重启网课》:
十载风花未沁魂,青山远处自清芬。
凌霜鬓角冬云涌,落影眸前暮雾沉。
代代英豪嗟日月,年年举子赋经文。
寻花莫道秦山远,归去长安是故人。
似乎当时的诗中,多少尚能看出些乐观。疫情以后,父亲就更加喜欢喝酒,也许正如我的诗,对他来说只有酒,才可以悲中吟乐。
高中最后的寒假,我又被疫情追赶,在凛寒中前进。只是这次,我的前面多了无数比我更快的人,雾霾充斥窗外,前路不在明晰。
新年未忘记给她发一篇小作文,只是这次不再那么庄肃,似乎是一种消融,而非煮沸。不知道她是否还像一年前那样在乎我,或许她也在忙于她的学业。但我却是把“孤独”毫无保留地寄托于她,还会幻想高考结束后,我们各自拿着满意的通知书,一起旅游,一起做很多事……
想着“长风破浪会有时”,我接续着“躺平时期”的努力。与身边人的比拼逐渐摩擦出花火。毕竟这次,我不再是不见对手的遥遥领先者,而是泯然众人的摸爬滚打者,优越感褪去,我尝试着接受一个平庸的自己,可始终能感受到内心深处对“平庸”二字的排斥。“曾身居云霄,便不愿再休憩于山脚。”与此同时,我进一步沉陷于疫情带来的“孤独”,享受这种单枪匹马的热情。
这次,我从头开始努力,再爬一次顶峰。
但灌注激情的脚步也终究敌不过“山高路远苔滑”,我的勇敢无畏也填补不了。面对开学后成绩滑铁卢,一次次刷新最低名次,我全然迷失了方向,开始反思自己一直以来“孤独”地学习,难道是“孤独”让我沦落至此吗?
无论是不是这样,对“孤独”地重新思索,却让我陷入更深的孤独苦海中。我开始厌倦身边一切“卷友”,仿佛在周遭所有人的目光中看出酸臭的敌意,只想寻找一个无人之地,默默做我根本解不出的题……
如同坠入悬崖般无助,如同裹进泥沼般挣扎。正如当时悲痛写下的《鹧鸪天》所言:
万事随烛转日流,江河送浪至千秋。
长安不见疾蹄马,荆楚仍登落魄楼。
寒夜起,月如钩。何堪断了枕前愁?
悄留玉镜惜容貌,尚有额纹不可收。
无可奈何的我,在自习课找到了语文老师。还记得她对我说过的话:
“如果有弟弟妹妹,就把你走过的弯路告诉他们,让他们别再重蹈覆辙。如果没有,那就忘记过去那些让你不快乐的,从现在开始做正确的事。”
可忘记真的容易吗?当一个人内耗到了极致,陷入悲伤也会成瘾。相比更加黯淡的现实,悲伤的回忆甚至能成为一种放松和逃避方式。
雪上加霜的是,疫情又严重起来,在离高考只有近六十天的时候,我们竟又被遣送回家。我却是长舒一口气,离校学习,意味着我又可以“孤独”地在自己舒适的节奏中学习,更重要的是,我终于可以远离那些在我看来充满敌意的目光。
尽管有了手机,但我还是主动减少了和她的联系。每天功利地精打细算着如何让效率最大化,如何背住更多文字,解出更多图形,思考自己每一个行为是否能在最后几十天里让成绩有质的提升。
可尽管如此,我依然在一次次线上考试中暴漏差距,心中仅存的希望也趋于熄灭。绝望在内心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比重。
父亲喝酒成瘾,常常醉酒后与母亲发生冲突,严重的甚至大打出手。我每天内心忐忑,想着今天会不会再听到不和谐的声音,会不会再看到残酷的画面……嘶吼声与破碎感充斥了一个多月的备考生活,握着笔的手时常颤抖,流血的心总在煎熬。为什么在我几乎溺死题海漩涡的时候,又要席卷来自港湾的恶风?我难以忍受这样的双重精神痛苦,想要解脱,却挣脱不了,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在内耗中心态崩溃。
至今仍难以理解并觉得可恶的是,当我高考失败后,父亲质问我:“你心态有什么可崩的?”
这次疫情封控也弥漫了不同以往的更多惶恐,密接就在同楼,整栋楼被围封起来,我又回到了每天只能观窗的日子。长达一个月的时光,真的只有黑白两色,心情也只有迷惘和迷惘以外的悲痛。
可该来的还是要来,距高考仅剩一个月的时候,我回到了根本不想回到的地方。尽管“根本不想”,但此刻已无意义挣扎。所有能做的,就是准备好接受一个黑色的结果。
在与家里通电话时,我总在违心地说些“我很好”之类的话,父母在电话那头也时常鼓励过,虽然,他们可能也已有种绝望感,像我一样,在电话一端隐匿了真实的内心,陪我共同演了一出结局将是悲剧的戏……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主任的地理老师,曾在距高考十几天的时候找我谈话,说:“我等着你当一匹黑马。”
可对比最后的结果,这句话平添了戏剧性。
内耗随着高考的临近愈发浓烈,我也终究放弃了与自己内心的挣扎,不再哭泣,不再厌恶他人,不再享受“孤独”,只是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和残酷的画面时常浮现在脑海,随之而来的是失利后的暴乱的幻想……
为什么当时我只会想这些?现在也得不出什么原因,似乎本该如此。偶尔翻到了当时写下的《诉衷情》:
几秋匆去忘回头,散若海中鸠。
一来乱恼无绪,只把泪横流。
阁畔月、雾中洲,梦焉求?
堪言往事,却总吞言,咽入酸喉。
现在想来,当时的我应该是有了什么心病。
高考倒计时牌只剩个位数,“封控”也越来越形式化,主任费尽心思构建的“疫情小区化管理”的网格被高考前放飞自我的同学们冲破,一是在受尽封控折磨后,同学们似乎再也不相信有“疫情”存在,二是各种动员活动燃起了同学们高中三年最后的激情,炽热的内心早已除去一切类似疫情的尘霾。尽管这一切对当时的我来说味同嚼蜡。
为期三天,那场大考最终落下帷幕。
笑,跑出考场,拥抱老师,说着因激动已失去逻辑的话,回到熟悉的教室,拍照,玩乐,放电影,开派对,等待最后的班会,等待“逃离”校门、结束“男高女高”……
除了我,所有同学都如此度过了那天下午。
面无表情,默默走出考点,避开人流,无语凝噎,远离“梦开始的地方”,只身回宿收拾行李,背对我曾奋斗三年的地方,走了,有最美的夕阳照着,有缄默的影子陪着,有箱轮的声音响着……
是的,我放弃了最后与同学和老师告别,选择了孤独地离开。
因为我已预感到失败,考前我的所作所想,都已暗示了悲剧结尾。已然失败者,不愿再去面对老师和同学,不愿再去享受令自己痛苦的告别,只想掖住这份失败,自己品尝苦楚。
这份苦楚还包括,此后的听到来自父亲的否定:“其实你没有付出该付出的努力”“我的孩子,学习可没多好”……
这些话语要比三年疫情更寒冷。
有时候想想,是否我真的没有尽力呢?我的答案一直在是否之间摇摆,但想起那些痛苦至极的经历,我总愿意奖励自己一个“否”。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重要的出分之夜,在这篇文章里已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毕竟结果已无需凌晨的三位数字反映。那晚父亲照常喝醉(或许是不想面对那个将会失望的三位数),鼾声沉闷。而查出成绩后的我,不再说什么话,也哭不出来,只感到弥漫着悲丧味道的宁静,感到一切的一切落空。我删掉了所有高中同学,企图从他人眼光中解脱,以为这样自己就会好很多。可第二天早上父亲醒来闻讯,我再次听到了破碎声,听到了父亲的怒吼,听到母亲微弱的为我开脱的声音……此时,我多么想回到出生之前,让母亲能够生下一个真正优秀的孩子,来满足他们望子成龙的心愿。
说到底,还是我太无能了,我也不能再去怪罪任何人,也不配再向任何人倾诉了。
点开久不闻消息的窗口,她,在我深处最低谷的时候,偏偏飞的很高、离我很远。远到根本看不见。
终于,在七夕节后一天,我收到了她的消息:
“我有男朋友了,也希望你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
看到这里,我明白,我的青春结束了。
青春,一半给了学业,一半给了她。现在,全都没了。这一刻,我似乎也没有特别难过,反而有种“什么都不需再有”的解脱。反正最悲剧的落幕戏都结束了,过往碎片依次掉落的过程还有什么可叹惋的?
醒晨风,闻雀呓。云色微醺,天宇凉如洗。
幽木生枝迂旧壁。出室始伊,好景堪欢喜。
奈双眸,唯欲闭。梦在昨年,空看秋霜起。
孤走桃城谁相忆?人已惊寒,独向楼头倚。
这首《苏幕遮》,或许暗示了下文——“桃城”。
为了自我救赎,我选择复读。且这次,我要远离家乡,前往传说中的衡水。
救赎,因为我不相信,读十几年书的自己将一事无成,留下的灰烬除了遗憾就是悲丧,眼看着自己喜欢的人远去,难道那封靓丽的通知书也将越飘越远吗?
我不相信。
九月一日,我又坐在了教室里。只是这次,不再是熟悉的那群人,不再是熟悉的场景,不再是熟悉的目标。
每天欣赏着桃城五点半冥冥的清晨,在根本听不清自己声音的氛围里大声早读;注意着上午课间操的号令,在密集着“小黄人”的操场上如机器人般抬腿踏步。日复一日,追赶着时间,匆忙着脚步,激奋着笔头。被子如豆腐般平整,头发却像蓬草一样凌乱。没有时间洗漱,没有胃口吃饭,没有心情与家里通话……在这充斥着“功利”与“利益”的高考工厂,我也彻底成为了一个眼中只有成绩、每天机械地做相同的事“高考功利者”。
未曾想过这样对还是不对,只知道我远离故土求学,也就是为了个更好看的三位数,仅此而已。衡水模式下的生活定然是痛苦的,但比起那种机械的麻木,痛苦可以被隐藏在麻醉剂下。
本以为我的特种兵生活将一直持续到寒假,但身经无数次疫情返家的我,却怎么也没想到,在我破釜沉舟的高四,竟然还要因疫情封控而重启网课。
由于长期封锁于校门内,我对变种毒株肆虐的消息一无所知!直到坐上回家的大巴车,才从他人口中知晓了这轮疫情的严重性。
我当然也不会预料到,我将陷入“全民皆阳”的恶浪中。
复习进度极大受到了疫病影响,我也对这种前后不一、莫名其妙的抗议政策充满了疑惑。尽管如此,居家学习的时间里,我还是保持了很好的自律性。父亲也会每天早起为我准备早饭,只不过,新的不和谐的画面还是会在眼前浮现,撕裂的声音也还是会回荡在带有冷意的房子里。我试着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事,不听、不闻……
但怎么可能不停不闻呢?
只能说,每次居家学习,都是在被某种东西追着跑。我不向前跑,就只能落入痛苦的泥潭。
奏十八曲,令我多生虑。披倒冠,失金缕。
当年何敢想,鬓比花先旭?凭栏看,新宵阙下千门煜。
夜火飞银絮,放目星如雨。孤月起,孤人去。
年年还若是,泪咽肠中续。堪对影,举杯了却天涯旅。
去年元旦所作《千秋岁》:想起那个不眠夜晚,半年过去,依旧无法释怀。
网课生活总过的很快,转眼到了年后,疫情也得到了些“控制”,该走了。
后面将近半年的在校学习,一如“常规”,逐渐习惯了在各种“常规”束缚下的学习生活。只是在临近高考的一个月,我心态再次崩溃,因为当时的我发现自己与真正优秀的人差距越来越大,比起相同分数段来复读的同学,我没有什么进步。而我显然是不甘当一年特种兵后一无所获,只得再次陷入无穷内耗……
些许值得庆幸的是,我也自那时开始真正明白了“优秀”的内核所在:品质。
在当时才明白这些,显然晚了太多。我也只能带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参加第二次大考了。
“无笑无泪地为笔填充上平凡,画上一个粗糙的圆形句号。一生与山顶上的人错过,故作坦然,走在平土路上。”
这是第二次高考完后,我写给自己的话。
对于这篇文章来说,最终的三位数结果似乎也不太重要了。我来到了南开,坐在电脑前写这份作业,显然结果是好的,也是令自己和家人满意的。
抛开这个三位数,再回想我的高中四年,其实就是在被疫情不断追撵,在摸爬滚打中前行。无论是过山车般的学业、如萍浮现的爱情还是不和谐的家事,都是我以及我身边的种种人,在疫情这片巨大乌云下共演的有悲剧味道的场景剧。倘若没有疫情,这么些年华又该是什么样子呢?我未曾想象过,也不会去想象。
那么,被疫情追赶了四年的可怜小孩,最后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很对人怀恋过去,想“回高中歇两天”;很多人撕掉日记,彻底忘记痛苦的桢画。而我,只想说一句,过去的就让其过去,将痛苦裱成画框,以快乐作为色彩,对于任何人来说,这样的画作就足够完美了。毕竟身在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无论是谁,人生的基底无不由痛苦构造,但倘若就将痛苦看作基底,而非画面的一部分,岁月这部“最伟大的作品”,便真正有了其“伟大”的真谛,我那被疫情追着跑的四年,也可以用这首诗“伟大地”落笔了:
中夜
案几经年已落埃,窥窗却若月拂来。
足端所涉皆霜雪,眉角犹存一柳槐。
泪忍从前风浪恶,杯酌日后斗星衰。
无由系马京师北,自有南门为我开。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上一篇:
犹解嫁东风
下一篇:
肉食者们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燕赵之声
2023-11-15 18:35
+1
诗草
2023-11-15 18:15
+1
清静太平人
2023-11-15 11:40
+1
小草青青
2023-11-15 11:25
+1
洋河居士
2023-11-15 10:45
+1
+1
28692°C
1
人
等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小白楼弧辰遗诗
[
古典诗词
]
鹧鸪天·补西南门口占残句
[
古典诗词
]
扬州慢·过滨海越轨天桥
[
古典诗词
]
贺新郎·给赵兄
[
古典诗词
]
满江红·观哪吒二
[
古典诗词
]
水龙吟·忆腊月游桂,写赠孙兄
[
古典诗词
]
桂枝香·再上丛台
[
古典诗词
]
缺题
[
古典诗词
]
站钟
[
新诗/现代诗
]
采桑子
[
古典诗词
]
无月
[
古典诗词
]
点绛唇
[
古典诗词
]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楠哥一梦兮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楠哥一梦兮
古/现免审(初阶)
主题
好友
7673
积分
发消息
发表于 2023-11-15 13:44: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洋河居士 发表于 2023-11-15 10:45
感谢诗友分享,拜读了!
感谢欣赏(--)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新诗/现代诗
古典诗词
诗书鉴赏
楹联书画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